戴紅紅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5
《西方文學》是一門傳統(tǒng)的文科基礎課程,隨著高校教學資源的豐富化、學生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西方文學》這門課程必須進行新的探索和革新,才能真正發(fā)揮傳統(tǒng)文科基礎課程在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這門課程真正成為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和思想情操的基礎課程。本文將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對《西方文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幾點思考。
傳統(tǒng)的《西方文學》課程,教師在結合史的講授,分析重點作家作品時,會有部分時間請學生觀摩經典名著改編的電影。學生觀摩的電影和文學原著之間,除了內容情節(jié)上有必然的內在同一性之外,原著作者和電影導演的敘事風格、創(chuàng)作傾向、表現重點等方面會有著各種明顯的差異。如果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能更好地將文學原著和電影改編相結合,就能從對比分析中更深入地學習原著、理解原著。
如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經典名著《悲慘世界》被多次改編。1958年的電影版《悲慘世界》,非常忠實于原著,以主人公冉阿讓的經歷貫穿影片始終,生動地再現了作者在序言中提出的“貧窮使男子潦倒,饑俄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贏弱”的三個問題。2012年,由安妮海瑟薇等主演的電影《悲慘世界》上映,這部影片綜合了電影和音樂劇的的特點,既突破了音樂劇受舞臺空間限制的局限,也讓影片具有了氣勢恢弘的音樂風格。教師在講授文學作品《悲慘世界》時,可以讓學生比較不同歷史時期的影片改編,從中梳理出不同時期的影片在情節(jié)線索、拍攝風格、人格塑造上的異同點,更好地理解文學原著超越時空的價值。
文學是社會歷史的反映,也是歷史的一種記憶,社會歷史賦予文學鮮活的生命和深刻的內涵?!段鞣轿膶W》的講授,也是世界簡史的講述。和西方文學相關的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包括根據文學原著所創(chuàng)作的繪畫、音樂、歌舞劇等作品,也包括和文學作品相關的建筑藝術、考古發(fā)掘的成果等。
例如在講授古希臘文學時,要使學生了解古希臘文學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就必須提及古老而璀璨的古希臘文明。Discovery Channel(探索頻道)的系列片《古希臘七大奇觀》對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宙斯神廟、米諾斯迷宮等光輝燦爛的文化做了比較全面的介紹,能夠幫助學習者認識遠古文明。古希臘文化也是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等世界文學藝術經典賴以生存的土壤,體現了古希臘文學中所包含的民族命運的積淀。《西方文學》的講授中,要培養(yǎng)學習者將文學理論和史學理論相結合進行研究的方法,既有全局觀點,又能對經典作品進行細致的剖析。
講授西方文學,學習者往往容易深陷其中,形成思維定勢。教師在講授時,應能引導學生占據一定的高度,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對照,使學生在中西文化不同的背景中認識不同文化及文學的特征。
例如,神話是古代先民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由于所孕育土壤的不同,中西方神話的精神特質、表現手法有著明顯的差異,在講授過程中,不妨適當穿插講解西方神話與中國神話的異同,乃至西方神話與東方神話的異同。通過同時代中西方文學現象或同類文學題材的中西方比較,把整個文學真正納入到世界文學的格局中進行考察,實現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西方文學要系統(tǒng)講授文學發(fā)展史,同時還要對經典作家作品有深入的分析和闡釋。作家的生平經歷、觀念傾向不可避免地會滲透到作品中,因此結合作家的主要生平經歷和觀念傾向分析重點作品,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免于生搬硬記式的學習。
比如講授20世紀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特點,其塑造的“硬漢”形象與作家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互為映照。又如,塞萬提斯在作品中呈現的“俠義”精神也是作者本人的性格經歷的反映,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另外一方面,就像偉大人物的傳記能促人奮進,催人思考一樣,文學史中優(yōu)秀的作家還能以其光輝的人格魅力和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給學生啟發(fā),提升其精神品格。所以,教師在講授具體作家作品時,也可適當向學生展示作家的生平經歷,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以精神品格的提升。例如文學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作家雖出身貧寒,但自學成才;也有一些作家在生前默默無聞,但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創(chuàng)作,終于贏得世界聲譽等等。
當代高科技和新媒體的興起,迎來了一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新時代。新的信息時代對高校中文傳統(tǒng)學科教學也提出了挑戰(zhàn)。探討課程怎樣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文學的新變化,與時俱進,是研究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