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欣
(阜新市第五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遼寧 阜新 123000)
目前在臨床治療各類腫瘤患者的過程中,比較有效的治療手段即為化療,而由于患者病情較為嚴重,且治療療程較長,長時間的化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障礙,如絕望、恐懼、憂郁、多疑等,從而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化療效果和疾病康復[1]。因此針對此類患者,則必須采取適當?shù)拇胧ζ鋵嵤┬睦碜o理,以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升化療效果[2]。本文即選取我院收治的腫瘤化療患者80例為對象進行研究,利用電腦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從而對腫瘤化療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及對生存質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腫瘤化療患者80例為對象進行研究,利用電腦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為31~66歲,平均年齡為(53.7±7.2)歲。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為32~67歲,平均年齡為(54.2±6.9)歲。兩組基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且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即采取腫瘤科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入院后,詳細告知患者住院情況,且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住院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取心理護理。具體為:①根據(jù)患者的個性特點、病情以及家庭情況等,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方案,注意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以消除其各種緊張、焦慮情緒,從而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護理期間注意尊重、理解、關愛患者,且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注意保護其隱私,注意態(tài)度和藹,避免對患者產生刺激,以確保其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③與患者加強交流和溝通,注意采取鼓勵式語言對患者予以適當鼓勵,以確保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④組織患者定期聽取講座,即針對惡性腫瘤的相關知識,醫(yī)院需派遣優(yōu)秀的醫(yī)護人員對其進行講解,且要將腫瘤發(fā)病的原因,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的方案、手段以及治療情況等詳細告知患者,以確保其對自身病情及治療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⑤注意采用心理疏導療法,如情志療法、放松療法、音樂療法等不同治療手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這樣能提升患者的心理素質,還能逐漸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從而提升臨床護理的效果。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判定依據(jù):①生活質量:根據(jù)KPS評分[3]增加或降低進行評定,標準:增加≥10分為有效;降低或增加<10分為穩(wěn)定;降低≥10分為無效。②胃腸道不良反應-嘔吐。根據(jù)每天嘔吐次數(shù)進行分級,分準:1~2次為Ⅰ級;3~4次為Ⅱ級;5~6次為Ⅲ級;>6次為Ⅳ級。護理效果判定:顯效:KPS評分增加≥10分,嘔吐1級;有效:KPS評分降低或增加<10分為穩(wěn)定,嘔吐Ⅲ級;無效:KPS評分降低≥10分,嘔吐Ⅳ級[4]。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2.0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t值檢驗,計數(shù)資料卡方檢驗,組間差異經P值判定,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觀察組護理有效率為95.0%(38/40)與對照組77.5%(31/40)相比顯著較高,且組間差異對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n(%)]
在臨床治療惡性腫瘤患者的過程中,其由于治療手段、疾病本身導致的痛苦。對親人的牽掛、對死亡的恐懼等,因而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緒障礙。近些年,由醫(yī)學模式的逐漸轉變,針對腫瘤患者的治療也不斷開始重視心理治療。因此一種基于心理學理念的護理模式應運而生,即心理護理。此種護理模式主要運用人文關懷,通過對患者進行人性化、個體戶的心理護理,即包括協(xié)調人際關系、理解患者文化背景、尊重患者生命價值、滿足患者個體需求、表達護士情感關愛等五個方面,這樣既能確?;颊咭苑e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和護理,同時還能提升其護理依從性,從而達到較高的護理效果和質量[5]。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取心理護理,結果顯示:本文的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有效率為95.0%(38/40)與對照組77.5%(31/40)相比顯著較高,且組間差異對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可以看出,腫瘤化療患者應用心理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腫瘤化療患者應用心理護理的效果非常顯著,既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又能減少各種不良反應,因此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