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暢暢
【摘要】在教學研究中,對于教師使用地方語言教學的研究較少,而地方語言是一種潛在的語文課程資源,語文教師應(yīng)該好好利用,特別是在古詩鑒賞這個教學難題方面。廣西欽州教師可以利用欽州方言白話突破古詩教學的難點。
【關(guān)鍵詞】語言;廣西欽州白話;結(jié)合原理;實例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在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學研究中,人們對于教師使用的教學語言即教師語言重視不夠。事實上,教師的語言在中小學的教育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除了普通話這種國家統(tǒng)一的教師語言外,還有方言這種獨特的教師語言。方言是本土文化的載體,也是我們國家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shù)據(jù)庫也正在收錄和保存各地的特色方言,推廣普通話固然重要,保護傳承本地語言也同樣重要。另外,方言能構(gòu)建具有民族底色的教育思想,形成支撐普通話的生態(tài)語言環(huán)境。在廣西欽州,有一種方言叫欽州白話,它與標準粵語比較相似,喜歡用欽州白話交流的人特別多,約兩百萬,其中包括不少的中小學生。
古詩鑒賞就是對詩詞進行文學賞析,它要借助語言這個手段去實現(xiàn)。往往初中教師在分析鑒賞古詩中,會使用一些生僻深奧的專用術(shù)語,對中學生來說比較難懂,特別語文基礎(chǔ)一般的學生,接受能力不強,缺乏攻克難關(guān)的意志,無興趣于古詩鑒賞的學習,覺得這些知識離他們很遙遠,難以走進古詩世界,即使是學習古詩,也只是簡單的背誦默寫而已,根本夠不上文學賞析詩詞。這種現(xiàn)象在普通中學中普遍存在,嚴重的一個班級80%以上的學生不學習古詩鑒賞。
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查榮茨提出一種“多看效應(yīng)”,說人對熟悉的東西會產(chǎn)生喜歡的心理,彼此間的熟悉度越高,互相產(chǎn)生的吸引力越強。每一種語言,都是一種思維模式,運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學習知識,是發(fā)自一個人的原始思維本能,容易對知識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利于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也是符合“多看效應(yīng)”心理的原理。那么,作為廣西欽州的語文教師應(yīng)該如何適當使用學生喜歡的本地白話進行雙語教學,以幫助學生走出不愿學、難以學古詩的困境呢?
一、生僻、深奧的術(shù)語的處理
(一)運用欽州白話進行類比解說
如術(shù)語“遒勁峭拔”,指詩歌語言剛勁有力、絢麗秀雅,用“山、公園”兩樣事物與這個術(shù)語做類似比較:“個地話跟欽州那霧山錦仔剛硬力勢,又跟欽州板城碗窯梨花谷錦止威水?!边@樣教學,學生的古詩學習成了簡單的長線的學習。
(二)運用欽州白話進行舉例說明
術(shù)語“命運多舛”,指一個人一生坎坷,屢受挫折,可以用欽州白話舉一個人說明:“似唐朝詩人杜甫,生得冇啱時,撞啱系大唐由盛轉(zhuǎn)衰個過時候,即使有報國個心,不過一世冇得到皇帝睇上,生活顛沛流離,老婆冇得過一餐飽,細仔挨餓死,咩嘢錦凄涼?!睂W生就很快明白“命運多舛”是什么意思了,有效的話語促進高效的學習活動,生成必要的學科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yǎng)。
(三)運用欽州白話進行通感講解
“通感”就是通過各種感覺互相轉(zhuǎn)移以說清難以傳達之事物。術(shù)語“意境雄渾”,指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景物融為一體而創(chuàng)造出雄壯浩瀚的藝術(shù)境界。這個術(shù)語很難體會,如果用欽州白話進行視覺和觸覺解說:“詩歌營造出一個闊闊的空間跟一股威力冇法比的氣流。”這個術(shù)語就非常淺顯易懂,達到話語有限、其意無窮、學生思也無涯的效果。
二、古詩內(nèi)容的處理
講解古詩的內(nèi)容時適當使用欽州白話,能增強學生對古詩的感知,讓古詩變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趣味。
(一)運用欽州白話進行古詩內(nèi)容縮寫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逼胀ㄔ掅屃x:你問我什么時候回去,但至今我還沒有定下具體日期。今夜巴山的秋雨下得很大,池塘中都漲滿了水。不知何時才能和你秉燭長談,讓我在巴山的夜雨之夕,盡情訴說對你的思念。如用簡短的欽州白話“你問我咩時候回屋,我冇識喔,不過總有嗮日我會跟你傾耐耐個計”來解釋詩歌的大致內(nèi)容,就會一下子抓住詩意的核心,縮短學生學習詩意的時間,為普通話思維學習鋪了一個很好的路子,降低了普通話思維學習的難度。
(二)運用欽州白話進行古詩內(nèi)容擴寫
名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用欽州白話詳細描述其畫面:“日頭高空照,所有個東西似洗過錦止,漢陽一帶個滴樹木睇得清清楚,樹葉青青,泛起綠光。鸚鵡洲上到處生滿了密密麻麻過滴草,一口口細風吹過,空氣中淡淡清香使人好舒服?!闭怯捎谟脷J州白話擴寫古詩內(nèi)容,教師才能把古詩的內(nèi)容講得如此生動形象,讓古詩深入到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
三、古詩意境的處理
(一)通過想象用欽州白話來分析古詩的意境,古詩越有藝術(shù)魅力
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的兩句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奔葦⑹鲈娙说慕?jīng)歷,又抒發(fā)自身的感嘆。一方面,詩人在京城做官多年,這時要離別了,很多東西難以割舍,自然愁戚憂傷;另一方面,官場壓抑詩人許久,現(xiàn)在解脫了,辭官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心情是輕松和喜悅的。運用欽州白話說出想象中古詩的情景:“做官做錦耐,而家要不做,肯定舍冇得,心里底煩惱比個只晚日頭影仔仲要長喔,不過冇關(guān)系,冇官一身松,拎起馬鞭往個只東面騎馬浪蕩幾得意。詩人一半憂一半喜,憂個系舍不得個地親戚友仔,平時,大家好好個喔,你來我啲耍,我來你啲耍,有咩事你幫我,我?guī)湍?,屋企樣樣幾巖心,邊啲丟得下;喜個系終于解脫了官場的捆縛,那滴當官個,成日鉤心斗角,個只官冇當還好,另外去發(fā)展。整首詩呈現(xiàn)出的畫面既心塞又有志氣?!?/p>
經(jīng)過白話這么一描述,“浩蕩離愁”和“吟鞭東指”兩種相反情緒的交織,欽州學生對古詩感慨灑脫的氣概印象就非常深刻,這種印象猶如家鄉(xiāng)的味道,親切而熟悉。
(二)通過聯(lián)想用欽州白話來分析古詩的意境,豐富古詩的內(nèi)涵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笔且皇啄腿藢の兜乃蛣e詩,意境極高,為了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詩人送別友人那種依依不舍的情懷,教師可以用欽州白話把與古詩相關(guān)的事物——柳樹引入介紹:“柳樹系古代表示留戀嘅啲嘢,摘柳俾人個種風俗開始喺漢朝,古人拎柳俾人,佢有二個意思:一個系柳樹爛生,俾人個意思系冇論喺邊啲柳樹都能夠再生得枝密葉多,而且個啲又細又軟柳絲則代表情意綿綿。二個系柳與‘留音相同,摘柳相贈有挽留個只意思。”聯(lián)想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等事物結(jié)合方言分析古詩意境,會拓寬和完善詩歌的意蘊和境界。
一種方言就是一種語文課程資源?!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一書提到,對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自然風光、文化遺產(chǎn)、風俗民情、方言土語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钡胤秸Z言作為一個潛在的語文資源,初中語文教師應(yīng)該好好開發(fā)、為我所用,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可以通過地方語言把問題變得更簡單、清晰,從而達到排除障礙的目的,特別在化解古詩鑒賞這方面的難點,地方方言更是顯示出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