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音樂周刊》看國立音樂??茖W校早期的音樂實踐活動及其當下意義

        2019-03-21 00:38:32肖陽
        音樂探索 2019年1期

        肖陽

        摘 要: 《音樂周刊》原名《音樂???,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下文簡稱“國立音?!保┯?934年10月4日在上?!冻繄蟆犯笨缎乱箞蟆飞祥_辟的音樂專版,這是目前所知在上海報紙上開辟的第一份音樂專版,自1934年10月4日起,至1936年1月16日,共出57期。以《音樂周刊》57期音樂內容為研究對象,全面了解國立音專透過《新夜報》向社會大眾推送的音樂實踐活動,嘗試解析其傳遞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關鍵詞:《音樂周刊》;國立音專;音樂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 J60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 - 2172(2019)01 - 0023 - 09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9.01.003

        引 言

        《? ?樂周刊》原名《音樂專刊》,為國立音樂??茖W校(下文簡稱“國立音?!保┯?934年10月4日在上?!冻繄蟆犯笨缎乱箞蟆罚ㄓ置犊靾蟆罚┥祥_辟的以“向社會大眾傳遞高尚優(yōu)美的音樂”為宗旨的音樂專版,用以配合學校應上海市教育局之請,組織“教育音樂播音委員會”開辦的電臺播音 ① ,這是目前所知在上海報紙上開辟的第一份音樂專版,自1934年10月4日起,至1936年1月16日,共出57期。

        一方面,該刊會提前一天登載音專師生每周五在中西藥房廣播電臺播送的音樂節(jié)目信息及說明,以便讓上海本埠及外埠的音樂愛好者們可以對照節(jié)目單來聆聽高尚的音樂,盡推廣音樂教育的責任,達到讓聽眾的思想和品格均得以進步的目的;另一方面,該刊也會登載一些音專師生為主體撰寫的音樂文論,包括音樂創(chuàng)作,從“音樂格言”“音樂常識問答”“音樂評論”等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向社會大眾進行音樂知識的普及與宣傳,這些以輕松筆調寫成的早期文字,對于尚處在篳路藍縷中的中國新音樂文化而言,有著較大的學術意義與社會價值。

        目前,學界對于《音樂周刊》上所系統(tǒng)呈現的,國立音專的音樂實踐活動的整理與研究,尚未查見。有鑒于此,筆者選定《音樂周刊》57期音樂內容為研究對象,以音樂史學的考據方法為主要研究手段,全面了解國立音專透過《新夜報》向社會大眾推送的音樂實踐活動,嘗試解析其傳遞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音樂周刊》概況及其特點

        1934年10月,國立音專為系統(tǒng)主持受上海市教育局之請主持的教育播音事宜,完成《音樂周刊》的編輯出版,特組織了“教育音樂播音委員會”,內分演奏股、編輯股、事務股,推定應尚能、黃今吾、陳能方三位教師分任演奏股、編輯股、事務股主任。其中,丁善德(鋼琴、琵琶、聲樂)、何端榮(鋼琴、小提琴、中提琴、琵琶)、戴粹倫(小提琴、鋼琴、聲樂)、陳又新(小提琴、鋼琴、聲樂)、胡然(聲樂、鋼琴)、滿福民(聲樂、鋼琴、低音提琴)、朱崇志(大提琴、鋼琴)及譚小麟(琵琶、理論作曲、鋼琴)諸君為演奏股股員,劉雪廠(理論作曲、鋼琴、琵琶、聲樂)、賀綠?。ɡ碚撟髑撉?、琵琶)及向隅(小提琴、鋼琴)諸君為編輯股股員,朱崇志、陳蓉馨(鋼琴、聲樂、琵琶)及孫德志(聲樂、鋼琴)諸君為事務股股員。①

        《音樂周刊》最初名為《音樂??罚鰰r未注明期數,出至第4次時,改稱《音樂周刊》,從第8期起標明期數。至此,第4~12期名稱為《音樂周刊》,第13~15期名稱為《音樂專刊》,第16~57期名稱為《音樂周刊》。57期《音樂周刊》共計284條音樂信息,大致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從版塊設置來看

        音樂文論占比較大。依據《音樂周刊》所載信息的內容,筆者將其分為“音樂文論” “信息動態(tài)” “新作選登”三大類。其中,音樂文論209篇,包含音樂評論、音樂譯文、音樂格言、音樂常識問答等;信息動態(tài)60條,包含國立音專每次播音節(jié)目的信息預告、新唱片推薦、新書推薦、新音樂會推薦、樂壇新秀介紹(含圖)、國立音專近況介紹等;新作選登(含曲譜)15首,包括國立音專師生創(chuàng)作的聲樂作品和器樂(鋼琴)作品。

        其中,占比74%的音樂文論,每期必有,少則2篇,多則5篇。這些文論一類是客觀性的知識文章。如,1934年10月25日第4期開始刊登由“謙”選載的中外名家的“音樂格言”,“音樂之目的在使人之靈魂強壯而有力。——莫拉斯” ② “一個人應每天聽些音樂,讀點詩,看張好的圖書?!璧隆?③ “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禮記)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樂也,將以教民平好惡反人道之正也。(樂記)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樂記)音樂足以感動人之善心,使邪汙之氣,無由得接焉,(荀子)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荀子)” ④ ;1935年2月28日第15期開始刊登的“世界著名音樂家傳略”譯文系列,先后介紹了亨德爾、莫扎特、舒伯特、巴赫、海頓、勃拉姆斯、李斯特、貝里奧滋等西歐知名音樂家,便于大家系統(tǒng)了解西方音樂史上的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等不同風格的歷史分期。

        另一類是主觀性偏重一點的音樂評論和音樂研究等理論性文章。從涉及的主題來看,有關于音樂功能介紹的,如《大家來接受純正音樂的薰化》 ① 《〈毛毛雨〉式的音樂及其對于社會的影響》 ② 等,強調高尚的音樂能帶推進社會發(fā)展,反之則會阻滯。因為當時社會缺乏純正的音樂,“大學生沉醉于《雷夢娜》之中;中學生夢游于日本式的歌曲之中;小學生糊涂于《高高云兒》之中;一般民眾浸潤《毛》(《毛毛雨》筆者注)式幾摸中,幾使純正音樂隱隱可以插足” ③ ,長此以往,“它只有摧毀你已有的優(yōu)美情感,決不會讓你再有翻身的余地,由此而性情上使人專想一些偷偷摸摸的事而永不會光明快樂” ④ 。因此,針對社會上充斥著的這些不合時宜的音樂,《音樂周刊》刊載的文論里也有大量探討中國音樂究竟該如何發(fā)展的,如《中國音樂不發(fā)達之原因》指出“現在中國的音樂的確很不長進,舊的音樂不肯進步,新的音樂還沒有建樹起來,老實說,我們還不曾有過真正我們自己的音樂哩” ⑤ ,因為我們“沒有科學的方法、沒有研究的態(tài)度” ⑥ ,認為如若“中國民族祖?zhèn)鞯摹阕园驳挠^念不消滅恐怕永遠不能產生純粹是自己的文化來吧” ⑦ 。所以作者在《對于研究音樂者的一點希望》一文中提出“‘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不應當有國家或是民族間的界限,但是藝術的地方性是沒有法子消滅的……中國不是沒有音樂,尤其不是沒有帶著民族性的音樂,不過因為沒有得到科學的幫助,無論在樂器,調律,理論方面都不能充分發(fā)達起來,假若能夠從西洋音樂面學習他的技巧,再應用他來改進我們自己的音樂,一定能夠發(fā)揚東方音樂的特性而在世界的樂壇上占一重要地位的” ⑧,無須自擾“我們大中華民國的神明華胄偏有這種墮落和自信,一用和聲對位就馬上會喪失我們的本來面目” ⑨ 。由此看來,通俗易懂的音樂知識與專業(yè)學術的音樂理論相結合組成的音樂文論,無不體現國立音專師生在如何引導普通大眾樹立正確的音樂發(fā)展觀方面的用心。

        (二)從演出作品來看

        中國音樂作品與西方音樂作品的演出比重相當。《音樂周刊》上有兩個版塊主要涉及音樂作品的介紹,一個是“信息動態(tài)”里“國立音專明晚播音節(jié)目”。1934年,上海市教育局邀請“音樂院的師生們每星期五在中西樂房廣播電臺定期播送高尚優(yōu)美音樂歌曲,或演講音樂理論” ⑩ ,國立音專師生計劃從1934年10月第一周起,至1935年6月第一周止,一共36次 11 ,其中“演講四次,紀念節(jié)目四次,中小學教材六次,民歌四次,藝術歌四次,半藝術器樂曲六次,藝術曲四次,本國舊樂二次,新創(chuàng)作二次,每次播送之前一日必將所播之節(jié)目及說明登在新夜報(即晨報快報)”, ①讓上海本埠及外埠的音樂愛好者們可以對照節(jié)目單來聆聽高尚的音樂,達到讓聽眾的思想和品格均得以進步的目的。目前,筆者統(tǒng)計《音樂周刊》上刊載的國立音專電臺播音節(jié)目預告信息共有27條,其中最后1條是1936年1月16日改版為每周四出版后登載的,不在學校原計劃的36場演出的時段內,所以1934年10月第一周起,至1935年6月第一周止,學校實際在《音樂周刊》上刊載了26場播音節(jié)目。其中1935年5月3日(第25期)、5月17日(第26期)晚的演出,因“電臺臨時發(fā)生障礙,只得作罷” ② 。雖然國立音專師生認為“本國舊樂并非全無好的,好像優(yōu)美的,悲哀的,恬靜的幾類實在不少,就是雄壯的莊嚴的亦不是沒有,不過太少了一點就是了,至于認真雄壯和快活的真是不易我得,也許因為樂器構造的關系,因為本國舊樂器發(fā)出來的聲音總是覺得太少一點,所以這些樂器做出來的音樂,只宜于三幾個人的欣賞而不能喚起群眾的精神” ③ ,所以“預備播送的音樂過半還是西樂” ④ ,但因國立音樂院自建院之初即確定的“一方輸入世界音樂,一方從事整理國樂,期趨向于大同,而培植國民美與和的神志及其藝術” ⑤ 的辦學宗旨,使得最終呈現的音樂作品演出中,中國音樂作品的演出數量與西方音樂作品保持了一致性。

        26場播音節(jié)目中共演出了300首 ⑥ 作品,中國音樂作品演出151首、西方音樂作品149首,由國立音專師生蕭友梅、黃自、胡周淑安、應尚能、朱英、青主、華麗絲、廖輔叔、賀綠汀、劉雪庵、陳田鶴、滿謙子、譚小麟、唐學詠、黃廷貴等創(chuàng)作的《抗敵歌》(黃自、韋瀚章詞, 黃自曲)、《旗正飄飄》(韋瀚章詞,黃自曲)、《玫瑰三愿》(龍七詞、黃自曲)、《問》(易韋齋詞,蕭友梅曲)、《南飛之雁語》(易韋齋詞、蕭友梅曲)、《同胞們》(胡周淑安曲)、《花非花》([唐]白居易詞,黃自曲)、《秋宮怨》(朱英作琵琶曲)、《大江東去》([宋]蘇軾詞、青主曲)、《懷古》(伊令眉 ⑦詞)《快活歌》(劉雪廠詞,應尚能曲)、《牧童短笛》(賀綠汀作鋼琴曲)、《殺敵歌》(劉雪庵詞曲)、《春歸何處》([宋]黃庭堅詞、陳田鶴曲)、《窗前秋去桐猶綠》(滿謙子詞曲)、《重游》(譚小麟作二胡曲)等一大批流傳至今中國音樂作品,演出數高達100首,占比中國音樂作品67%。其中,教師創(chuàng)作的中國音樂作品上演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黃自(34次)、蕭友梅(8次)、應尚能(7次);學生創(chuàng)作的中國音樂作品上演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劉雪庵(16次)、賀綠汀(9次)、陳田鶴(8次)。由此可見,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尚屬起步階段的時期,國立音專師生為促進中國新音樂發(fā)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以1934年10月9日晚國立音專師生第二次播送的“預祝國慶特別節(jié)目”為例,10首音樂作品中,有7首聲樂作品為中國音樂作品,其中《國慶》(易韋齋詞,蕭友梅曲)、《國慶獻詞》(劉雪庵詞)、《抗敵歌》(黃自、韋瀚章詞,黃自曲)、《同胞們》(胡周淑安作)、《旗正飄飄》(韋瀚章詞,黃自曲)等6首均為國立音專師生創(chuàng)作的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這些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題材涉及號召民族團結或抵御外侮等,具有強烈的反抗日本侵略和提倡民族團結精神的時代特征,體現了學校師生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紛紛拿起音樂作為抗日之武器的自覺性。因此這些作品一經刊發(fā),即引起了較好的反響。1934年10月18日第3期上,來自洛陽西宮中央軍校洛陽分校劉慶會先生的《來函》,真切地表達了他對國立音專師生創(chuàng)作、演播愛國歌曲的深刻感受:

        “敬佩的尚能先生:常閱讀晨報的音樂專刊,時敬悉國慶日,先生領導孫德志諸君在上海廣播了愛國歌。只其壯烈地歌詞,滿藕著氣、力、勢地辭句。腦海中便幻出了雄偉悲壯地憧憬,同時也恍惚聽見似的。但幻影終屬幻影,只恨當時收音機為甚未收到。敝人很久以前就覺得我們中華民國的軍隊中沒有一個適當的軍歌(就是有,也只是部分的)而軍歌的重要當然是不需要鄙人來申述,敝人現在軍校服務所,率領的學員皆系我國各部隊中的營長營附以及連排長。我相信在他們身上,去推廣有價值的軍歌,是再容易沒有了。(中略)敝人對于音樂是檻外人,但非常嗜愛,所以企望先生的指教并望將抗敵、旗正飄飄等足以當軍歌之歌及譜賜下,則敝人十二萬分感謝之至?!?/p>

        另一個主要涉及音樂作品介紹的版塊是“新作選登”。自1935年2月20日第14期起,《音樂周刊》開始刊登國立音專師生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曲譜,第14~21、23、26、44、46、54期,共計發(fā)表了15首。其中13首歌曲、2首鋼琴曲,均為中國音樂作品,這無疑也體現了國立音專師生對于中國新音樂發(fā)展的支持與重視。

        表1 《音樂周刊》刊登的國立音專師生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曲譜

        (三)從辦刊群體來看

        《音樂周刊》以及與之配套的每周中西電臺播音,與之前創(chuàng)辦的學術刊物《音樂雜志》的辦刊群體類似,都是以國立音專的師生為主。不同的是,國立音專的學生在《音樂周刊》的辦刊群體里占據了較多的比重。主持《音樂周刊》的主體“教育音樂播音委員會”,除內分的演奏股、編輯股、事務股三股主任為國立音專的教師應尚能、黃今吾、陳能方分別擔任外,其股員全部吸納的是國立音專的學生——丁善德(鋼琴、琵琶、聲樂)、何端榮(鋼琴、小提琴、中提琴、琵琶)、戴粹倫(小提琴、鋼琴、聲樂)、陳又新(小提琴、鋼琴、聲樂)、胡然(聲樂、鋼琴)、滿福民(聲樂、鋼琴、低音提琴)、朱崇志(大提琴、鋼琴)及譚小麟(琵琶、理論作曲、鋼琴)諸君為演奏股股員,劉雪廠(理論作曲、鋼琴、琵琶、聲樂)、賀綠?。ɡ碚撟髑撉?、琵琶)及向隅(小提琴、鋼琴)諸君為編輯股股員,朱崇志、陳蓉馨(鋼琴、聲樂、琵琶)及孫德志(聲樂、鋼琴)為事務股股員,占比80%。

        值得一提的是,這批學生都是國立音專培養(yǎng)出來的一專多能的精英。其一,12人每人都至少掌握2門音樂專業(yè),其中7人掌握3門專業(yè),何端榮與劉雪廠2人更是多至4門,其學習面之廣可見一斑;其二,12人中有戴粹倫(1929年度、1930年度甲獎優(yōu)等生)、丁善德(1929年度乙獎優(yōu)等生、1930年度甲獎優(yōu)等生)、滿福民(1930年度甲獎優(yōu)等生)、胡然(1934年度甲獎優(yōu)等生)、何端榮(1934年度甲獎優(yōu)等生)5人均榮獲過學校甲等獎學金的殊榮,不僅獲得相應的減免學費優(yōu)待,其姓名與照片更是刊入《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一覽》,“載于金字紀念冊以垂久遠”。

        多位學生成員的加入,在給《音樂周刊》帶來更多活力的同時,也使得周刊上有關學校學生的文論、信息增多。譬如:1934年11月15日第7期上有“國立音專研究生李獻敏女士赴比求學”的消息;1935年3月14日第17期上有推薦江定仙編輯的“新書介紹:小學音樂教材一二年級用”;1935年3月21日第18期和1935年5月9日第25期上分別有“戴粹倫君畢業(yè)演奏會”與“丁善德君畢業(yè)演奏會”的廣告;1935年4月18日第19期上有“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生赴京演奏”的廣告等。所以當國立音專最出色的女高音、學校教育音樂播音委員會事務股股員的孫德志,因廣慈醫(yī)院誤診于8月20日去世時,《音樂周刊》第41~44、46、47期連續(xù)刊登了與其相關的音樂消息9則,其中緬懷、紀念文章7篇,紀念歌曲2首。

        (四)從發(fā)行時間來看

        1934年10月起國立音專在《新夜報》上開辟的《音樂周刊》應是第一份在上海報紙上開辟的音樂專版,其配合的音樂廣播是迄今所知的上海最早的,這種突破傳統(tǒng)的音樂會演出形式,借用當時的新媒體——以辦報刊形式來做音樂廣播,與社會聯系呼應的方式,也屬國內首創(chuàng)。為何在1934年,國立音專會想到以這種創(chuàng)新的辦刊方式來向社會傳遞優(yōu)美音樂呢?筆者以為時任上海市教育局長兼社會局長、《晨報》社長潘公展在《音樂??返?期的《音樂周刊發(fā)刊詞》里有較明確的回答。其一,“古代圣賢降到治平之道,首先注意禮樂?!Y之用,和為貴可是要做到和,非用樂來陶冶不可” ① ,因此中國音樂教育者應自覺擔負起優(yōu)美中華民族性音樂的任務;其二,“現在的社會充滿著暴戾浮囂頹唐萎靡之氣,對政治經濟的影響巨大,要化此氣,必須借重于音樂教育,既要想法培養(yǎng)優(yōu)良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也要鼓勵音樂師生多開優(yōu)美的音樂會,多播高尚的音樂歌曲,使社會大眾都能享受高尚的娛樂,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從而達到移風易俗之功” ①。

        1933年國立音專即已參加上海市教育局舉辦的“通俗學術播音演講”,每月進行一次音樂播送,當時受到了廣泛好評,因此1934年教育局向學校提議,制定一個增加音樂播送次數的計劃,繼續(xù)向社會大眾傳遞高尚優(yōu)美的音樂。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周五的電臺播音就此應運而生。

        二、《音樂周刊》之音樂實踐活動的當下意義

        國立音專師生可以保證每周在電臺舉辦“高尚音樂”的播音演出,主要得益于自國立音樂院創(chuàng)辦以來就建立的、重視音樂會演出實踐與音樂學術研究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理念與制度。

        音樂學院的教育是音樂實踐與音樂理論的辯證統(tǒng)一,離開音樂理論知識的熏修,音樂實踐會失之于淺薄;離開音樂實踐的歷練,音樂理論學習則會失之于玄虛和無本。音樂會制度作為國立音樂院(國立音專)的音樂藝術實踐平臺,對于音樂專門人才的養(yǎng)成大有裨益。

        關于音樂會,蕭友梅認為“近日研究音樂的人,或玩賞音樂的人,口里總離不開‘音樂會這個名詞,心里也很想常有個機會去聽聽音樂會。然而到底音樂會是什么東西”,音樂會的“內容應該如何,它的歷史如何” ②,有感于此,圍繞“音樂會名目的來歷、音樂會演出的曲目和形式、音樂會的歷史、以及音樂會的實業(yè)屬性” ③ ,蕭友梅寫了《說音樂會》一文,對其進行了全面的闡述。這篇文章是我國最早最系統(tǒng)論述“音樂會”的專文,具有重要意義。

        蕭友梅提到,“‘音樂會意大利話叫做Concerto,這個字最先用來代表教堂用有樂器伴奏(頂少也有大風琴伴奏)的歌曲,就是寺院音樂會曲Concerto ecclesiastici。譬如意人A.gabrieli(1587),Adriano Banchieri(1595),同Viadana(1602)作的歌曲(二重音至四重音 ④ ),用大風琴伴奏的就是了。細研究Concerto這個名詞,表面上本來有兩個發(fā)聲體相競的意思(先人聲后樂器),所以提起‘音樂會這個字就應該兼有聲樂同器樂的內容” ⑤ 。音樂會演出的曲目和形式多樣,“近日的音樂會已經分開大樂音樂會、寺院音樂會、軍樂音樂會、房中樂演奏、鋼琴音樂會、提琴音樂會、獨歌、合歌同各種樂器的獨奏十幾種之多。德京柏林算是世界上音樂會最多的地方,一個音樂季(Konzert season)內(從十月到翌年三月),每天總有大小音樂會十幾個(我有一年在柏林也聽過二百多個音樂會)。就是Leipzig萊比錫一城,還沒有北京大,在音樂季內每晚也有三四個音樂會(音樂學校、音樂堂附近的地方叫音樂會區(qū),各街道都用音樂家的名字)。巴黎、紐約音樂會的情形大概同萊城。倫敦音樂會較少” ⑥。

        考察音樂會的歷史,蕭友梅認為歐洲音樂會的發(fā)達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皟砂倌昵?,歐洲還沒有公開的音樂會。16世紀的音樂會,不過幾個音樂家聚在一塊私自演奏。此外,在各國宮廷也遇有大典禮然后舉行一回。就是寺院音樂會也要到大祭禮這天才開一次,并且非常鄭重。17世紀末,John Banister、John Brittpn、Robert King等在倫敦開的音樂會,總算第一次公開的。1700年以后,在德國、瑞士、瑞典的音樂協會(Collegium Musicum),初時會員并不多,規(guī)模也很小,因為當會員的熱心,逐漸訂出好規(guī)則來,研究、演奏都有一定的時候,因此會員也漸漸增多,會務漸漸發(fā)達,他們不獨實現了一種音樂會生活的過渡時代,并且建設了好幾家音樂學校出來?!?① 從上可知,在蕭友梅看來,音樂會的發(fā)展需要長期實踐之積累和虔誠之投入,方可漸入佳境,以求發(fā)展。

        蕭友梅在考證歐美各大城市音樂會后得出,“音樂會是一種實業(yè)”,通過經營可以使音樂會演奏獲利并成為“一種偉大的營業(yè)”。音樂會除了經營獲利外,其功用“從積極方面說起來,對于沒學過音樂的人,可以引起他們學習音樂的興味;對于音樂學生可以供給他們許多材料,譬如學技術的多聽幾回自然容易領會,學作曲的多聽音樂會,一方面可以得許多的曲料,一方面可以認識許多節(jié)奏的形式,這種知識比較從書本子里得來的還要確實。所以,音樂學生聽音樂和畫家的寫生旅行一個樣子,越聽得多,所得的益處也越多。更進一步講,國民音樂會就是實行普及美育的最好辦法之一?!?②

        蕭友梅對于音樂會熱愛有佳,“留學柏林的時候,在一個音樂季節(jié)內——自九月底至次年四月中——最多聽過二百零幾個音樂會” ③ ,在先后擔任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教務主任、北京國立女子師范大學音樂系主任和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主任時更是多次積極組織和參與音樂會實踐。

        作為國立音樂院的始創(chuàng)者和國立音專的校長,蕭友梅從建校初始便將音樂會制度納入學??茖W制度體系,以推動音樂會之健全發(fā)展。

        《國立音樂院一覽》(1928年度)規(guī)定:“每學期舉行一次,春季以四月底、秋季以十一月底為演奏會期,藉表學生成績。凡本院學生均有出席演奏之義務。演奏材料過多時,得增加演奏會次數” ④ 。《國立音樂??茖W校一覽》(1930年度)中于1930年5月24日修正的《國立音樂學專科學校學則》進一步明確:“每學期舉行演奏會一次至四次,藉表學術成績,凡在本校學生,均有出席演奏會之義務” ⑤ ,從而將舉辦音樂會的次數由原來的每學期一次增加到到“一至四次”。1932年度成立了“音樂會委員會” ⑥ ,設委員七人或九人,由校長推定之,設主席委員,由委員中互選之;主要認為在“規(guī)劃籌備本校所舉行之音樂大會”,“以期獲得較完滿之結果”。

        通過《新夜報》之《音樂周刊》的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為音樂會信息的發(fā)布、音樂會的評論及感想等進行發(fā)布,為音樂會的發(fā)展提供一個重要的平臺。

        國立音樂院—國立音專(1927—1937)的師生在聚焦音樂學科理論知識學習及音樂會藝術實踐的同時,亦高度重視音樂學術研究。蔡元培曾開宗明義闡述學校設立的目的,即“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 ⑦ 。蔡元培認為,“人類有兩種欲望,—是占有欲,一是創(chuàng)造欲。占有欲屬于物質生活,為科學之事。創(chuàng)造欲為純然無私的,歸之于藝術。人人充滿占有欲,社會必戰(zhàn)爭不已,紊亂不堪,故必有創(chuàng)作欲,藝術以為調劑,才能和平。藝術純以創(chuàng)作為主,無現實上的一切因占有欲而起的束縛……設立藝術院,純粹為提倡此種無私的、美的創(chuàng)造精神。所以藝術院不在學生多少,而在能創(chuàng)造。能創(chuàng)作,就是一個學生也可以。不能創(chuàng)作,一百、一千個學生也沒有用。” ① 蔡元培強調學術研究作為高等學校立校之基,離開學術創(chuàng)造這一宗旨,學生再多亦不足以言。這一思想應該說在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中是一以貫之的。

        關于音樂學術研究的價值,1919年11月,蔡元培曾在《北大音樂研究會演說詞》中談到,“吾國音樂,在秦以前頗為發(fā)達,此后反似退化。好音樂者,類皆個人為自娛起見,聊循舊譜,依式演奏而已。西洋音樂家,則往往有根據學理自制新譜者。蓋創(chuàng)造之才,非獨科學界所需要,美術界亦如是也……知音樂為一種助進文化之利器,共同研究至高尚之樂理,而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新譜之人材,采西樂之特長,以補中樂之缺點,而使之以時進步,庶不負建設此會之初意也” ②。從演講詞中可以看出,我國音樂由盛而衰的原因在于音樂愛好者僅僅滿足于個人自娛自樂,囿于舊譜舊式演奏,不如西洋音樂家重視音樂學理而能自制新譜;只有將音樂作為促進文化的利器,研究至高尚的樂理,藉以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新譜人才,采西樂之長補中樂之短,才能實現中樂與時俱進。蔡元培還提到,“歐洲音樂之所以進化”,在于“組成有系統(tǒng)之理論,以資音樂家之參考” ③,強調音樂理論對音樂發(fā)展的基礎作用。

        無獨有偶,蕭友梅提出“學音樂的人不獨要學高尚的音樂,還要把音樂當成最高的藝術去研究,千萬不可當作消遣品來學,假如自己把音樂當作消遣品,人家就把你自己當作消遣品的工具,音樂的地位就完全失掉了。” ④ 這種強調將音樂當成最高藝術進行研究,而非消遣品自娛的看法與蔡元培反對音樂愛好者僅為自娛起見因循演奏殊為一致。二者都強調要懷抱純然無私的創(chuàng)造使命將音樂當作最高藝術來研究。

        結 語

        國立音樂院(國立音專)時期對于學術研究的追求與堅守一直未曾中斷,始終將“教授音樂理論”置于培養(yǎng)宗旨之首,這和老院長蔡元培“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 ⑤ 的思想一脈相承?!缎乱箞蟆烽_設的音樂專版《音樂周刊》,集學校骨干教師、尤其是優(yōu)秀的學生一起,就音樂理論、音樂會演出、以及中國音樂發(fā)展道路等問題進行探討,為早期音樂理論的探討和音樂知識的普及搭建了一個更為廣泛的平臺。

        高等教育賴以產生及發(fā)展的根基在于人才培養(yǎng),包括專業(yè)知識傳授、社會實踐、學術研究、文化傳承、社會服務等在內的所有教育相關活動。人才培養(yǎng)只有深深植根于社會的土壤中,才能讓高等教育綻放出勃勃生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教育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⑥總體來看,《新夜報》之《音樂周刊》作為國立音專師生對接社會、服務社會的音樂實踐活動,無論是從音樂知識普及角度,音樂理論研究角度,還是從服務音樂會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對于當前高校音樂教學具有重要啟迪。

        ① 蔡元培:《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1928年4月16日),載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5卷,中華書局,1984年,第220頁。

        ② 蔡元培:《北大音樂研究會演說詞》(1919年11月11日),載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華書局,1984年,第355頁。

        ③ 蔡元培:《〈音樂雜志〉發(fā)刊詞》(1920年4月),載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華書局,1984年,第397頁。

        ④ 蕭友梅:《為什么音樂在中國不為一般人所重視》(1934年11月15日),載《音樂雜志》,第1卷第4期,1934年,第2頁。

        ⑤ 蔡元培:《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1928年4月16日),載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5卷,中華書局,1984年,第218頁。

        ⑥ 李國倉:《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載《中國高教研究》,2015年第2期,第56頁。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丝袜美足在线视频国产在线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国产清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日一本| 白白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又爽又粗又猛又黄 | 国产黑丝在线|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婷婷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亚洲不卡电影|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三|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特别黄色大片| 国产另类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乱码字字幕在线国语|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又爽又黄禁片视频1000免费 | 老熟女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国产精品国产自产拍高清|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越南女子杂交内射bbwxz|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大秀在线性色|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性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毛片 |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