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韋娜 尹 平
(合肥工業(yè)大學圖書館,安徽 合肥 230009)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圖書館從傳統(tǒng)模式向數字化轉變,從信息服務向知識服務轉變,圖書館館藏文獻的類型、來源、載體以及流通方式也愈發(fā)多樣化。由于紙質圖書難以精準定位,加上讀者檢索知識不足,在尋找上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數字資源不占用物理空間,但是數字資源的購買和建設需要花費大量資金,任何一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都不可能完全滿足讀者的需求,文獻傳遞作為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基礎性業(yè)務工作,不僅要通過各種渠道幫助讀者獲取該館沒有收藏的文獻資源,更重要的是向讀者提供信息檢索和文獻獲取方面的知識服務。
如今,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加盟了CALIS、CASHL、NSTL等文獻保障機構。CALIS引進和建設了一系列國內外文獻數據庫,包括二次文獻庫和全文數據庫。與CALIS網站集成完畢的高校圖書館用戶和CALIS內部用戶可以使用該平臺資源。CASHL是人文社會科學文獻收藏和服務中心,從CASHL館藏范圍內獲取文獻,需要先注冊,并預存一定的費用,經所在圖書館對讀者進行身份確認后方可自助申請文獻傳遞。NSTL是全國性的基于網絡環(huán)境科技文獻信息服務體系,系統(tǒng)實行實名注冊制。讀者使用這類文獻保障機構的資源時,不僅要注冊登錄和進行身份確認,還要支付文獻傳遞費用、等待較長的傳遞時間,另外涉及版權保護等問題,會給讀者帶來諸多不便。筆者在從事文獻傳遞工作的實踐中,發(fā)現很多全文文獻可以通過免費途徑得到,而且獲取方式簡單高效,節(jié)省了讀者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能夠為讀者的學習和科研工作提供很大幫助。讓讀者獲得文獻的同時了解文獻獲取的方法,將對讀者以后的文獻需求提供更大的幫助?,F將免費獲取全文文獻的四種途徑進行總結。
讀者的全文文獻需求在本地解決是最佳選擇。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的文獻保障機構,購買和建設了各種文獻資源,包括館藏紙質圖書報刊、中外文數據庫、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學位論文、音視頻等等。讀者對自己所在圖書館的館藏更熟悉,使用起來會更加方便,因此可以首先考慮訪問所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
很多高校圖書館為了方便讀者對電子資源的利用,引進了中外文資源發(fā)現系統(tǒng),通過技術配置,可以對館內、館外以及發(fā)現系統(tǒng)自帶資源進行一站式整合檢索,即刻就能檢索到各種電子文獻資源。發(fā)現系統(tǒng)中如果沒有某篇全文文獻,也會提供協(xié)助獲取全文的服務,讀者只需要根據系統(tǒng)提示填寫有效信箱提交即可。例如安徽省高校數字圖書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整合了安徽省內高校的所有電子資源,對省內高校讀者提供免費的全文文獻傳遞。EDS(Find+)是美國EBSCO公司出品的適合中國大陸地區(qū)使用的資源發(fā)現系統(tǒng),通過元數據和聯(lián)邦檢索結合的混合檢索技術,可一站式發(fā)現全球海量學術資源信息,并獲取有版權的全文資源。e搜是基于海量元數據倉儲的新一代學術資源發(fā)現平臺,提供圖書館館藏資源及開放獲取資源等的發(fā)現與獲取服務。國內“985”高校中,有26%的圖書館使用EDS(Find+)發(fā)現系統(tǒng),41%的圖書館使用e搜資源發(fā)現系統(tǒng)。發(fā)現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在于:提升圖書館智能化水平和功能的豐富性,將讀者從互聯(lián)網檢索帶回到圖書館檢索,輕松探索、充分利用所在圖書館的各種館藏,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
在獲取全文文獻的實際過程中,一是由于某些文獻類型版權的限制,比如專利、標準、學位論文等很難獲取到原文,二是由于圖書館不可能購買所有的全文數據庫,因此本地資源的文獻保障率無法百分百滿足讀者的文獻需求,還要考慮采用其他方式補充。
學術搜索引擎是有效獲取全文文獻的途徑之一。國內外較為常用的學術搜索引擎如下:百度學術搜索收錄國內外學術站點超過70萬家,中文學術站點有知網、萬方、維普等,外文學術站點有ACM、IEEE、Springer等,讓學術搜索“一鍵直達”;讀秀學術搜索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文獻資源服務平臺,集文獻搜索、全文試讀、文獻傳遞、參考咨詢等多種功能為一體;Google學術搜索兼有中英文界面;BASE是德國Bielefeld大學圖書館開發(fā)的多學科學術搜索引擎,提供對全球異構學術資源的集成檢索服務。
開放存?。∣pen Access,簡稱OA)是一種新的學術信息交流方式,在互聯(lián)網迅速發(fā)展和信息傳播成本降低的背景下應運而生。OA文獻是在互聯(lián)網上公開出版,允許任何用戶對全文進行閱讀、下載、復制、傳播或鏈接,允許對其編制索引,用作軟件數據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在質量控制方面,開放存取文獻采取嚴格的同行評審制度。OA文獻主要分兩大類:①開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是網上在線出版物,屬于純網絡期刊形式,包括新創(chuàng)辦的和由原有期刊改造轉變而來的開放存取期刊;②開放存取倉儲(Open Access Repository),存放學術論文、實驗數據和技術報告等其他學術研究資料。除網絡自身的訪問限制外,開放存取不受任何經濟、法律或技術的限制,OA提高了學術信息的可獲得性。
國外開放存取資源起步比國內較早,OA平臺和資源服務都趨于成熟,根據使用情況,介紹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開放存取資源平臺。
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由瑞典德隆大學圖書館于2003年創(chuàng)辦,收錄多語種、高質量OA期刊并做到每日更新,DOAJ建有自己的全文數據庫。截至2019年7月共收錄期刊13,473種,其中10,536種提供文章層次的瀏覽,共收錄文章4,094,816篇。DOAJ收錄的期刊實行同行評審,或編輯質量控制,同時提供最近7天和最近30天的最新收錄期刊鏈接,用戶可以追蹤學科研究的最新進展。
Open J-Gate是世界上最大的開放獲取期刊資源整合平臺,由印度Informatics公司于2006年創(chuàng)辦,索引50,613種OA期刊,提供62,696,803篇文獻,每日更新10,000多篇文章。
SciELO(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科技在線圖書館)創(chuàng)辦的目的是滿足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學術交流,該平臺自1997年在巴西創(chuàng)辦以來,先后有14個國家陸續(xù)加入。截至2019年收錄1,285種期刊的52,356期,包括745,182篇文章、16,943,454篇引文。
Socolar是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開發(fā)的開放獲取資源一站式檢索平臺,對世界上重要的OA期刊和OA倉貯資源進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為用戶提供題名層次(titlelevel)和文章層次(article-level)的瀏覽、檢索及全文鏈接服務,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允許并鼓勵學術機構,比如大學圖書館在授權的前提下在其網站主頁上鏈接該平臺,進一步提高資源的質量和使用度。
GoOA是由中國科學院資助、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負責建設的開放論文一站式發(fā)現平臺。GoOA的中英文網站在2015年初正式上線,目前被中科院40多家研究所和國內40多家大學收錄,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GoOA收錄了經過嚴格遴選的來自391家知名出版社的2600多種OA期刊及其全文,其中自然科學領域OA期刊接近2000種,包括508,802篇OA論文,481,201幅知識圖譜,還提供OA期刊的質量評估以及完整的投稿信息分析,并推出月熱點文章和月熱點期刊。
COAJ(China Open Access Journals)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技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局鬓k,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臺,收錄有660種期刊,1,420,414篇論文數量,于2010年10月上線運行,集中展示、導航中國開放獲取科技期刊。
隨著開放存取的發(fā)展,其他形式的OA資源也陸續(xù)涌現,比如個人網站、博客、學術論壇等。這些資源一定程度上也能為用戶提供免費的全文文獻,但是其信息發(fā)布的隨意性較強,缺乏嚴格的質量把關,學術價值良莠不齊。
目前,開放存取在我國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用戶對其認知度很低,使用過開放存取資源的用戶更是屈指可數。開放存取是不同于傳統(tǒng)學術傳播的一種全新機制,能夠很大程度上為用戶免費提供學術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務,在互聯(lián)網+時代有很大的發(fā)展前景。
互聯(lián)網上有相當數量的免費電子期刊全文。一些期刊的官網上也提供免費的原文服務。例如Freefulltext.com網站提供7000多種學術期刊的直接鏈接。High Wire Press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圖書館主辦的生命科學文獻網站,目前共有300余種期刊站點鏈接和近5萬篇免費文獻可供用戶選擇。使用免費全文網站需要注意的是多數雜志有免費期限、過期會收取一定的費用。
如果以上幾種方式還不能滿足讀者的全文文獻需求,還有一種方式可供讀者參考使用。讀者在檢索文獻的過程中除了文獻題名、來源刊外,也會關注作者的相關信息,比如地址或者E-Mail,可以直接與文獻作者聯(lián)系索取原文。大多數作者都很樂意把原文與需要的人共享、交流。對讀者來說,這不僅是比較經濟的獲取原文的好方法,也是進行學術交流的好途徑。
隨著學術資源傳播方式和讀者學習模式的多樣化發(fā)展,資源利用環(huán)境由物理空間拓延到虛擬網絡空間,文獻傳遞服務也不再只局限于讀者委托館員申請,由館員代辦的形式,而是在館員的指導協(xié)助下由讀者自助在線申請,直接獲取文獻。對圖書館員而言,應時代發(fā)展,拓展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將信息服務進一步延伸至知識服務,為讀者提供更豐富、更便捷、更高效的資源利用方式,是促進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和提高服務質量的關鍵,是提高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和忠誠度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