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秋 河南大學歐亞國際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當代教育逐漸拓寬,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播音主持行業(yè)應運而生。電視播音是一項通過畫面和聲音傳遞信息的藝術,不僅讓觀眾體驗各種豐富的娛樂節(jié)目,更有利于文化知識的廣泛傳播,是信息時代重要的媒體之一。播音員主持人是電視臺形象的體現(xiàn),是聽眾與節(jié)目之間聯(lián)系的重要紐帶,有時甚至會影響觀眾對于節(jié)目的選擇。由于播音主持這一特殊的職業(yè)需要,要求主持人展現(xiàn)出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得體的外在形象。想要滿足這些要求,其中一個重要特質就是親和力。
“親和力”最早并不是運用在社會學和傳播學領域的,而是一種化學概念。但現(xiàn)在這個名詞越來越多地被用于人際關系領域,是指某人具有能夠營造出融洽的氛圍的能力。因此親和力的關鍵在于促進關系融洽,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它是一種信任和理解,也是一種溝通交流的基礎。真實的親和力往往是發(fā)自內心的真誠表達,是一種以博愛的心胸和善良的內心襯托出的一種自我修養(yǎng)。播音員和主持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親和力就在于屏幕上自我塑造出的形象和觀眾所期盼看到的形象之間的關系。只有具有正面社會影響力,并且為觀眾所認同的播音員和主持人才可以稱其為具有較強的同理心和親和力的大眾傳播者。
播音主持總的來說是一個需要運用口頭和肢體語言與觀眾溝通交流的事業(yè),因此作為傳播者一定不能使自己凌駕于受眾之上,而需用藹然可親、謙虛謹慎的語言和態(tài)度主持節(jié)目。只有這樣才能夠拉近與受眾的距離,有效展開交流和互動。打破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障礙,保障親和力能夠在播音主持工作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但很多傳統(tǒng)媒體并沒有太過注意與觀眾的溝通。溯其根源,在大眾傳媒飛速發(fā)展之初,媒體可能由于技術的限制,無法及時有效地接收到受眾反饋,同時手中反饋的渠道也有限。因此媒介可以做到的改進也是有限的。另外在話語權方面,由于傳統(tǒng)媒體多年來一直具有天然的絕對優(yōu)勢,能夠做到快速廣泛地傳播,但也會使部分受眾逐漸喪失興趣。目前,國家大力注重人文關懷,同時要求播音員主持人擺脫冷冰冰的形象,增加親和度,這也成為對這個行業(yè)最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當下網絡自媒體的裂變式的增長,無形中對于傳統(tǒng)媒體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媒體和受眾之間的關系也已經得到了重新定位,人們的選擇自由性和主體性大大提升。媒體為了吸引受眾,提升親和力就成了最為簡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提升親和力方面可以對播音員和主持人分別進行討論。首先播音員想要具有親和力,重中之重的一點是面對每一篇新聞報道時,都要對報道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做到真正把自己帶入到新聞當中去,理解其中的內涵和中心思想。當下由于職業(yè)需求,很多播音員主持人會按照給定的稿件進行報道,缺乏生動感,固然觀眾就不會認為其有親切感,觀看欲望和好感也會大幅度下降。
對于主持人而言應當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博學和智慧是相輔相成的,主持是一門雜學。因此“博學”并不是要求做某一方面的專家,而是要各方面都是有所涉獵。可以做到在大部分話題下都有話可說。以馬東為例,在《奇葩說》中他總是在各種情況下都能面面俱到,給觀眾的直覺是他非常的淵博和機敏,親和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很多。與此同時,主持人也應具有幽默元素。幽默感是生活中的潤滑劑,主持人在銀幕上同樣需要幽默感,因為幽默可以放松現(xiàn)場氣氛,讓主持人顯得平易近人,進而贏得受眾的好感。主持人的幽默分為熱幽默和冷幽默兩種,以湖南臺著名節(jié)目《快樂大本營》為例,謝娜的那種玩笑連篇屬于熱幽默。而以前《實話實說》節(jié)目主持人崔永元表現(xiàn)出來的則更多的是不動聲色的冷幽默。
播音主持的親和力除了依靠有聲語言的表達、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以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點就是在節(jié)目中應當樹立以觀眾為中心的主持風格,時刻站在觀眾的角度審視節(jié)目。這樣的角度審視語言特色和節(jié)目風格,能夠幫助我們衡量自身的親和力,真正打動觀眾。這就要求我們結合觀眾和聽眾的收聽需求展開相關的調查和思考,充分展現(xiàn)主持人和播音員的控場能力和自信心。通過我們的努力,保證觀眾能夠感受到播音員主持人的熱情服務和真情表達,從而達到精準的傳播目的和良好的收視效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播音主持的要求越來越高。播音員主持人作為廣播電視的代言人,親和力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本文立足當前播音主持專業(yè)新形勢和新挑戰(zhàn),淺析了親和力在行業(yè)中的重要性以及播音員主持人提升親和力的方法,認為只有提升自身素養(yǎng),適應多角色播音主持的應變需求才能成為更受歡迎的播音員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