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端
外科手術是現階段治療肺癌的常用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臨床癥狀,控制疾病發(fā)展進程,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圍術期護理干預不當,會使得手術治療難以發(fā)揮預期成效,導致術后并發(fā)癥的產生,甚至加重患者原有病情[1-2]。有學者在研究中發(fā)現[3],將快速康復理念應用于肺癌患者圍術期,可提高手術治療的可行性,減少手術風險,縮短住院時間,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減輕經濟壓力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為促進外科手術的順利開展,我院抽取收治的部分肺癌手術治療患者予以快速康復護理,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將研究詳情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的72例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護理方式將入組者分成對照組(n=36)和觀察組(n=36)。對照組中有20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年齡在49~78歲,平均年齡為(59.2±1.6)歲;病程0.4~2.4年,平均(1.5±0.3)年;觀察組有17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組成,年齡在48~76歲,平均年齡為(59.5±1.5)歲,病程0.5~2.5年,平均(1.6±0.3)年,納入標準:(1)臨床癥狀符合肺癌診斷標準[4];(2)無手術治療禁忌;(3)患者自愿參與,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心、腦、肝、腎嚴重病變者;(2)凝血功能與造血功能異常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精神病患者或既往存在精神病變者。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入院后幫助患者熟悉病房環(huán)境,做好健康宣教,術中做好配合,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各項情況,做好并發(fā)癥預防和護理。觀察組患者應用快速康復理念,具有措施為:
1.2.1 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在了解患者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肺癌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方案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提高患者配合度;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堅定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快速康復理念認為術前進水和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患者康復,因此,手術開始頭天,協助指導患者完成常規(guī)檢查,術前6 h禁食,2 h禁水,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有利于術后恢復。做好術前的肺功能測定。
1.2.2 術中護理 手術開始前0.5 h,護理人員應主動詢問患者個人感受,適當調整手術室溫濕度;協助指導患者選擇正確臥床體位,提高患者在手術期間的舒適度;與患者溝通交流時,語氣輕柔、態(tài)度和善,使患者感受到更多的鼓勵、關懷與支持;確保各種醫(yī)療器械和手術用品準備齊全,手術過程中與主治醫(yī)師協調配合,熟悉工作流程,控制好手術過程中藥液的輸注速度,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安全性。術中做好保暖工作,對患者進行鎮(zhèn)痛評估,合理調整鎮(zhèn)痛藥用量,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痛苦的同時又不影響患者術后康復。依據患者術中出血量等情況嚴格控制補液量。
1.2.3 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將手術結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治療結果;嚴格觀察患者各項身體指標變化情況,對于存在積血、積液等異常情況,及時處理解決;采取放音樂或閱讀雜志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疼痛感明顯者,合理使用;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保障患者新陳代謝,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早進行術后活動。
以我院自身設計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為依據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予以判定,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74)表調查,包括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心理功能四個維度,得分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5]。另對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進行對比。
文中數據經軟件SPSS 22.0統計處理,護理滿意度用百分數(%)表示,以χ2檢驗,生活質量和手術指標用(±s)表示,以t檢驗,P<0.05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例(%)]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s)
組別 例數 物質生活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心理功能 生活質量總得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6 42.0±3.2 47.6±2.8 44.8±4.2 50.8±4.8 46.8±2.4 53.4±1.8 42.0±1.8 48.4±2.8 181.4±5.8 206.3±6.1觀察組 36 41.6±3.4 59.2±2.0 45.2±4.0 62.4±3.2 47.2±2.2 65.4±2.6 42.4±1.6 56.2±2.0 182.0±5.6 248.1±4.9 t 值 - 1.285 20.227 0.414 12.065 0.737 23.768 0.997 13.601 0.447 32.054 P 值 - 0.102 0.000 0.340 0.000 0.232 0.000 0.161 0.000 0.328 0.000
表3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s)
對照組 36 94.2±1.5 184.5±14.3 86.5±7.2 9.2±1.4觀察組 36 78.6±1.2 132.8±10.8 44.8±5.4 6.8±0.7 t值 - 48.726 17.310 27.800 9.200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手術是一種對完整組織進行破壞或對破壞組織進行修復的操作方式,在病變組織去除、創(chuàng)傷修復、器官移植、機體功能改善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6]。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手術治療過程操作不當,可使患者產生心血管意外、肺部感染、肺膨脹不全、切口并發(fā)癥、胃腸道并發(fā)癥和泌尿系統并發(fā)癥,如此一來,不但影響手術治療效果,也會加重患者原有疾病。盡管手術治療方案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但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部位疼痛可使患者出現呼吸和排痰方面的困難,增加患者呼吸難度,導致患者在手術完成后遭受難以忍受的不適感[7]。這種負面情緒反過來反映在疾病上,加重疾病的嚴重性。對于肺癌患者而言,圍術期護理干預不當,可能增大治療風險,嚴重時可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8]。為此,必須重視肺癌手術患者的護理干預工作,以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工作的可行性與安全性。
快速康復理念是一種優(yōu)化圍術期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手術創(chuàng)傷導致的應激反應、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縮短住院時間,節(jié)省醫(yī)療費用,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9]。快速康復理念自二十一世紀被提出后,得到了明顯的發(fā)展,在疾病的外科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能夠在圍術期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優(yōu)質護理服務,幫助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促進手術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快速康復理念旨在對微創(chuàng)、麻醉和護理等醫(yī)學理論技術。以此為基礎形成科學規(guī)范的護理干預模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提前預防、有效配合”為原則,將該理念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10]??焖倏祻屠砟钤诰哂袘眠^程中需檢查微創(chuàng)治療手段,以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炎癥反應和術中出血量,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促進患者快速康復,也不會對患者造成外觀形象方面的損傷。在具體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服務原則,始終以患者為工作重心,積極主動與患者展開溝通交流,在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疏導干預措施;重視手術過程中的細節(jié)護理,最大減少風險因素的影響,確保手術治療效果的發(fā)揮;鼓勵患者主動表達個人想法,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11-13]。一項調查研究發(fā)現[14],在維持者正常生命體征的前提下適當減少體液輸注量,可使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得到明顯下降,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yī)療費用、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
從本次研究結果證明予以手術治療肺癌患者快速康復護理,既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可改善手術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