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向莉
下班回家,女兒告訴我,她在學校的作文比賽中得了優(yōu)秀獎,作品放在學校公眾號的專欄中公開展示。我請她在晚飯后為全家人朗誦了她的作文,那是一篇散文,文筆還稍顯稚嫩,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純凈與透亮讓人喜愛。
看著女兒閃爍著興奮、驕傲的眼神,我由衷地為她高興,不只是因為這一次小小的成功,而是因為她喜歡上了寫作,喜歡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思想,這不僅是一個好習慣,更是一件讓人感到幸福的事情。
時間回到幾年前,女兒還在為她的作文成績煩惱。那時,作文是她最不喜歡的,經(jīng)常和老師留的題目“相顧無言”一兩個小時,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后,我向她提出了一個要求:閱讀。我希望她慢慢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再以此為突破口,解決怵頭寫作文的問題。
和很多“00后”一樣,女兒一出生就生活在充斥著各種圖像信息和娛樂方式的環(huán)境中,他們習慣了從電視、手機、iPad上,通過圖片、視頻獲取信息,而坐下來閱讀不再是他們的首選,自然也就很難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培養(yǎng)孩子閱讀,一開始很不順利。我給女兒一本書,她要么是草草翻完不求甚解,要么對著同一頁走神半天,看書的速度極慢,有時候書甚至成了“安眠藥”,沒讀完序言就入了夢鄉(xiāng)……
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調整方法,改成給她朗讀。我和女兒約定,每天臨睡前的半個小時,她要聽我讀書。
最初是一些簡短的童話故事,或貼近現(xiàn)實并帶點懸念的中、短篇故事:孫幼軍、張?zhí)煲?、王一梅……我精心挑選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作品,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勾起她的興趣。
隨著讀書范圍的逐漸擴大,辭藻優(yōu)美的散文、帶有情節(jié)的詩歌、適合孩子的短篇小說,甚至是在微信、微博上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帖子……我都會為她朗讀、和她討論、與她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母女收獲了很多快樂的時光。
漸漸地,每天半個小時的閱讀已不能滿足女兒看書的需要,她開始在學習之余主動尋找喜歡的書去閱讀,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識字量的擴大、理解力的提高,她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增大。這時,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她在讀書過程中寫下自己的感受。一開始,只是寫在書頁邊角上幾個字或一兩句話,比如對故事角色的喜惡、對情節(jié)的吐槽和讀書時的心情等。不論多么簡單,我都會仔細看,然后留下我的回復,書本成了我們的信紙,書寫的是母女間的默契、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就在這樣的細水長流中,我發(fā)現(xiàn)作文對女兒來說不再是個苦差事了,最可貴的是,閱讀打開了女兒的眼界,豐富了她的世界,她就像擁有了一個走遍天下的朋友,每一次閱讀都是一場旅行。
假日,我注意到她并沒有在看電視或玩游戲,而是開始看《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我問她這個系列有電影為什么不看?她說,她更喜歡讀過原著后再去看電影,因為讀書更加自由。那一刻,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女兒已經(jīng)真正領略到了閱讀的魅力,這是我送給她的最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