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鷗 高中華
摘?要:清華簡《芮良夫毖》開篇四十字系先秦“詩序”遺存,其詩學(xué)性質(zhì)與《毛詩》“小序”相當(dāng),可以稱為《芮良夫毖·小序》。序文的主要部分采擷或化用詩篇文句組織而成,其中對于詩篇的說解,不僅僅深入詩篇文本,而且對于詩篇的創(chuàng)作背景也有交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詩篇。這種書寫特征在《毛詩序》中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驾^《芮良夫毖·小序》與《毛詩》“小序”的書寫體例,討論早期“詩序”的若干特點,對于先秦時期《詩》學(xué)傳承的勾勒,乃至進一步探討《毛詩序》的形成過程大有裨益。
關(guān)鍵詞:清華簡;《芮良夫毖》;《毛詩序》;書寫體例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9)01-0142-04
《芮良夫毖》是收錄于《清華大學(xué)藏戰(zhàn)國竹簡》第三輯的《詩經(jīng)》類文獻。其開篇共有四十個字,是先秦“詩序”的遺存,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筆者曾經(jīng)撰寫《〈清華大學(xué)藏戰(zhàn)國竹簡·芮良夫毖·小序〉研究》(以下簡稱《小序研究》)一文予以初步討論。①本文擬從《芮良夫毖·小序》的書寫體例及其與《毛詩序》的關(guān)系入手,就相關(guān)問題做進一步的論述。
一、《芮良夫毖·小序》的書寫體例
在《小序研究》一文中,筆者曾指出,《芮良夫毖·小序》(以下簡稱《小序》)的體例是“櫽括作品內(nèi)容,以為引首”。如果將《小序》與詩篇正文做進一步的對比,可以看到,序文的主要部分采擷或化用詩篇文句組織而成。類似書寫特征見于《毛詩》的“小序”。為便于論述,現(xiàn)移錄《芮良夫毖》篇《小序》如下。序曰:
周邦驟有禍,寇戎方晉,厥辟、御事各營其身,恒爭于富,莫治庶難,莫恤邦之不寧。芮良夫乃作毖再終,曰。②
以下是《小序》與《芮良夫毖》詩篇正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對照(著重號為筆者所加):
《小序》?????正文
寇戎方晉寇戎方晉(簡10)
各營其身度用失營(簡16)
恒爭于富恒爭獻其力(簡13)
富而無淣(簡4)
莫治庶難□□庶難(簡12)③
不逢庶難(簡21)
敖不圖難(簡7)
莫恤邦之不寧恤邦之不臧(簡6)
邦用不寧(簡17)
乃作毖再終吾用作毖再終(簡28)
兩相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小序》的文句,或完全取自詩篇正文,如“寇戎方晉”一句。或者摘錄正文若干詞語,加以組織,取其大意。如“各營其身”句中的“營”字、“恒爭于富”句中的“恒爭”與“莫治庶難”句中的“庶難”及所組成的相關(guān)語句。
二、《毛詩序》的書寫體例
類似書寫特征亦見于《毛詩》的“小序”。下面以《小雅·鹿鳴》為例略加闡述?!堵锅Q序》曰:
《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后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④
《鹿鳴序》與《鹿鳴》篇正文相關(guān)語句對照如下:
《鹿鳴序》????《鹿鳴》篇正文
燕群臣嘉賓我有嘉賓(一、二、三章)
嘉賓式燕以敖(二章)
既飲食之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一章)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二章)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三章)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二章)
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承筐是將(一章)
然后忠臣嘉賓得盡其心以燕樂嘉賓之心(三章)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一章)
如上所舉,《鹿鳴序》中的“燕群臣嘉賓”,對應(yīng)詩篇正文“我有嘉賓”“嘉賓式燕以敖”諸句;《鹿鳴序》中的“實幣帛筐篚”,對應(yīng)正文“承筐是將”句?!皩⑵浜褚狻薄凹钨e得盡其心”兩句,則闡發(fā)詩意,而略有引申。
按《鹿鳴》所歌為周代貴族社會中的宴饗禮,據(jù)《鄭箋》和《孔疏》,宴饗禮的禮典過程中,有“酬幣”“侑幣”等儀注。主人贈禮物于賓以侑酒,謂之“酬幣”;贈禮物于賓以勸食,謂之“侑幣”?!俺锌鹗菍ⅰ?,言主人盛幣帛于筐篚而奉之嘉賓,以示禮敬。故《序》曰“將其厚意”?!缎颉肺摹爸页技钨e得盡其心”云云,則主要依據(jù)首章“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諸句歸納?!叭恕敝讣钨e,“我”為主人?!爸苄小?,《毛傳》訓(xùn)為“至道”?!笆疚抑苄小毖约钨e盡心告主人以“至道”,故《序》曰“得盡其心”。“既飲食之”句中的“飲食”,則關(guān)涉“旨酒”等語詞。至于《鹿鳴》首章“食野之蘋”及二章“食野之蒿”、三章“食野之芩”等語,于詩篇為起興,與下文意義內(nèi)涵密切,不止于簡單的文辭對應(yīng),此系《詩》學(xué)常識,茲不贅述。
由上述可知,《鹿鳴序》于詩意雖有所發(fā)揮,然皆于正文有所本。諸關(guān)鍵語詞,如“食”“筐”“將”“心”等,均直接摘自詩篇。查《小雅·車攻》《北山》諸篇“小序”櫽括詩意的情形,與《鹿鳴序》類似。茲選取相關(guān)內(nèi)容分述如后?!盾嚬バ颉吩唬?/p>
《車攻》,宣王復(fù)古也。宣王能內(nèi)修政事,外攘夷狄,復(fù)文、武之境土。修車馬,備器械,復(fù)會諸侯于東都,因田獵而選車徒焉。
《車攻序》與《車攻》篇正文相關(guān)語句對照如下:
《車攻序》???《車攻》正文
修車馬,備器械我車既攻,我馬既同(一章)
決拾既佽,弓矢既調(diào)(五章)
會諸侯于東都駕言徂東(一章)
赤芾金舄,會同有繹(四章)
因田獵而選車徒駕言行狩(二章)
之子于苗,選徒囂囂(三章)
上引文中,“會諸侯于東都”云云,系從“赤芾金舄,會同有繹”而來?!睹珎鳌罚骸爸T侯‘赤芾金舄,舄,達屨也。時見曰會,殷見曰同。繹,陳也?!薄俺嘬澜痿毕抵T侯之服制,故指代諸侯。由此可見,《車攻序》有擷取詩篇詞語之本意而加以解說的樣態(tài)。這與前述序文中,“摘錄詩篇正文若干詞語,加以組織,取其大意”的構(gòu)成方法,在實質(zhì)上并無不同,可視為其變體。
《北山序》曰:
《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勞于從事,而不得養(yǎng)其父母焉。
《北山序》與《北山》篇正文的相關(guān)語句對照如下:
《北山序》???《北山》正文
役使不均,大夫不均,
己勞于從事我從事獨賢(二章)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四章)
不得養(yǎng)其父母王事靡盬,憂我父母(一章)
《北山》詩篇中“不已于行”之“行”,即“行役”之意?!对娊?jīng)》中多有其例?!囤L(fēng)·擊鼓》“土國城漕,我獨南行”之“南行”,意即被役使前往南方。《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將?經(jīng)營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獨為匪民。”詩中“何日不行”,即無日不為征夫行役之意。故《序》徑言“役使不均”?!短骑L(fēng)·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因“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從而產(chǎn)生“父母何怙”之嘆?!侗鄙叫颉贰安坏灭B(yǎng)其父母”即由此出。這與《車攻序》從“赤芾金舄,會同有繹”化出“會諸侯于東都”之書寫體例相類。
至于《小雅》中的《鴻雁》《大東》《何草不黃》諸篇“小序”的書寫體例,與《車攻》《北山》所用體例類似,而詞語多有變化。因其演變之跡與本文主題稍遠,具體內(nèi)容不再詳述。
三、從《芮良夫毖·小序》看早期“詩序”的特點
上博簡《孔子詩論》在性質(zhì)上,是與《毛詩序》相關(guān)聯(lián)的《詩》學(xué)文獻,其中同樣存在前述櫽括詩篇文句以為論述的情況?!犊鬃釉娬摗泛?3:
《鹿鳴》以樂始而會,以道交,見善而效,終乎不厭人。⑤
“以樂始而會”,言宴會開始,奏樂娛賓。其本于詩篇“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及“吹笙鼓簧”“鼓瑟鼓琴”等句?!耙缘澜弧保居凇叭酥梦?,示我周行”句。述君子交往的原則?!耙娚贫А?,本于詩篇“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句?!敖K乎不厭人”,則緊扣篇尾“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諸句。⑥上述《孔子詩論》對于詩篇的說解,緊扣詩篇正文的情形,與《毛詩序》的情形正相類似?!犊鬃釉娬摗肥菓?zhàn)國中期偏晚的寫本,與清華簡《芮良夫毖》的抄寫年代相近。⑦兩相比較,可知《芮良夫毖·小序》的說詩方法為戰(zhàn)國經(jīng)師《詩》學(xué)傳述之常例。
關(guān)于《詩》之文本與《詩序》的關(guān)系,有學(xué)者認為:“《詩》序的主旨,是在介紹‘言詩之外的材料,而不在‘詩文之中。這就決定了《詩》序的文字大體不會深入《詩》的本文?!雹鄰那耙睦觼砜矗@一說法并不確切。如所述及,無論《芮良夫毖·小序》,抑或《孔子詩論》,對于詩篇的說解,皆深入詩篇文本。《毛詩序》中亦頗有這一特點。除前舉例外,《衛(wèi)風(fēng)·伯兮》小《序》“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qū)”?!缎颉分械摹盀橥跚膀?qū)”句,完全取自《伯兮》篇正文,與《芮良夫毖·小序》中的“寇戎方晉”之語完全摘自詩篇正文的方式高度一致。凡此,皆顯示早期“詩序”深入詩篇本文的書寫特點,在《毛詩序》那里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
應(yīng)當(dāng)指出的是,從《芮良夫毖·小序》看,作序者不但深入詩篇本文,對于詩篇的創(chuàng)作背景,也有著相當(dāng)研究,從而在序文中有所述及?!盾橇挤虮选ば⌒颉返恼f解,證明它是芮國國君芮良夫的作品。芮良夫系西周晚期的重要政治家,曾一度出任厲王朝最高執(zhí)政大臣。⑨詩人的國事之憂,見于詩篇,于情理當(dāng)然。
傳世及出土文獻都載有厲王時期與周邊民族所進行的戰(zhàn)爭。古本《竹書紀年》:“厲王無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殺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⑩《后漢書·東夷傳》:“厲王無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不克?!?B11?金文文獻《翏生盨銘》“王征南淮夷”(《集成》4459—4461),《鄂侯馭方鼎銘》“王南征”(《集成》2810),則述及厲王南征事。?B12?厲王時期戰(zhàn)亂頻興,以致達到“靡國不泯”的境地(《大雅·桑柔》)。清儒或謂“厲王時征伐甚罕”?B13?,恐非的論。
《小序》以“周邦驟有禍,寇戎方晉”開篇,準確抓住詩篇中的關(guān)鍵字,用以描述詩篇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如趙平安先生所指出,“簡文所述芮良夫作毖的背景和文獻所載厲王時史實相印證”?B14??!缎⌒颉啡绱藬⑹?,絕非偶然。檢《毛詩序》中的《采薇》《車攻》《苕之華》諸篇小序也都述及相關(guān)史實,以為詩篇背景。《采薇序》“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盾嚬バ颉贰靶跄軆?nèi)修政事,外攘夷狄,復(fù)文、武之境土”。《苕之華序》“幽王之時,西戎東夷交侵,中國師旅并起”。諸序所言是否完全合乎詩篇創(chuàng)作之背景,容再討論。然而,這一說詩思路及方法,其傳承有自,毋庸置疑。關(guān)于《毛詩序》的作者及編者,自來有“國史”一說。?B15?從《芮良夫毖·小序》重視詩篇歷史背景這一點來看,此說似非空穴來風(fēng)。在《詩序》的形成過程中,“國史”或與之身份相類之人,或曾起過重要作用。
《芮良夫毖·小序》與《毛詩》“小序”體例上的相似之處尚不止上文所述。如本文開篇所引,《芮良夫毖·小序》以“芮良夫乃作毖再終”結(jié)句,交代詩篇作者(“芮良夫”)與詩篇創(chuàng)作意圖(“作毖”之“毖”即誥教之意)?B16?。類似寫法亦見于《毛詩序》,如《小雅·大東序》:
《大東》,刺亂也。東國困于役而傷于財,譚大夫作是詩以告病焉。
上引《大東序》末句“譚大夫作是詩以告病焉”,點明詩篇作者(“譚大夫”)和作詩意圖(“告病”),這與《芮良夫毖·小序》的敘事結(jié)構(gòu)完全相同?!缎⊙拧ず稳怂剐颉返绕w例亦與之相類。?B17?值得注意的是,《大東》全篇并無一語述及“譚大夫”。朱熹謂:“譚大夫未有考,不知何據(jù)??只蛴袀鞫?。”?B18?《芮良夫毖》兩啟,無一語提及“芮良夫”其人,《小序》云“芮良夫乃作”者,亦“恐或有傳”,如朱子斷《大東序》所論。朱熹以疑《序》見稱,“恐或有傳”云云,見其審慎。有關(guān)芮良夫與《芮良夫毖》的關(guān)系,除《芮良夫毖·小序》的說解外,上文所指出的,《芮良夫毖》所述歷史情勢以及篇中文句,與傳世文獻所載芮良夫之語多相契合,亦可為證。?B19
在與《芮良夫毖》同出的清華簡《周公之琴舞》中,周公及成王所作兩組歌詩之前亦皆各有《序》,其體例與《芮良夫毖·小序》可相參照。兩《序》之文辭分別如下:
周公作多士敬毖,琴舞九卒。
成王作敬毖,琴舞九卒。?B20
上引“周公作多士敬毖”與“成王作敬毖”,表明“周公”與“成王”系詩篇作者,“敬毖”的表述,包含了闡明詩篇創(chuàng)作動機的意味?!吨芄傥琛分蚺c《芮良夫毖·小序》體例上的類同,也證明了本文所述戰(zhàn)國時期經(jīng)師《詩》學(xué)傳述的特點。
《毛詩序》乃漢人《詩》說影響最為深遠者,同時,又爭議最大,甚至被稱為“說經(jīng)之家第一爭詬之端”?B21?。近年,簡帛文獻中《詩經(jīng)》類文獻以及《詩》說內(nèi)容涌現(xiàn),為《毛詩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與視角。本文考較《芮良夫毖·小序》與《毛詩》“小序”的書法體例,在此基礎(chǔ)上討論早期“詩序”的若干特點。相信這一工作對于推進早期“詩序”的具體形態(tài)及特點的研究,對于先秦《詩》學(xué)傳承的勾勒,乃至對進一步深入《毛詩序》形成過程的探討,皆不無助益。
注釋
①姚小鷗:《〈清華大學(xué)藏戰(zhàn)國竹簡·芮良夫毖·小序〉研究》,《中州學(xué)刊》2014年第5期。
②清華大學(xué)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xué)勤主編:《清華大學(xué)藏戰(zhàn)國竹簡》(叁),中西書局,2012年,第145頁。本文所引清華簡《芮良夫毖》篇之正文及整理者注,均據(jù)該本,下不另出注。釋文采用寬式。若干釋文及標點較整理報告有所調(diào)整。參見姚小鷗、高中華:《清華簡〈芮良夫毖〉疏證》,《中國詩歌研究》第十四、十五輯,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7年。
③筆者認為“庶難”上缺二字,據(jù)《芮良夫毖》全篇文義及經(jīng)典文獻語例,可補作“勤恤”。
④《毛詩正義》卷九?!睬濉橙钤骸妒?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405頁。以下所引《毛詩》經(jīng)、序、傳、箋、疏,均據(jù)該本,不另出注。
⑤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52頁。本釋文在隸定、句讀上與之有別。詳下文注。
⑥參見姚小鷗:《〈周易〉經(jīng)傳與〈孔子詩論〉的哲學(xué)品格》,《文學(xué)評論》2003年第5期。
⑦參見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李學(xué)勤:《清華簡整理工作的第一年》,《初識清華簡》,中西書局,2013年。
⑧彭林:《“詩序”、“詩論”辨》,《上博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研究》,上海書店,2002年。
⑨參見高中華、姚小鷗:《試論清華簡〈芮良夫毖〉的文本性質(zhì)》,《中州學(xué)刊》2016年第1期。
⑩方詩銘、王修齡:《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57頁。
B11?〔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第2808頁。
B12?參見李學(xué)勤:《新整理清華簡六種概述》,《文物》2012年第8期。
B13?〔清〕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66頁。
B14?趙平安:《〈芮良夫毖〉初讀》,《文物》2012年第8期。
B15?參見張西堂:《詩經(jīng)六論》,商務(wù)印書館,1957年,第122—123頁。
B16?關(guān)于“毖”為誥教之意。參見高中華、姚小鷗:《論清華簡〈芮良夫毖〉的文本性質(zhì)》,《中州學(xué)刊》2016年第1期。
B17?《詩序》:“《何人斯》,蘇公刺暴公也。暴公為卿士而譖蘇公焉。故蘇公作是詩以絕之。”亦于末句指明詩篇作者及作詩意圖。
B18?〔宋〕朱熹:《詩序辨說》,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第69冊,第32頁。
B19?如《芮良夫毖》“敬哉君子,恪哉毋荒”、“毋以自縱于逸,以敖不圖難”,與《逸周書·芮良夫》篇之“敬思以德,備乃禍難”可相比較?!盾橇挤虮选贰捌溆刹活嵏病?,與《逸周書·芮良夫》篇之“及爾顛覆”用語相類?!秶Z·周語上》載芮良夫諫厲王“專利”,及《芮良夫毖》“屯云滿溢,曰余未均”,皆述及財富之聚斂。
B20?清華大學(xué)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xué)勤主編:《清華大學(xué)藏戰(zhàn)國竹簡》(叁),中西書局,2012年,第133頁。
B21?〔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第119頁。
Discussiob on the Stylistic Rules of the Rui Liang Fu Bi′s Xiaoxu and Maoshi Xu
Yao Xiaoou??Gao Zhonghua
Abstract:The opening forty words of Rui Liang Fu Bi in Tsinghua bamboo slips are the remains of the Pre-Qin ShiXu, whose poetic nature is similar to that of Mao Shi, therefore it can be called Xiaoxu of Rui Liang Fu Bi. The interpretation of Rui Liang Fu Bi′s Xiaoxu not only goes deep into the text, but also expresses itself in the background of poetry cre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salms. These stylistic rules wer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in Maoshi Xu. Comparing the stylistic rules of the prefaces of Rui Liang Fu Bi and Mao Shi, and discussing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Shixu are helpful to the outline of the inheritance of the Pre-Qin Dynasty Shixu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Maoshi Xu.
Key words:Tsinghua bamboo slips; Rui Liang Fu Bi; Maoshi Xu; stylistic r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