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然
高利貸,是指放貸人向借貸人索取高額利息貸款的一種行為。它萌芽于原始社會末期,發(fā)展至封建制社會,它已儼然成為了一種基本的社會信用模式??梢赃@樣說,在現代社會金融業(yè)制度建立之前,民間放貸收取高額利息自然而然地被認為合情合理。
那何為非法高利貸呢?在厘清“非法”性質前,筆者認為先要區(qū)分民間借貸和高利貸的法律性質。民間借貸,是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之間融通資金的行為,該行為非經金融監(jiān)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從事貸款業(yè)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進行資金融通作為渠道。但是,不能將民間借貸與高利貸相等同,它們之間雖然都是借貸行為,但區(qū)分民間借貸和高利貸關鍵之處就是看該行為是否符合我國相關立法精神及法律實踐。合法的民間借貸受我國法律保護,反之,高利貸屬于非法借貸,那高利貸之“非法”是如何界定的?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中明確了是否為高利貸關鍵取決于其年利率是否合法,以36%為界限和標準,也就是說年利率不超過36%的借貸都不屬于高利貸;反之,超過36%年利率的則屬于非法高利貸,是不受我國法律保護的非法借貸行為。
由于超出國家法律規(guī)定部分的高額利息不受法律保護,因此,為了攫取非法高額利息,其放貸方之行為必然與各類逼債行為捆綁,又衍生出各類以高利貸為基礎的下游犯罪。典型衍生行為如:在合同(電子合同中)利用公民法律意識匱乏而設置的歧義條款;利用合同條款語義不明的設計“利滾利”的高額利息;或當借貸方到期無法償還本金及高額復利時接待方開始不斷使用滋擾、暴力、威脅等手段對其進行恐嚇甚至進行人身傷害,這些行為又衍生出嫌敲詐勒索、搶劫、綁架、詐騙等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94條規(guī)定,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是指組織、領導、參加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有組織地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稱霸一方,為非作歹,欺壓、殘害群眾,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的行為。當然根據我國刑法規(guī)定,高利貸犯罪并不必然與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聯(lián)系在一起,但一旦高利貸放貸組織悄然與黑社會性質組織勾結在一起,形成較為嚴密的組織結構,有組織地多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使用暴力、脅迫、侵犯隱私等手段,非法攫取決非法暴利,嚴重破壞國家社會經濟秩序,并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為其保護傘,就可認定某些高利貸放貸組織為黑社會性質組織。
近年來,無論是個人消費借貸、企業(yè)組織資金融通,還是出于其他目的,民間高利借貸案件層出不窮,有些甚至由民事糾紛上升為刑事犯罪。在分析涉及非法高利貸案件時,筆者認為需通過大量案件表象警惕某些案件背后滋生的甚至已形成的涉黑性質,防微杜漸,對已形成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及時打擊,以防止其對國家、社會及個人利益造成嚴重侵害。
(一)嚴格區(qū)分非法高利貸黑社會性質組織與非法放貸惡勢力團伙。在涉及非法高利貸案件中應當嚴格區(qū)分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與惡勢力團伙犯罪,這對于打擊涉黑犯罪、遵循罪刑法定原則具有重要意義?!昂凇保负谏鐣再|的組織;“惡”,指惡勢力、惡勢力犯罪集團。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本質是對組織或個人進行非法控制,若不能形成對他人行為支配或意志支配,則不能在相當程度上形成對社會秩序的嚴重侵擾,則不能認定在一定行業(yè)、區(qū)域內形成非法控制,因此,在打擊涉及非法高利貸刑事犯罪定性上只能認定為“惡勢力”性質。反之,只有在一定行業(yè)、區(qū)域內形成非法控制,意味著在正統(tǒng)社會中還存在一個非法的、地下的“黑”社會。故,在涉及非法高利貸領域內,若該組織已具備了上述特征,將其組織作為黑社會性質組織加以嚴厲打擊,是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對此類借民間借貸之名行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之實案件的慎重認定、定性準確、公正處理,依法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透視某些非法高利貸組織的黑社會性質。黑社會性質組織之所以冠名“黑社會”,是因其與一般的犯罪組織相比,其組織較為穩(wěn)定、人數眾多、有明確組織者;使用暴力、威脅等手段多次為非作惡;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該組織犯罪樣態(tài)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以各種“校園貸”、“套路貸”、“裸貸”等惡劣、非法的方式非法發(fā)放貸款、暴力討債,案件量之大因而帶有社會性。該非法放貸組織在其所謂控制行業(yè)、區(qū)域內,通過立下所謂“行規(guī)”,為了非法控制借貸方確立非法內部“借貸”治理規(guī)則。這種非法控制借貸方的系列手段使我國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法益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使得社會秩序被打破、不再平穩(wěn),甚至威脅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若長期放任非法高利貸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存在,就會使國家、司法機關的公信力降低,也會使公民對我國相關民事、刑事法律制度失去信賴。因此,對于在某些非法高利貸放貸組織初現端倪的、甚至已形成的黑社會性質要予以嚴厲打擊。
(三)警惕黑社會性質組織在非法高利貸領域內形成新的“惡”。鑒于逐年上升的非法高利貸案件發(fā)現,由于高利貸涉及的主體范圍非常廣泛,既有民間大量老百姓,又有不少公司企業(yè)特別中小型企業(yè)繞道合法借貸機構尋求民間借貸組織來進行借貸融資,這就成為了民間借貸不法組織攫取豐厚不法利益的源源不斷的主體來源及利益來源,為其提供了新的更為寬廣的非法斂財契機。因此,在非法高利貸領域內,一旦非法放貸的組織嘗到了甜頭,從經常糾集故意實施暴力催債行為、為非作歹、欺壓借貸方、造成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到逐步形成較為穩(wěn)定、人數多、有明確組織者、具備了非法內部借貸治理規(guī)則、進行民間借貸領域的非法控制,形成非法民間借貸的黑社會性質的組織,那涉案面將會相當廣泛,造成的影響也極為惡劣,嚴重侵害了國家金融管理秩序,并且對于公司企業(yè)的生存、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狀態(tài)岌岌可危。因此,打擊非法放貸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搗毀地下錢莊,打擊職業(yè)討債人應當成為打黑行動的重要一環(huán)。
(四)明確涉及非法高利貸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犯罪性質。反秩序性在涉及非法高利貸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初級階段,一般表現較為凸顯。當然,在某些普通民間借貸案件中,貸款方因無法合法收回錢財很可能會狗急跳墻對借貸方進行電話威脅,甚至進行人身威脅,這絕對不能等同于黑惡勢力進行犯罪活動。應當明確的是,當該涉及非法高利貸的組織控制了某一借貸行業(yè)或區(qū)域非法放貸的勢力范圍以后,非法的放貸秩序逐步形成,該組織也具備了“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幾大特征,那則可以對非法高利貸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犯罪性質進行認定。因此,在分析涉及非法收取高利貸過程中的故意傷害、詐騙、搶劫、綁架、故意毀壞財物、非法持有槍支、尋釁滋事、敲詐勒索、聚眾斗毆、盜竊等犯罪行為時,準確依法定性是該案的核心,在明確是一般刑事犯罪還是黑社會性質犯罪時,首先要區(qū)分該種犯罪的目的是什么。若以非法控制、操縱金融社會秩序,形成不良金融環(huán)境,嚴重破壞社會經濟、社會生活秩序、對借貸方造成難以消除的恐懼情緒、甚至嚴重危及生命安全,則就有可能是涉及“高息放貸、暴力收貸”的黑社會性質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精神中明確,關于非法放貸討債的具體表現:一是擅自設立金融機構、進行騙取貨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套取金融機構資金再轉而發(fā)放高利貸謀取不正當利益,甚至為強索債務而實施非法拘禁、故意傷害、甚者還實施故意殺人行為,還有故意毀壞財物、威脅家屬人身安全等犯罪行為,對此種涉案犯罪行為嚴厲打擊;二是假借民間借貸,通過巧妙擬定的陷進重重的合同,同借貸方在銀行轉賬時“制造資金走賬流水”、“轉單平賬”;或者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利用砍頭息或利滾利等手段“虛增債務”;或者欺騙、利用急需資金的老百姓或企業(yè)“簽訂虛假借款協(xié)議”,而后“肆意認定違約”;又或為了逼債,謀取高額利息進行“虛假訴訟”等。此類行為手段假借法律之名性質及其惡劣。
結合《指導意見》精神,2018年,是我國在非法借貸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上“治標”的一年,2019年應是“治根”的一年。為了使人民群眾有安全感,對于那些以敲詐勒索、詐騙、搶劫、虛假訴訟、強迫交易等犯罪行為應嚴格進行偵査起訴審判。對于名義上為借貸方所得、但該案證據能夠證明實際上卻為犯罪份子實施的黑社會性質犯罪所使用的“借款”,應當予以沒收。對于非法占有的借貸方之實際所得借款以外的虛高“債務”及各種巧立名目額外費用,均應計入違法所得。還要警惕在民間借貸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中的“軟暴力”行為,如該非法高利貸組織暴力、威脅催債色彩不明顯,實施者只是通過“談判”及糾纏、聚眾造勢、滋擾等手段使借貸方產生恐懼、恐慌,嚴重影響他人正常生產、工作及生活,對于這種“軟暴力”行為,一定要嚴格查處。另外,對打著“律師追債”等“花式追債”組織行為一旦符合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集團的犯罪構成,也應當嚴格按照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或者犯罪集團定罪量刑。
在當前正在開展的“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中,“非法高利貸”應當特別引起重視,因為該行為已經嚴重擾亂國家金融秩序、對借貸方人身財產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及負面影響。遵守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聚焦涉黑涉惡的重點領域,將群眾反映最強烈最深惡痛絕的各類黑惡勢力做到罪責刑相一致,維護法律權威、司法公正,力求個案公平,為國家、社會、公民提供一個穩(wěn)定合法的金融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