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婧
瀘州市第七中學校 四川瀘州 646000
語文是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學科的目標不只是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還擔負著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文化傳承的使命。近幾年來,我開始嘗試課前拿三分鐘時間讓學生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初中三年六個學期,每一學期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活動內容。
七年級上期,課前三分鐘是講成語故事。教師首先做示范,一種是做了一個課件,一種是只在黑板上寫一個成語,然后講它的出處、故事、近義詞、反義詞以及造句。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任選一種形式。
一輪講完了,就有一次關于成語的競賽活動。采用了給成語改錯,某個成語和哪位歷史人物有關,成語是否用得正確,根據意思猜成語,或你來比劃我來猜成語,用指定的成語寫一段話等。
我發(fā)現(xiàn),小成語,大作用。就活動本身來說,講成語故事對七年級的學生不難,但究竟選哪個成語來講,如何精彩的講解,大多數學生是花了心思的。通過開展這個活動,學生們能在作文中更恰當更準確地運用成語了。
到了七年級下期,課前三分鐘的活動就是分享美文。每位學生分享兩篇文章,包括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篇文章和讀過的一篇美文(也可以是精彩段落)。時間是兩節(jié)課前的三分鐘,可以配樂朗讀,可以談談分享的理由。分享美文的活動,讓學生閱讀面寬了,視野開闊了,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起了一定作用。
八年級上期就是播報新聞。因為這個時候開始學習新聞了。上來播報的新聞可以是在電視報刊上看到的,也可以是自己聽到的或者親歷過的。上來播報新聞的同學必須利用下課的時間把新聞的標題寫在黑板上。播報完后還可以對此新聞做評論。現(xiàn)在的孩子出去游玩的機會多,這個活動中也可以講講自己出去游玩時最難忘的見聞感受。
八年級下期就是辯論。在開展這項活動前,我會放些辯論賽的視頻給學生看。然后我確定題目,正方和反方各是一個小組的同學,提前一周布置下去,每位參與的同學都要寫好辯論稿。課前,先由兩位同學(正反方各一位)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就是針鋒相對的自由辯論??梢允前l(fā)言的同學,也可以是下邊的同學。辯論題目來自于書本、網絡。每兩個小組一個論題,可以自行選擇。我曾經用過的論題有《愚公應該移山愚公應該搬家》《名師出高徒高徒成就名師》《網絡影響人際關系網絡不影響人際關系》《代溝的主要責任在父母代溝的主要責任在孩子》等。雖然大多數的學生也只能照著他寫的稿子念一通,但從開展的情況來看,他們的興致極高,而且有些小組的同學很會利用零散時間來做演講前的準備。他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利用休息時間較長的第二節(jié)課的課間在一起討論、修改稿子。
自從教室里有了電腦多媒體,九年級上期開展的活動是詩詞鑒賞。和以前四個學期的活動不同的是,這次活動,每一位同學都必須做課件,實在不會的,就找老師和其他同學幫助。在實際開展中,還沒有一位同學來找我?guī)兔ψ稣n件的。做好的課件在上一個周的星期五由一個語文科代表負責,全放在桌面上。所選的詩詞先我要看一遍的。上來講的同學可以向下邊聽的同學提出問題,聽的同學也可以向講的同學提問。
九年級下學期面臨中考了,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每節(jié)課前的那三到五分鐘,還是由學生講。不過都是講題了。練習冊上的、試卷上的以及課后的作業(yè)。我會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選擇一些內容讓他們講。一般的都是基礎題。但也有個別同學能講其他的題。一般到了初三,大多學生在課堂上好像不愿表現(xiàn)他們的積極。不愛舉手不愛發(fā)言。但對這樣的活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是很高的。輪到哪位講了,很多學生會提前來問我講哪些題。當然,我還是專門派了一位學生負責。
在開展這樣的活動時,作為老師的我們不能求全,一定要有耐心,一個班的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絕對是有差異的。不能要求每位學生都能落落大方、都能滔滔不絕。所以面對那些怯怯地站在講臺上,像蚊子一樣發(fā)聲的同學,雖然我心里很著急,但我還是鼓勵他們,而且我也相信,他們下一次走上講臺肯定會好點。
語文學科的目標不只是提升語言運用的能力,還擔負著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文化傳承的使命。我發(fā)現(xiàn)這課前短短的三分鐘語文活動,三年堅持下來,是能夠或大或小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讓學生能夠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到主動的去探求知識;是能夠或多或少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的,每一位學生在那三分鐘的活動中都最好的演繹了“春風化雨”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