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花
和平縣東水中心小學 廣東河源 517200
德育教育是指在學習、生活等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基礎。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是從小開始養(yǎng)成的。心理學里面解讀過,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習慣,一方面是原生家庭帶來的,這個是從出生就開始從家庭中的言傳身教慢慢感染的;另一方面有可能從他自身的環(huán)境中去感染。而我們小學老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而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更是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所以,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來開展德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形成。
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面臨的一個通病就是沉迷游戲,對手機愛不釋手,周末一回家就玩得沒日沒夜,有的甚至偷偷帶來學校,趁同學們睡覺了躲在被窩里玩。對待學習無關緊要,安于現(xiàn)狀,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那么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正確的引導,采用先跟后帶的方法——先去了解他們的現(xiàn)狀,家庭情況、內心的想法、學習目標等。走進學生的內心,讓其信任你,你就有機會幫他走出困境。其次,我們要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讓他們明確為什么要學習,要他們明確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是為了更好的選擇生活,而不是被迫生活。這需要我們老師耐心的去引導,去指正。老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允許學生犯錯,有錯才有對之分,我們老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呀!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少走彎路,這需要我們老師去努力。然后,讓學生明白沉迷游戲的危害。沉迷不但影響了我們的學習,還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導致成績會一落千丈、眼睛失明、嚴重可能會猝死。讓學生真正懂得沉迷網絡的危害。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多進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興趣、生活的樂趣,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和道德品質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有著很大的影響。俗話說:“有怎樣的家長就有怎樣的孩子?!薄耙粋€怎樣的班主任就帶出一班怎樣的學生?!蔽覀兝蠋熢谛<词菍W生的父母,也是學生的老師。如果老師做事拖拖拉拉的,他的學生也會養(yǎng)成拖拖拉拉的習慣。比如:不按規(guī)定打掃衛(wèi)生、不按時進課室學習、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等。如果一個家長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坐沒坐姿、站沒站姿,不講禮貌、不守信用、貪小便宜等,那么他的孩子也必定會感染。這些都已經從我們的孩子身上得到了見證。所以,我們教師應利用自身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行為舉止影響學生,將抽象的德育教學和道德品質具體化,通過一些細小的行為習慣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學生在課堂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自覺完善自身的行為習慣。
要想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就要有明確的規(guī)則制度,除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我們還要制定好班規(guī),從細節(jié)出發(fā)。如:從生活中不盲目攀比,不穿奇裝異服。校園里要養(yǎng)成說話輕輕、走路輕輕的習慣。被子要疊成統(tǒng)一形狀。午休、晚休不吵響,按時作息,不晚睡不早起。衛(wèi)生打掃及時不拖拉,不隨便應付。集隊要快靜齊。飯?zhí)贸燥埐徊尻?、不浪費糧食、文明用餐……學習上,按時上下學,按時完成作業(yè),課堂中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自己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等行為。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等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正確引導。加強行為習慣之間的關聯(lián)性,就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落實小學德育教學的任務。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來了學校,一切都是由老師負責,由老師管教。特別是我們這些山區(qū)的孩子,大部分父母都是外出務工,導致留守兒童居多,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因為代溝,爺爺、奶奶的溺愛導致教育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孩子們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不好,老師不能批評學生,孩子沒有學習欲望。就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這是最讓人痛心的。面臨這種情況,我們老師就要多找其父母溝通,讓他們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種情況,共同結合,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出謀獻策,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學校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家庭教育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直接的影響。我們通過家訪、電訪與家長多交流,加強家校結合,教師要對家長提出明確的要求,正確利用家庭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