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黎明 文字|任紅 謝澤 編輯|謝澤
出鏡人物
和康、熊耀東、沈建蘭
和康:“我叫和康,我最喜歡自然科學課,我長大了想當科學家?!?/p>
熊耀東:“我叫熊耀東,我最喜歡數學課?!?/p>
在寧蒗縣拉伯鄉(xiāng),最漂亮的地方是校園,最受人尊敬是校長。神山之下,朗朗書聲,拉伯鄉(xiāng)中心完小的標語別致又與時俱進:“窮不讀書,窮根難除;富不讀書,富不長久。”表達了鄉(xiāng)村教育對解決貧困迷局的思考。
黃昏的余暉中,拉伯鄉(xiāng)中心完小格外美麗。惻惻清寒之中,孩子們都盛裝出鏡,載歌載舞。參加“三峽娃娃行”夏令營的三個孩子和康、熊耀東、沈建蘭也在舞蹈的行列當中。熊耀東告訴我,滿13歲的普米孩子都要舉行成年禮。他穿的衣服就是成年禮上得到的。
三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都成績優(yōu)異,大方開朗,女孩尤顯亭亭玉立?!叭龒{娃娃行”夏令營讓他們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上飛機,第一次看到三峽大壩泄洪的壯觀場面,談及個中感受,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三個孩子說,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去北京或者昆明讀書。
拉伯鄉(xiāng)中心小學里勤奮學習的孩子們
出鏡人物
和妍
“我叫和妍。三峽大壩令人震撼。”
2018年的暑假,玉龍縣九河鄉(xiāng)金普完小,有三名小學生參加了三峽集團“三峽娃娃行”夏令營,12歲的普米族小姑娘和妍就是其中一名。如今另外兩個孩子,已經去讀鄉(xiāng)中學了,和妍也順利地升入了六年級。
學校坐落在山間,沿著鄉(xiāng)政府拾級而下,不久就進入了學校。先是提供營養(yǎng)餐的標準化學生食堂,繼而是簡樸的學生宿舍,我們隨機走進的一間,恰好是和妍居住的那一間。再往下面走,就是學校的教學樓和操場。姚校長指著兩塊平整好的土地告訴我們,這里將要建成一座綜合樓和教師宿舍。
見到和妍時,她剛剛做完了課間操。額上卷曲的黑色劉海,襯著臉頰上兩朵高原紅,越發(fā)顯得鮮妍可愛。談及對三峽大壩的印象,她忍不住連用了幾個“震撼”。她說三峽大壩之行開拓了她的視野,她以后一定會好好學習,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出鏡人物
譚木玲
“我叫譚木玲,我喜歡打排球。”
隴川縣勐約鄉(xiāng)溫泉村的14歲景頗族小姑娘譚木玲,在六年級暑假參加了“三峽娃娃行”夏令營。如今,她已經是一名初一的中學生了。他們家一共六口人,爸爸媽媽務農,姐姐上職校,弟弟上小學。
譚木玲深深地感受到了溫泉村的變化,原來走泥土路,住茅草房,現在鋪了新路,蓋了新房,自己也擁有了獨立空間。她坐在自己的臥室里讀書,晨光透過窗欞,溫和地映照在她的身上。
在媽媽的陪伴下,她換下校服,穿上景頗族的盛裝,唱起了景頗族的歌謠。這歌聲如此之甜美歡欣,讓人感到擺脫貧困后的歲月靜好。
出鏡人物
孔龍畝
“我叫孔龍畝,我要當醫(yī)生,幫助身邊更多人?!?/p>
隴川縣勐約鄉(xiāng)中心小學已經成為孔龍畝的母校,她現在是一名初中生了。2018年的暑假,她和小伙伴譚木玲一起,從這所學校出發(fā),走出重重大山,飛躍云貴高原,來到三峽,參加了“三峽娃娃行”夏令營。
這是孔龍畝第一次離開勐約鄉(xiāng),第一次到縣里、到鄉(xiāng)上、到省城、到外地,沿途的一切都讓她感到新鮮。參加娃娃行的孩子們,大多回來跟同學們提起的是坐飛機、看大壩、過升船機的經歷,但孔龍畝卻說,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峽大學的圖書館,“很大、很漂亮、有很多的書”。
三峽之行讓孔龍畝堅定了自己讀書的信念,“我想好好學習,考上好高中,然后上大學”??埉€不甘心僅僅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不甘心早早嫁做人婦,不甘心永遠呆在大山里,她的目標是當一名醫(yī)生。“爸爸常年身體不好,我要治好他,還要幫助身邊更多人。”
出鏡人物
金明皎
“我叫金明皎,我喜歡數學課,將來想當一名醫(yī)生。”
盈江縣銅壁關鄉(xiāng),13歲的景頗族小姑娘金明皎。2018年的暑假她來到湖北宜昌,參加“三峽娃娃行”夏令營。她說看了電站的中控室、升船機,泄洪的場面令人震撼,在宜昌為了練好景頗舞,整整練習了四天。去年,她以全鄉(xiāng)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了鄉(xiāng)中。本來有去縣城讀書的機會,鄉(xiāng)中為了留住優(yōu)秀的生源,減免了她部分生活費。
金明皎來自一個單親家庭,父親在她二年級的時候病逝,姐姐在外讀職業(yè)學校,妹妹讀小學,家里只有媽媽一個人務農,種植草果,杉木,水稻。農忙時,她也會幫助媽媽干農活。金媽媽非常和善,我問金媽媽,女兒成績好不好,金媽媽謙虛地說,一般般。我問金媽媽,女兒去三峽放心嗎,金媽媽微笑地說,放心。金媽媽的人生態(tài)度一定影響到了金明皎。我問金明皎覺得自己成績怎么樣,她說,一般般。
出鏡人物
孔艷萍
“我叫孔艷萍,我喜歡舞蹈,長大要當一名舞蹈老師。”
隴川縣龍安鎮(zhèn),11歲的景頗族小姑娘孔艷萍,她才上五年級,個子卻比同齡人高出一截。小姑娘能歌善舞,是班里的文藝委員,在暑假“三峽娃娃行”夏令營的舞臺上,也曾留下她的舞姿倩影。三峽大壩讓她感覺到了中國的偉大。
孔艷萍的父母都熱愛民族舞蹈,是當地的舞蹈老師,連七十歲的奶奶年輕時候,也是舞蹈愛好者。她自小耳濡目染,喜歡用舞蹈來表達自己,長大也想做個舞蹈老師。
龍安小學有兩個孩子參加了“三峽娃娃”行夏令營。在操場上,我們見到了孔艷萍的校長和班主任。龍安小學目前采用景頗語和漢語的雙語教學。學校還有不少來自緬甸的小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