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慧
【摘要】目的:分析舒適護理在介入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4例行介入手術治療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4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采用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評價護理前后患者的舒適度,統(tǒng)計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舒適度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38%)明顯低于對照組(25.53%)(P<0.05)。結論:在介入手術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舒適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舒適度。
【關鍵詞】舒適護理;介入手術;舒適度;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5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54-01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作為一種治療心系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遺留瘢痕不明顯、患者痛苦少等優(yōu)勢,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行介入術治療患者受手術強烈應激因素影響,術后容易出現支架內血栓、腹脹、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影響預后效果。為了探討更加科學的護理方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本文就舒適護理在介入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展開了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內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行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94例,采用拋硬幣法將其分成兩組,每組47例。觀察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40~77歲,平均年齡(63.27±4.58)歲。對照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41~79歲,平均(63.29±4.17)歲?;颊呔@知情權。納入標準:①遵醫(yī)囑吸行介入術治療;②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①精神病;②神經性疾病;③認知功能、語言表達能力障礙;④妊娠女性。上述數據對比同質性優(yōu)良。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維持電解質平衡、術前檢查、遵醫(yī)囑用藥、術后抗感染治療等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1)術前舒適護理,針對患者術前產生的恐懼、焦慮情緒,為患者介紹手術方法、治療醫(yī)師、預后成功康復案例,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幫助患者宣泄負性情緒,減輕心理壓力。積極爭取家屬支持,告知患者家屬圍術期注意事項,為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每項檢查和治療的必要性。(2)術中舒適護理,協(xié)助患者調整體位,配合麻醉師、醫(yī)師完成手術;減少不必要的肢體裸露,充分尊重患者隱私;采用加熱毯做好保暖工作,為術中輸注藥液加熱,保證藥液溫度為37℃;主動咨詢患者有無心悸、胸悶等不適感;與患者主動聊天,分散患者注意力,告知手術進展。(3)術后舒適護理,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事件,在患者術后拔除鞘管時,與患者交談其感興趣的話題,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拔管疼痛感;加強生命體征監(jiān)測,一旦發(fā)現患者出現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告知醫(yī)師,遵醫(yī)囑給予患者阿托品等藥物;術后指導患者保持絕對臥床休息,定時幫助患者翻身,2h/次,在患者腰背、腿窩處墊放軟枕,提高患者臥床舒適度;為患者創(chuàng)造隱蔽的排尿、排便環(huán)境,術前訓練患者掌握床上排便方法;對于尿潴留患者應給予導尿引流處理,避免管路彎折、扭曲、脫落。
1.3觀察指標
(1)采用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1]評價護理前后患者的舒適度,評價內容包含生理(5項20分)、心理精神(10項40分)、環(huán)境(7項28分)、社會文化(8項32分)4項,采用4級評分法評為1~4分,滿分120分,評分越高提示舒適度水平越高。(2)統(tǒng)計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3.0處理數據,以X2檢驗計數資料(%、n),以t檢驗計量資料(x±s),P小于0.05,提示有差異。
2結果
2.1舒適度比較
護理后兩組舒適度評分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舒適護理要求醫(yī)護人員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遵循“以患者為核心”,從生理、情緒、心理、環(huán)境角度出發(fā),為患者提供更加舒適的護理服務,促使患者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態(tài),更加主動地配合臨床治療。葉彩霞等[2]對74例介入術治療患者研究后發(fā)現,采用舒適護理方案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能夠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提高患者舒適度水平,值得推廣。經本文實踐發(fā)現,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顯然更低,充分證明觀察組采用的舒適護理方案可有效防控出血、尿潴留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提高患者治療安全性。
有報道顯示,對心血管介入治療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效果理想,可通過圍術期心理護理、并發(fā)癥預防、社會支持、健康宣教等護理措施,增進患者對手術知識、術后恢復期注意事項的認知和了解,提高患者臥床舒適度[3]。經本文實踐發(fā)現,護理前組間舒適度評分對比未見顯著性差異,護理后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兩組護理后的舒適度評分與本組護理前相對比顯然升高,提示兩組采用的護理方案均可有效提高患者舒適度,但觀察組改善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采用舒適護理方案對介入手術治療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提高患者圍術期舒適度,因此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耕瑞, 王榮勤. 舒適護理對老年腦血管介入術后患者舒適度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 2017, 15(2):106-107.
[2]葉彩霞, 戴麗群, 藍艷, 等. 舒適護理在心臟介入科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3):230-231.
[3]張秀敏. 舒適護理在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7, 8(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