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5日,具有近百年歷史的江南造船廠門前車水馬龍。這一天,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東風”號將在這里舉行下水盛典。
15時30分,一把銀斧砍斷鋼索,彩紙隨風飄舞,群鴿凌空飛翔,雄偉的萬噸輪從船臺的滑道上平穩(wěn)地滑向黃浦江的江心……
這艘萬噸輪總長161.4米,載重量11754噸,排水量17182噸,航速17節(jié)(海里每小時),續(xù)航力為12000海里。它建成后,從上海港起航,經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途不加燃料和飲用水就可直達英國倫敦。
正是從“東風”號的建造開始,新中國的船舶工業(yè)邁上了走向世界第一的征程。
人類造船歷史悠久,迄今已有7000多年?!班嵑拖挛餮蟆钡墓适卤灰淮鷩酥v述著。近代,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們的國門,飄揚著外國旗幟的鐵船游弋在中國的萬里海疆,加之政權腐敗,經濟凋零,我國近代造船業(yè)滿目瘡痍。1949年前,全國船廠不過20多家,從業(yè)人員不到兩萬人,造船總噸位不足1萬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經70年的艱苦奮斗,我國船舶工業(yè)走上騰飛自強之路。
建造自己的萬噸輪是中國幾代造船工人的愿望。1958年,我國將自行設計、制造萬噸遠洋船,列為國家科學技術發(fā)展十年規(guī)劃的重點項目之一。
在世界造船史上,絕大多數國家自行設計和建造船舶,一般都是小到大,從低到高,逐步升級。每上升一級,往往需要經過若干年時間。我國建造的“東風”號萬噸輪,在短短幾年內就走完了外國人幾十年才能走完的路程,發(fā)展速度史無前例。從開工投料到下水,“東風”號僅用了88天。
有趣的是,在“東風”號輪船殼下水時,恰好日本某家造船廠也有一艘相近的萬噸輪船殼下水,其船名譯成中文,正是“西風”?!拔黠L”從開工投料到下水,耗時129天,遠遠超過“東風”號。當年,江南造船廠的工人們戲謔地說:“東風壓倒了西風?!?/p>
“東風”號輪船殼下水后,接下來是建造船體。誰也沒料到,它的“內部建造”用了整整5年時間。先是有人來到造船廠,說:“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造船工業(yè)最好自覺讓路,否則就要被迫讓路。”隨后,便是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國內大型工程全部停工,“東風”號船體的試制與安裝工作陷入停滯。直到1965年底,輪船內部安裝才全部完成并經過鑒定。
1968年1月8日,新華社對外宣布,我國第一艘萬噸巨輪—“東風”號勝利建成。
之后,“東風”號成為我國遠洋運輸的有生力量。每當它航行到國外的港口,當地僑胞紛紛趕來相見。他們把“東風”號視作祖國的領土和祖國強大的象征。有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僑胞由其親屬陪同,遠道趕來。他從船頭一直摸到船尾,感慨地說:“我們華僑就盼著祖國早日富強?。 ?h3>從萬噸輪到數十萬噸輪
“東風”吹過神州大地。大連、天津、廣州等地的造船廠紛紛上馬,批量建造我國萬噸級遠洋貨輪,“陽”字號、“風”字號等幾十艘國產巨輪如雨后春筍相繼問世,為我國造船工業(yè)的大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造船業(yè)被稱為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基石。改革開放以后,船舶工業(yè)成為我國最早走向國際市場、最早參與國際競爭的產業(yè)。我國船舶工業(yè)迅速躋身國際市場,把一艘 艘“中國造”巨輪推向世界,實現了中國船舶工業(yè)質的飛躍。
如今,我們能夠建造世界上95%類型的船只,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國。據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在全球造船三大指標—造船完工量、新接定單量和年底手持定單量上全面領先,位居世界第一位。
如果說,20世紀60年代,我國自行設計建造萬噸輪會使舉國歡呼;那么,現在我們可以輕松建造出幾十萬噸位的大船。2016年9月1日交付使用、有“海上巨無霸”之稱的超大型油輪—“瑞豐”號,總長332米,寬60米,深30米,載重量為30.8萬噸,比“遼寧”號航空母艦還要大6倍。其最高航速約15.7節(jié),續(xù)航力約25000海里,可在全球范圍內航行。目前,我國該級別的超大型油輪有3艘。此外,我國還建造了40萬噸大型礦砂船—“天津礦石”號……
所謂“世界第一”,不僅指在造船噸位和數量上做到全球領先,而且要有獨占鰲頭的科技含量。2017年,我國建造了全球首艘通過國際船級社認證的3.88萬噸智能船舶、全球最先進的6000噸拋石船、全球最大的3.8萬立方米乙烯運輸船、被譽為“造島神器”的挖泥船—“天鯤”號,等等。
今天的中國,正在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邁進,一個個世界先進的海洋裝備接連入水:具有領先水平的“海洋地質”10號綜合地質調查船可用于南??扇急你@探;液化天然氣船被稱為“造船業(yè)皇冠上的明珠”,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國和日本、韓國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建造;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2號,于2017年8月建成;世界最大的起重船—“振華-30”號,排水量25萬噸,船長297米,寬58米,單臂調動能力達到了1.2萬噸。廣受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工程的最終接頭合龍安裝工作,就是由“振華-30”號所擔負的。
2018年,我國首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2萬標準箱級集裝箱船完工交付。這標志著我國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進入了世界第一方陣。
中國的造船業(yè)令世界刮目相看。(劉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