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8首中的拓撲學(xué)宇宙身體詩學(xué)

        2019-03-18 15:09:29羅益民

        羅益民

        一、引言:夏天還是春天,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1823-1849)的《你愛的是春天……》把四季拿來做比擬,說:“你的紅紅的臉:/是春天的玫瑰,/我的疲倦的眼光:/秋天太陽的光輝?!?孫用譯,見莫家祥、高子居, 1981:157)這里拿四季和人的身體相似的情形作對比,身體作為本體,四季作為喻體,展示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很生動,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而,拿季節(jié)做比方的,寫得最生動,最有高度,最有深度,也最有特色的,恐怕莎士比亞是天下第一人了。這就是他的著名的十四行詩①第18首。

        天下人只知道莎士比亞這首詩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詩(胡家?guī)n,2001:252),是一首名垂千古的愛情詩,但這首詩中談到把對方比喻成夏天,又說夏天有時酷熱難擋,有時狂風(fēng)大作,有時好花凋落,有時烏云遮日,美好的時光飛逝而過,短若白駒過隙,說對方卻青春永駐,死亡也無法夸口可以令其不能逃脫魔掌,只要人有一口氣,有明察秋毫、歷觀萬象的眼睛,只要這詩行永駐,對方就長生不老,永不凋敝。

        這些贊美之詞,卻既不是今人可以了了,也不是中國人可以過目就心領(lǐng)神會的。僅僅其中的第一行,就難倒了不少讀者。為什么要說:“我是否可以把您比喻成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在中國人的審美傳統(tǒng)和審美期待中,總是春天最美。正所謂:“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贈范曄》)這句話,不可以說成是“聊贈一枝夏”的,如此不僅要笑掉大牙,也不知所云了。為這個,還出現(xiàn)過一次至今也沒有真正的定論的無頭公案。

        《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7年第1期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或許我可以將你比作春日:對莎士比亞第18首十四行詩的重新解讀》的論文,中心思想是,莎士比亞這首詩的“夏天”意象,據(jù)英語語言史和英語詩歌傳統(tǒng),其實是“春天”,莎士比亞巧用妙筆,說是夏天,其實也指春天。莎翁神筆生花,“其手法含蓄而又不失典雅……堪稱一絕?!睕]想到,這篇論文,靜水微瀾,自然引起了風(fēng)波。很快,《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7年第3期又收到來稿,發(fā)表了相應(yīng)的討論,一篇叫作《我是否可以把你比喻成夏天》的回應(yīng)文章發(fā)表出來。有意思的是,前一篇就是在春天發(fā)表的;后一篇反饋文章,是在夏末之后發(fā)表的。后者的立意是,該詩的文本與文化語境都很重要,二者結(jié)合起來,莎士比亞說的還是夏天,而不是春天。首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四季分明”;其次,“五月嬌蕾”與“夏日”并不矛盾;再次,前文所說的summer是“中古英語”的,并“不等于早期現(xiàn)代英語”。其實,這兩篇文章,都沒有把莎士比亞這首十四行詩的文化含義解釋清楚。也許這一點對于中國讀者來說,的的確確是一個頗為惱人的難題。

        早在1990年出版的《世界名詩鑒賞詞典》中,就出現(xiàn)了把這個“夏天”譯成“春天”的處理方法(辜正坤,1990:906-907),但在1998年和2003年,譯者又改回到“夏日”這個字眼上了(辜正坤,1998:37,2003:228)。譯者這樣舉棋不定說明,這首詩的中心意象“夏天”的確具有頗深的文化含義,至少說,對于中國讀者來說,是一個難解之迷。令人遺憾的是,上述兩篇商榷的文章,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樣一個難題。早在2004年8月,筆者就已經(jīng)在《名作欣賞》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8首的音樂主題結(jié)構(gòu)》的論文,如果二位看過這篇文章,就應(yīng)該不至于有如此的疑惑了。而且,在出版于2001年的胡家?guī)n的著作《歷史的星空: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詩歌與西方傳統(tǒng)宇宙論》中,就有相關(guān)的論述?!队钪娴那傧摇纺瞧恼?,也基本表達了對莎士比亞這首膾炙人口小詩的文化解讀了。更加有意思的是,整個西方那些大名鼎鼎的注家們、學(xué)者們,也沒有明示莎士比亞這首小詩的微言大義,對此不知道是置若罔聞還是視而不見②,以至于作者在2016年的世界文學(xué)奧運會“世界莎士比亞大會”(The 11th World Shakespeare Congress)的專題會議“宇宙天體”(Cosmological Bodies)上宣讀了題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8首的宇宙身體詩學(xué)》(TheCosmologicalBodyPoeticsofShakespeare’sSonnet18)的論文。本文想闡明的是,這首詩是一首關(guān)于傳統(tǒng)宇宙論的身體詩學(xué)方面的文字,是一種愛情的拓撲隱喻空間演繹,懂得其中的道理,關(guān)于春天和夏天的迷案自然可以云開霧散,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了。

        按照十四行詩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一首又一首堆積起來的,都沒有明確的題目,它們只是以番號為序。后來的文集,比如著名的諾頓文集(NortonAnthologies),都是在番號后夾注詩的首行文句。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也是如此。可能這種做法有不方便之處,除開詩集的其他方面原因,著名的海盜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曾經(jīng)改頭換面,蒙塵近一百八十年。這部詩集的好事者編輯,就狗尾續(xù)貂,把莎士比亞的有關(guān)聯(lián)的十四行詩重新組合,并加上了總括內(nèi)容的標題(羅益民,2016:89-106)。這有點像國外的電視連續(xù)劇,每集都加了標題,而中國的則只以番號論處。由于這個傳統(tǒng),莎士比亞第18首十四行詩的首行,就成了一個主題句。也因為如此,夏天這個概念,就顯得格外突出。詩歌要說的,是夏天最美,猶有瑕疵,只有心愛的人,是完美無缺,且青春永駐的。在中國的觀念里,春天最美,夏天不具備這種觀念。而在英語里,就有眾人皆知的一句諺語,叫作“如夏天一樣完美無缺”(as good as one shall see in a summer’s day)?!渡勘葋喪男性娂发鄣淖⒓乙话愣紩c明這一點來交代這首詩的主題的。關(guān)鍵是,這個諺語包含的文化細節(jié),則是各大注家不甚了了,甚至未曾明示的,包括集大成者的羅林斯(Hyder Edward Rollins,ANewVariorumEditionofShakespeare:TheSonnets.Vol.II. Philadelphia & London: J. B. Lippincott Company, 1944.)。④其實,上述宇宙論之下的天人對應(yīng)觀念,就是從這一句家常的諺語開始起興的。當然,這也說明,這句諺語本身,也包含了天人對應(yīng)的宇宙論觀念。上述的兩篇爭論文章,論及是否應(yīng)該把詩中的summer“新譯”為“春天”,問題則源于對這句諺語以及對西方傳統(tǒng)宇宙論與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詩歌(包括莎士比亞的詩歌)的關(guān)系不太了解。

        二、莎士比亞筆下的美人形象:反彼特拉克的拓撲空間

        作為一首愛情詩,我們首先來看,按照常規(guī),應(yīng)該寫成什么樣子。如果說西方吟誦美人,最常用的,也最專業(yè)的,那應(yīng)該就是十四行詩了。十四行詩顧名思義,是一種只有十四行的詩歌體裁。詩本身短小精悍,不是用來做大事的。稍微回顧一下歷史,就明白西方的大傳統(tǒng)是寫史詩??梢哉f,不寫史詩,無以成正果。大詩人都是以史詩流傳于世的。大概是因為史詩是給成仙成佛的人的使命,普通的詩人玩的是十四行詩或者更簡單的詩歌體裁,由于它嚴謹、工整的格律,可以體現(xiàn)出寫詩人的修養(yǎng)。這樣的人,可以因此稱為有修養(yǎng)的詩人了。然而,就體裁短小的十四行詩來說,有一種變通的辦法,就是一首一首地接下去,構(gòu)成一個長長的詩歌鏈。

        西方人把這個叫作十四行詩系列,即sonnet sequence或sonnet cycle。這兩個術(shù)語,很難譯為漢語中的“組”或者是“集”,英語中是前后相接的,漢語中是平行排列的。為了便于理解,一般譯為“集”。雖說集中在一起的十四行詩系列成為sequence或cycle,但作為書名的,基本上都是sonnets(“十四行詩”)或其他具體的名字,比如錫德尼的《愛星者與星星》(AstrophelandStella, 1582)。這樣也成規(guī)模,比如斯賓塞的《愛情小詩》(Amoretti, 1595)有88首(Drabble, 2000:25),錫德尼的《愛星者與星星》有108首,莎士比亞的有154首,作為鼻祖的彼特拉克的《歌集》(Canzoniere, 寫作時間約1327-1368)有317首,到英語中,就再也沒有在數(shù)量和規(guī)模上超過彼特拉克的了,莎士比亞就為英國之最了。最早的英國十四行詩集,是1560年安·洛克的《沉思錄》(Anne Lock,AMeditation),內(nèi)含21首十四行詩,文藝復(fù)興時期最晚的要數(shù)多恩的《神圣十四行》與《花冠集》(HolySonnets,LaCorona, 1633),其中有26首十四行詩。最少的是喬治·賈普曼的《獻給情人的花冠》(George Champman,ACoronetforhisMistress, 1595),詩集僅有10首十四行詩,最長的要數(shù)莎士比亞的,有154首。雖然亨利·洛克的兩部十四行詩集加起來有181首,但最長的《十四行雜集》(SundrieSonnets)僅有121首,最短的選自《傳道者》的《十四行情詩》(Affectionate Sonnets fromEcclesiastes)只有60首(羅益民,2016:265-268)。這樣,十四行詩一首一首連續(xù)地寫下去,是可以有很大的空間的。 也就有了史詩的氣度,很多詩人趨之若鶩就不難理解了。因為這樣做,既可以為愛而抒情,為情而賦詩,因詩而傳世,因此而留名。

        十六世紀中期以后至十七世紀中期的英國,樂此不疲,一試鋒芒的詩人風(fēng)起云涌,一時間洛陽紙貴,紅極一時。在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掀起了再一次的高潮。到了小說興起,綜合藝術(shù)出現(xiàn),十四行詩這才慢下了腳步,或者江郎才盡停了筆。但是,在寫十四行詩史的作者筆下,卻有這樣的說法:就連卡明斯(E. E. Cummings, 1894-1962)那樣放蕩不羈、最不修邊幅的詩人,也有一兩首十四行詩(Spiller,1992:2),但那是只零散而不成集或者說不成規(guī)模的十四行詩了。

        以十四行詩集的規(guī)模,詩人莎士比亞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呢?首先,在全部154首中,第1-126首主要是寫個一位年輕的美男子的,常常被形容為“寶貝兒”“可愛的男孩”,有“一張女人的臉”等等。其中,第1-17首是勸婚詩,規(guī)勸美男須結(jié)婚生子,把美延續(xù)。第40-42首(亦第133, 134, 144首)說年輕男友盜走了詩人的女情人。第78-86首說另外一位詩人,可能是他的對手,贏得了男友兼文藝贊助人的寵幸。第127-152首是寫給一位已婚的黑膚女郎的⑤,內(nèi)含怨詩(“vituperative” sonnets, 第133-134首)。余下的第153和第154首是從希臘詩歌翻譯過來的,從內(nèi)容上來說,與前面154首沒有邏輯關(guān)系。那么,在這樣長達兩千余行的詩集中,詩人莎士比亞是怎樣寫一個被愛之人的呢?如果比對一下十四行詩的鼻祖和大師彼特拉克,就會發(fā)現(xiàn),莎士比亞既有繼承,也有發(fā)展。

        十四行詩擺出系列的陣勢,可以描述情感的風(fēng)雨沉浮和悲歡離合,可以描述美人的風(fēng)情萬種、百媚千嬌,自然也就異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了。然而,正如世界萬象雜然以呈,卻總有一個基本的模式。于是,才有“變”與“宗”的關(guān)系。柏拉圖說,萬物皆歸于一個“相”字(idea)(汪子嵩, 1993: 653-661),之外都是模仿和復(fù)制。萬物之變均在不變之下求萬變。所謂“性相近,習(xí)相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柏拉圖的追隨者普拉提諾(Plotinus)說,有一個高高在上的“太一”(The One),萬物由此流溢出來。其實,這也是一個拓撲學(xué)的空間概念。初始的空間,經(jīng)過等價形變,生成諸多的隱喻性質(zhì)的空間,這些空間的演變,使其變出戲劇化的精彩。

        讀過始于意大利的十四行詩,會有一個基本的印象,美人的基本模式都是金發(fā)碧眼的。對她們的描繪,總是對她們身體的各個部位,與他們相關(guān)的方方面面,通過比擬,進行演繹。還有就是如何思念心上的人,如何“思之不得,輾轉(zhuǎn)反側(cè)”,如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29、66首;如何勸說對方就范(第1-17首),如何給對方拋出條件(第18首第14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凡是亦步亦趨的模仿,就是性質(zhì)不變,但精彩度烏有或不足的,到了天才和大師的手上,就有性質(zhì)不變,但精彩度高,令人耳目一新,產(chǎn)生陌生化的效果。莎士比亞就是這樣的天才的高手。這不僅體現(xiàn)在寫美狀魅,也在提高、挖深審美價值方面。

        彼特拉克對莎士比亞的影響無疑是很大的。他不僅在形式方面影響巨大,在對人物的刻畫方面,也是關(guān)系密切的。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茂丘西奧就直接借用彼特拉克思念勞拉,諷刺過對羅瑟琳的相思。羅密歐對羅瑟琳的單相思,與彼特拉克對勞拉的單相思,簡直有殊途同歸之妙。不僅如此,在第130首中,他有意以彼特拉克的美人模型為參照,建立自己的審美模式。他說:

        我情人的眼睛絕不像太陽,

        即便是珊瑚也遠比她的朱唇紅亮,

        雪若算白,她的胸膛便算褐色蒼蒼,

        若美發(fā)是金絲,她滿頭黑絲長。

        曾見過似錦玫瑰紅白相間,

        卻見不到她臉上有這樣的暈光;

        有若干種香味叫人聞之欲醉,

        我情人的口里卻吐不出這樣的芬芳。

        我喜歡聆聽她的聲音,但我明白

        悅耳的音樂比她的更甜美鏗鏘。

        我承認我從沒有見過仙女的步態(tài),

        反正我愛人只能在大地上徜徉。

        天在上,盡管有所謂美女蓋世無雙,

        可我愛人和她們相比,卻也旗鼓相當。

        (辜正坤譯,見莎士比亞,1998:261)

        可以看出,凡是詩中說出的不像、不同的部分,就是莎士比亞贊美的新類型的美,被否認的那部分,則是彼特拉克的傳統(tǒng)。對比一下彼特拉克傳統(tǒng),當彼特拉克寫紅了的十四行詩傳銷到英國島上,掀起了兩次十年的十四行詩系列創(chuàng)作狂潮。他們都寫得有氣度,有特色,但幾乎都在彼特拉克的陰影中徘徊,一位叫作托馬斯·華森(Thomas Watson, 1555-1592)的詩人,可以說是一個彼特拉克的高仿作家,他在一部名為《狂愛百年》(TheEkatompathia,OrPassionateCenturieofLove, 1582)的詩集中,對彼特拉克式的美人,可以說是窮形盡相了。其中的第7首,有十八行,在當時“十四行詩”沒有在絕對意義上定型的情況下,也算一種另類的sonnet了:

        且聽我怎樣歌唱我膜拜的仙真:

        她的金發(fā)勝過鍛造出來的金箔;

        她閃亮明眸絕配天堂一地清芬;

        她的天庭飽滿,線條漂亮柔和;

        她的話音像銀鈴般仙音清脆;

        她聰明睿智,凡間世人難為:

        她的蛾眉像天上的雨虹高掛;

        她高挺的鷹鼻是火焰飛流直下;

        她朱唇赤紅令所有珊瑚黯然失色;

        她的脖子雪白,賽過哀號的老天鵝;

        她豐胸透明,宛若晶瑩的水晶石;

        她玉指修長,宜奏阿波羅的琵琶;

        她的鞋履即便莫墨斯也不敢嘲諷;

        她的種種美好,我簡直口啞詞窮:

        她還有其他部分需要我饒舌噪鼓?

        她的絕色天姿足以讓我粉身碎骨。(羅益民譯,原詩見Thomas Watson,1869:21)

        但這首詩寫美人,卻不是另類,是地道的彼特拉克傳統(tǒng)。彼特拉克式的美人金發(fā)碧眼,體態(tài)豐滿,白凈皮膚,面帶紅暈。之后的文人雅士都基本大同小異,“小儒規(guī)規(guī)”而“不逾矩”。這位華森所作,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代表。美人金發(fā)飄飄,明眸善睞,口發(fā)仙音,心生睿智,蛾眉似虹,高鼻似鷹,胸豐頸白,玉指修長,這樣羅列式的歷陳絕色天資,頗似《紅樓夢》中的警幻仙姑。讀莎士比亞筆下的黑美人,感覺點點滴滴均是針對彼特拉克式的模式針鋒相對而來的,他的美人眼睛不像太陽,朱唇暗淡,胸脯不白,頭發(fā)不是金絲而是黑發(fā),口無銀鈴仙音,嘴無襲人香氣,更無婀娜仙子步態(tài)。莎士比亞可能是間接借鑒了彼特拉克的,他是一個博學(xué)敏思之人,善于為我所用,從以上兩首十四行詩看,這種關(guān)聯(lián)是明顯的。

        詩人寫情詩,莫非贊美人之貌,美人之德,對美人的感受,對美人的希望,為美人開出的價錢,對美人的勸誡等等。在莎士比亞154首十四行詩中,關(guān)于這些方面的,可以說,莎士比亞竭盡能事,使用各行各業(yè)各種豐富的比方亦即事實上的拓撲空間,來說這些事情。比如結(jié)婚生子復(fù)制美,水仙,音樂,琴弦,數(shù)字,鐮刀,租借,軍事,農(nóng)耕等等,但為什么第十八首名氣最大,聲望最高,藝術(shù)成就最高呢?從表面的意思看,就是一個和完美但仍有微瑕的夏天做比較。這后面究竟隱含著什么深意?如何這個夏天讓人迷惑不解呢?這需要從文藝復(fù)興時期流行的觀念,即天人對應(yīng)思想來說了。

        三、宇宙便是吾身:傳統(tǒng)宇宙論與天人對應(yīng)說

        基督教創(chuàng)世神話的一個基本點是,宇宙是神的作品。神便是一切且高于一切的存在。按照《創(chuàng)世記》的記錄,人也是神的作品(Nicolson,1960:70)。這樣一來,人被包括在神和神的創(chuàng)造當中,人應(yīng)該聽從神的指揮和安排。柏拉圖把神置于最高的地位,詩人不贊美神,傳達神的旨意,就會被逐出他構(gòu)建的“理想國” (柏拉圖,1986:404)。新柏拉圖主義的基本思想,與柏拉圖的主張是極為類似的,所謂“太一”等存在之鏈中,仍然是神居于高位。這樣一來,就決定了人的從屬地位。到文藝復(fù)興時期,人開始反思自我的價值和地位,與宇宙的關(guān)系。當時流行起來的基于傳統(tǒng)宇宙論的天人對應(yīng)說,則是這方面的成果。至少在“文藝復(fù)興時期英國詩歌中,表現(xiàn)小宇宙和大宇宙對應(yīng)的意象多如牛毛”(胡家?guī)n,2001:252)。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8首是典型的一首體現(xiàn)天人對應(yīng)觀點的詩作,全詩如下:

        能不能讓我來把你比作夏日?

        你可是更加可愛,更加溫婉;

        狂風(fēng)會吹落五月里開的好花兒,

        夏季租出的日子又未免太短暫:

        有時候蒼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熱,

        他那金彩的臉色也會被遮暗;

        每一樣美呀,總會離開美而凋落,

        被時機或者自然的代謝所摧殘;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決不會凋枯,

        你永遠不會失去你美的形相;

        死神夸不著你在他影子里躑躅,

        你將在不朽的詩中與時間同長;

        只要人類在呼吸,眼睛看得見,

        我這詩就活著,使你的生命綿延。(屠岸譯,見莎士比亞,1988:36)

        天人對應(yīng)的觀點可以追溯到畢達哥拉斯,因為他把人說成是“大宇宙的縮影”。中國哲學(xué)家陸九淵有一句名言:“宇宙便是吾心?!?馮友蘭,1988:202)按照陸九淵的句法,畢達哥拉斯的話可以說成:“宇宙便是吾身?!泵绹娙嘶萏芈谒摹恫萑~集》里高喊這句話,重復(fù)這句話,強調(diào)這句話。從某個角度看來,就是文藝復(fù)興時期精神的延續(xù)。莎士比亞是個自覺的詩人,任何有用的材料都信手拈來,為己所用。在他那個時代流行的天人對應(yīng)觀念,也出現(xiàn)在他的劇作里,比如《威尼斯商人》和《理查二世》等。這樣就有一種可能,他的十四行詩第18首,自然也可能使用這個觀念,來書寫他關(guān)于心上人的主題。這就是他歌頌美人的詩歌結(jié)構(gòu)喻體??梢赃@樣說,詩歌的明線和主線是歌詠心上人,暗線或副線則是歌頌人類,即“大寫的人”。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他是在說,他愛人類。這正合了他借哈姆雷特的口說出的那一段臺詞:“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yōu)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⑦雖然為了裝瘋復(fù)仇,隱藏身份,他又在后邊接著說,這不算什么,否定人的價值。這是一種反語。在第18首中,他以當時流行的天人觀念表明了這一看法。就是說,人是了不起的??墒牵坪跤譀]有足夠的把握,就說,只要人存在,只要我的詩存在,你,我愛的人,就可以永生。

        姑且不說這個轉(zhuǎn)折, 這首詩顯然勾畫了人的身體圖景。其中包含眼睛(the eye of heaven,第5行;or eyes can see,第13行)、鼻子(so long as man can breathe, 第13行;Rough winds do shake…,第3行)、臉面(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第6行)等。這個身體有兩個特點。第一,只表現(xiàn)了頭部;第二,也具有時間的維度;第三,也是神的作品,因此也善于模仿神的行動,創(chuàng)造詩歌小宇宙。為什么這里的身體只展現(xiàn)了頭部,后文將做出解釋。這首詩里特別明顯的是,時時、處處都有人的身體和宇宙同構(gòu)同質(zhì)的類比。

        僅從第一行看,“能否把你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這一句就包含了兩層含義。對方“你”是人,可以是人的身體。“夏天”指的不僅是人的特征,有文藝復(fù)興時期傳統(tǒng)宇宙論的觀念,就會知道,這是宇宙的時間。也就是說,最后一句話包含了兩件事情,或者說兩個對象:人和夏天。而“比作”(compare thee to)則表明這是一種類比。雖然這一個比方是出自一條諺語:“美若夏天”(as good as one shall see in a summer’s day, Tilley, S967),意思是:美得無與倫比(as good as the best there is)(Booth,1977:161),但接下來詩人在這個夏天里面做文章,用上了當時的天人對應(yīng)的觀念,來敘說人與宇宙的種種類似的特質(zhì)。由于這些同質(zhì)同構(gòu)的因素,宇宙被界定為“大宇宙”,和大宇宙相似的人的身體,則被叫作“小宇宙”,才有了貫穿全詩的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對比。

        關(guān)于這種對比,胡家?guī)n所著《歷史的星空:文藝復(fù)興時期英國詩歌與西方傳統(tǒng)宇宙論》里有一段精彩的分析: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大宇宙有春夏秋冬四季,人有童年、青年、壯年和暮年四個時期。詩人把他的愛友喻為“夏日”,顯然指他的青春年華。大宇宙中的夏日“未免太短暫”,而他的愛友的“夏天”則“永不會枯凋”。從空間的角度看,大宇宙有兩只眼睛,即太陽和月亮,人也有兩只眼睛。兩者相比,“蒼天的巨眼”有時“太灼熱”,其“金彩的臉色”還會被烏云“遮暗”,而詩人的愛友的目光則更加溫柔,并永遠明亮。就物質(zhì)世界而言,大宇宙有四種元素,人有與土對應(yīng)的肉體,與水對應(yīng)的血液,與火對應(yīng)的體溫,與風(fēng)對應(yīng)的氣息。夏日有時會刮起狂風(fēng),暗示詩人的愛友的呼吸“更加可愛,更加溫婉”?!拔逶吕镩_的好花兒”有時會被狂風(fēng)吹落,又暗示他的愛友這朵人間的“好花兒”永不會“凋落”,永不會失去“美的形相”。這些隱喻都說明,詩人的愛友之美勝過大自然,而且永恒不朽,“死神”對他無可奈何。(胡家?guī)n,2001:252-253)

        可以看出,在時間維度,愛友處于人生最美的階段;在空間維度,愛友有眼睛、臉面、目光等;在物質(zhì)構(gòu)成元素維度,大宇宙有古希臘就有的哲學(xué)觀念,即大宇宙由水、火、氣、土構(gòu)成,人也有與四種元素對應(yīng)的血液、肉體、溫度和氣息。在這些對比中,人總是勝過天的。這個人,是小宇宙,天,是大宇宙。不論哪一點,越是顯現(xiàn)大宇宙的缺陷,就越是暗示小宇宙的優(yōu)勢。這樣,不僅美化了愛友,也美化了人。因為,有了小宇宙的概念,愛友就羽化為大寫的人。所以說:“這首詩不僅是對一個具體的美人的贊揚,更是對人的歌頌。”(胡家?guī)n,2001:253)同時,還可以發(fā)現(xiàn),這時的人是被置于和宇宙平起平坐的地位的,猶如兩條永不交叉的平行線,雙方誰也不能控制誰,籠罩誰。這樣,人不在宇宙的體系和管控之內(nèi)。這是為了揭示人的潛力,體現(xiàn)人定勝天的思想。這正是莎士比亞貫穿他所有作品的一個核心思想,也是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一個最為觸及實質(zhì)的觀念,人對自我的肯定和關(guān)懷,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論斷。這就是常說的“人文主義”和“人本主義”。這樣,這首詩就開始高大了起來,不再是簡單地或傳統(tǒng)地寫男歡女愛、兩情相悅的小情緒,而是一個歌頌人的大主題。這首詩由此脫離了俗氣,飛升為一個更為崇高的主題的載體。而這個崇高主題,是通過一種宇宙身體詩學(xué)來演繹的,是通過拓撲學(xué)的機制產(chǎn)生的,這就是這首詩的意義,這首詩的價值。完全可以想起,這差不多是對哈姆雷特那一段氣勢恢宏地對人類的宣言式贊美的重復(fù)。

        若要以我們最熟悉、最經(jīng)典的文學(xué)作品《紅樓夢》來作比較,其中描寫美人的寫法重在外貌的具體、形象、生動的細節(jié),重在美產(chǎn)生的震撼力、效果和影響,把美人的身體拿來如莎翁這樣來做比方的,是少見的,難怪這首家喻戶曉、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名詩,在中國人的眼目中或者耳鼓里,卻是一些概念化的囈語。比如對警幻仙姑的描寫:“靨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纖腰之楚楚兮,回風(fēng)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羨彼之良質(zhì)兮,冰清玉潤;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態(tài)度兮,鳳翥龍翔。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應(yīng)慚西子,實愧王嬙。奇矣哉,生于孰地,來自何方,信矣乎,瑤池不二,紫府無雙。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曹雪芹、高鶚,1964:54-55)這里,每一種美的成分或部分,都沒有離開一種對比,這些也都來自大自然,但它的規(guī)模和氣勢,不是宇宙的,而是宇宙的秋毫之微。對林黛玉的描寫,基本上也是同樣的模式:“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曹雪芹、高鶚,1964:37)這也可能是為什么對于中國讀者來說,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8首就連專家讀者,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原因了。那么為什么莎士比亞筆下的美人沒有涉及頭部以下的部位呢?為什么沒有涉及其人的體態(tài)、風(fēng)姿、步履、華服等外顯的美質(zhì)呢?一個原因正如在第130首里所描述的那樣,那是注重身體各個部位的表淺描述,而這里詩人的目的卻不止于此,另一個角度,則需要從西方神學(xué)宇宙文化和弗洛伊德學(xué)說說起了。

        四、“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弗洛伊德身體詩學(xué)如是說

        哈姆雷特說:“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第二幕第二場)這可以看成是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8首主題的概括。也許莎士比亞在落筆寫下這些詩行的時候或者吟詠哈姆雷特掏心掏肺的感慨的時候,這種潛在的互文性就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因為,假若把宇宙的結(jié)構(gòu)和人體的構(gòu)成做個對比,這種意思,就不證自明了?;浇逃钪娴慕Y(jié)構(gòu)是,天堂在上,中間是人世,以下是地獄。但丁的三部史詩是這樣描寫的,圣經(jīng)里關(guān)于人類的墮落是這樣暗示的,彌爾頓的《失落園》更是這樣演繹的??v觀習(xí)見的宇宙繪畫或圖景,都可以見到這樣的順序。從一些相關(guān)的理論,比如新柏拉圖主義的流溢說來看,太一、神都是高高在上的,神性弩斯最后流到人間,就滿滿的是物質(zhì),就被污染了。難怪柯爾律治筆下老水手要不停地懺悔,為的就是要回到高高在上的天堂,回到人的伊甸園時代 (羅益民, 2006: 31-43,124-125)。

        很容易看見,頭部和天堂是相對應(yīng)的。那里有高尚的思想,有天使駐扎著、守衛(wèi)著,它的原則是道德、善和美。詩中對比的部位,都在頭部:酷熱/溫婉的雙眼,狂放的風(fēng)/溫柔的呼吸,“金色的臉面”被烏云遮暗(gold complexion dimmed)/[愛友的]美不會凋謝零落(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但是是放在詩歌的隱喻層面的,需要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才可以識得廬山真面目。需要總括起來想,把眼睛、臉面、出自口鼻的呼吸這些林林總總的要素聯(lián)系起來,才能構(gòu)成新批評說的肌質(zhì),才能顯現(xiàn)它包含的張力(這個字絕對不是一種力,而是意義的總和)(Cuddon、Habib,2013:714)。

        特別有意思的是,一方面,在英國和幾乎可以說是它最大的殖民地美國,都使用土生土長的英語這種語言,即便說美國要建立自己的文化身份,才有了惠特曼、迪金森、弗羅斯特等那樣有一定民族地位,且可以代表民族聲音的大詩人,他們可以不講究文藝復(fù)興時期英國的傳統(tǒng),那么在自己喜愛,自己推進以天人對應(yīng)觀為代表的傳統(tǒng)宇宙論的英國,自莎士比亞及其身后以來,雖有錫德尼、瓊森(喜歡用四種體液理論來創(chuàng)作戲劇)等知音,卻不見對這首最流行、最為熟為人知的十四行詩做出文化性質(zhì)的說明或者解釋,是司空見慣、習(xí)以為常而因此視而不見呢?還是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莎士比亞其他更了不起的風(fēng)采上面?是哈姆雷特那個“生存還是毀滅”(to be, or not to be)的謎語、囈語、讖語,還是人生若夢,七個階段下來,萬事皆空(mere oblivion,/Sans teeth, sans eyes, sans taste, sans everything),癡人說夢(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Signifying nothing)?羅林斯(Hyder Edward Rollins, 1889-1958)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大成的注家,他的集注本包羅萬象,他注明了一些互文性的文學(xué)主題,比如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與《羅密歐與朱麗葉》《辛柏林》《馴悍記》《理查二世》《魯克麗絲受辱記》,甚至奧維德、賀拉斯、但丁、維吉爾、品達等都有關(guān)系,但沒有提到這首詩的立意和西方傳統(tǒng)宇宙論中的天人對應(yīng)觀念有牽連。更有甚者,紅極一時,前后持續(xù)影響歐美文學(xué)教學(xué)、評論與研究的新批評學(xué)派學(xué)說的測試器,著名教材《詩歌讀解教程》干脆就沒有收入這首十四行詩,不論是1938年的初版還是跨四十年的1976年的第四版,各收入了幾首,其中第60、65、116首是共收的。這個教材所選文本一般以兩種方式進行“討論”,一是設(shè)置練習(xí)題,二是加評論。前者盡力以新批評理論的方式設(shè)計,比如追問意象、意義、語調(diào)(tone)等等,后者援引新批評評論家的字句段落理解,比如奈茨(L. C. Knights)的評論等。但這些討論和選材中,編者沒有選中莎士比亞這首大名鼎鼎的詩。這是因為編者是美國人,對英國的文化不感興趣,要創(chuàng)建自己的文化?無獨有偶的是,詩人、歷史學(xué)家,對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特別上心的學(xué)者、專家羅斯(A. L. Rowse, 1903-1997),牛津大學(xué)教授,從1964年到1984年連出三版他用散文今譯的集子,他對第18首進行了告白式的說明。說這首詩譯成散文很難,因為原詩寫得直白,多數(shù)只能重復(fù)字句,解釋沒有疑難。詩的主題是對愛很有把握,而且言辭鑿鑿,他有本事讓心愛的人松鶴長年。但這里評論者沒有提到詩人為什么要把人和宇宙拿來作對比的事情。像他這樣本土的詩人,一流學(xué)校的學(xué)者,莎士比亞的強力崇拜者,怎么可能不懂得這一點呢?類似的例子還可以列舉亞登版(Arden Shakespeare Series)的鄧肯-瓊斯(Katherine Duncan-Jones)、牛津版(Oxford World’s Classics,WilliamShakespeare,theCompleteSonnetsandPoems, 2002)的巴羅(Collin Burrow)、新劍橋版的埃文斯(G. Blakemore Evans, ed., New Cambridge Shakespeare,TheSonnets, 2006),著名的耶魯版的布斯(Stephen Booth,Shakespeare’sSonnets,editedwithanalyticcommentary, 1977)和哈佛大學(xué)教授、文學(xué)評論家文德勒(Helen Vendler,TheArtofShakespeare’sSonnet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的注本,都不約而同地忽視或者沒有提到這個情況。

        現(xiàn)在可以忘記這一點,從中國學(xué)者的角度看,第18首的精神是,人是了不起的,人的自我從神的桎梏下得以解放。這可以表明,西方文學(xué)與文化的精神一直與自我意識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英雄傳統(tǒng)有關(guān)系。于中國來說,中國受宗教的控制沒有西方的情形嚴重,因此獲得了解放和解放的幸福。這首詩更有意義的是,假如把基督教宇宙結(jié)構(gòu)圖、人體以及弗洛伊德意識分區(qū)圖并置起來,就可以把詩中歌頌的人和天堂,即高尚思想、美德、純潔、天使以及道德原則的處所聯(lián)系起來,這說明詩人莎士比亞歌頌的和設(shè)想的理想,是以道德為準繩的。這樣可以引申出,美人的美首先在于他的神性和美德,因此,他可以和大宇宙并為連理,比翼雙飛。由此還可以暗示,文學(xué)描寫的類型可以分為:寫高尚情操的多潑墨于頭部,比如彌爾頓的《力士參孫》,特別把他無窮的力量設(shè)置在頭發(fā)上,而他被剪去了頭發(fā),正如俄狄浦斯王自殘雙眼,都是因為弗洛伊德說的下部動心動容所致。這樣可以推導(dǎo)出一個模式,以利益為重的,會著重描寫人的軀干部分,比如關(guān)于中飽私囊的“酒囊飯袋”,四大悲劇里面為了王權(quán)和自私的愛而喪盡天良的,像莎士比亞筆下的福斯塔夫爵士等等;還有就是描寫肢體下部的那些作品,不僅莎士比亞是榜樣,比如《理查三世》,王爾德的《莎樂美》都是如此的“下三濫”的范例。當然,文學(xué)描寫也不是如此涇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的,很多時候是身體的三部分之間的糾結(jié)、波動和轉(zhuǎn)換的問題,哈姆雷特為了他心中的公道,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前者著重寫他頭部的活動,所以他裝瘋,自言自語(獨白,soliloquy),用計設(shè)圈套(貢扎古之死捕鼠器),他對新王克勞迪斯和母親“勾搭成奸”的批判,是關(guān)于下部的討論??傊?,身體就是一個包含天堂(超我)、人間(自我)和地獄(本我)的準宇宙的結(jié)構(gòu)。莎士比亞在十四行詩第18首里濃情潑墨地歌頌“行為上的天使”“智慧上的天神”,成為“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是因此故使然!讀這首詩,到第8行轉(zhuǎn)折時說,“但是你永恒的夏天不會消亡”,最后兩行又說,只要人類不滅,只要詩人的詩(行)存在,心愛的人就會得到永生。這個邏輯似乎暗示,如前所述,詩中的“我”缺乏足夠的自信,要以詩歌(藝術(shù)、文學(xué))來使對方不朽。這樣的筆法,也是基于人模仿上帝的創(chuàng)世行動,創(chuàng)造了詩歌小宇宙而來的。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這首詩不僅僅是關(guān)于男女或者男男小情調(diào)的,也是關(guān)于一個大寫的人的,雖然這可能只是一種暗示,但這種暗示太出乎自然了,就像行云流水一樣自然而然。而且,這種關(guān)系是來自于人和宇宙的對比,以身體的物理對象和精神質(zhì)地和宇宙的契合的。這種精神雖在漢代董仲舒的人副天數(shù)說里也說得明明白白,在中國堪與亞里士多德《詩學(xué)》比肩的文學(xué)理論著作《文心雕龍》(如《序志》)里也透露和指明了這種思想,但終究沒有形成傳統(tǒng),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這首詩對于中國讀者來說,讀起來有些不知就里,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了。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莎士比亞是文學(xué)的高手,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2005:36/55)曾說:“世上只有一個神,他叫莎士比亞?!边@句話可能有些過,但也說明,莎士比亞的高度是眾多常人無可比擬的。就他的作品而言,不論是詩歌還是戲劇,他總能調(diào)動他超人的智慧,用盡人間無盡的比方,來描摹、狀擬、刻畫眾多的形象,置于文學(xué)的園地,構(gòu)成美不勝收的文學(xué)大花園。這種手法使人聯(lián)想到拓撲學(xué)的基本理路:原始的空間只有一個,為表達一種意義,它可以無限地變形,構(gòu)成數(shù)不清的形狀,然而,殊途同歸,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改為文學(xué)的行話就是,一個主題或母題,可以有無數(shù)變體,由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的維度,構(gòu)成原始的那一個空間。這種函數(shù)關(guān)系,是拓撲學(xué)空間的構(gòu)成方法。如果用在文學(xué)評論里,可以幫助理解莎士比亞詩學(xué)的發(fā)生過程。換一句話來說,莎士比亞在第18首十四行詩里,為愛情這個空間,演繹了一個精彩的但萬變不離其宗的對應(yīng)空間,使得詩美和藝術(shù)之美精彩、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

        但莎士比亞的詩則更勝一籌,是放在大宇宙和小宇宙的概念中進行演繹的。莎士比亞最想說的,或者說他的這首詩暗示或者表達出來的最有趣的意思,在于宇宙概念這一層。莎士比亞是世上少有的智慧之人,他隱含在詩中的意思,不論是故意的,還是潛意識的,都使這首詩的意外之意、象外之象,超出了字面以及常識所能把握的范圍。這樣不僅擴大了認識范圍、審美范圍,也增加了詩歌的意義,讓它平添情趣,點染詩意;由此也讓后世的讀者看到了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人,不僅僅是對人自己的妄自尊大,也看到了他們詩意的生活哲學(xué)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對時間、藝術(shù)、審美、永生、愛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感受,這樣就使詩作豐滿起來,深邃起來,鮮活起來,多姿多彩起來,表達概念的意與表達情懷的象,良好而恰如其分地結(jié)合起來,使詩的藝術(shù)風(fēng)采斐然。

        五、結(jié)語:愛情、身體與人的拓撲學(xué)空間

        如今的身體詩學(xué),演繹出不少維度的政治價值,比如身份認同、包含自我和他者的性別權(quán)力等等,但很少回到人自身的文化考量上來。那個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謎,只解釋了人生的時間維度上的意義,卻沒有說人怎么長成了獅身人面之軀,表達成獅身人面之像。為了這個,俄狄浦斯王弄瞎了自己的雙眼,他的心眼失靈了,還是他的肉眼失靈了?這些問題要解決,弗洛伊德的意識分區(qū)理論,雖然沒有直接提供答案,卻給出了一個很好的暗示。假設(shè)人的身體是一副上下左右按常態(tài)置放的圖,弗洛伊德的意識分區(qū)圖也如是擺放。左邊的人的身體分為頭部、軀干和下部,右邊的意識分區(qū)圖分為自上而下的超我、自我和本我。超我的意思是,要化成天使,要遵守道德原則;而自我以利益為重,不論善惡美丑好壞,在自我的區(qū)域里,住著形形色色的人,但他們總歸是利益的人;在本我的領(lǐng)地里,是魔鬼的國度,他們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快樂。

        如此一來,文學(xué)可以三分天下,下半身的、軀干的和頭部的文學(xué),這也是身體詩學(xué)的一個圖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8首是頭部的文學(xué),是天使的文學(xué),是天堂的文學(xué)。就文學(xué)筆下寫美人的寫法而言,言其如何閉月羞花,如何沉魚落雁,是一種,但莎士比亞眼光獨特,把對美人的外形描繪,幻化為另一種新穎的拓撲空間,即文化之鏡反映出的傳統(tǒng)宇宙論,就讓同一個話題,提升了高度,展現(xiàn)出精彩,表現(xiàn)出味道。這就是我們認識的莎士比亞,這就是我們應(yīng)該認識的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以一條諺語起興,以一個文化現(xiàn)象展開想象,正如他信筆用上to be, or not to be那樣的時髦的哲學(xué)口頭禪,出于藍而勝于藍。從身體詩學(xué)的拓撲學(xué)運行機制入手,這樣至少還原了莎士比亞的本意,明白了文本的真實含義,不至于為summer一字而不得要領(lǐng),以至對全詩理解有誤,或者懵懂而不知其就里。從文化上明白了詩義的源頭,從技藝上明白了作詩的機制,“春天”和“夏天”的爭吵可以休矣。

        注釋:

        ①這個詩歌體裁的名字,英文原文是sonnet,來自意大利語的sonetto,意為“小曲”,雖有譯“商籟”的,也雅致而符合中國文化的口味,但從簡明而容易理解的角度來看,多數(shù)人使用“十四行詩”這個說法,本文也采用這種譯法。

        ②當今對身體詩學(xué)的討論可以說數(shù)不勝數(shù),在二十年前,就有一部涉及身體詩學(xué)方面的專著,名叫《早期現(xiàn)代英國社會的身體與自我:斯賓塞、莎士比亞、赫伯特和彌爾頓的生理機能和內(nèi)在性》(Michael C. Schoenfeldt,BodiesandSelvesinEarlyModernEngland:PhysiologyandInwardnessinSpenser,Shakespeare,Herbert,andMilton, 1999),根本沒有觸及這一點,更不用說諸如《文藝復(fù)興時期的人體:英國文化中的人的形象,1540-1660》(Lucy Gent and Nigel Llewellyn,RenaissanceBodies:TheHumanFigureinEnglishCulturec. 1540-1660, 2006)、《身體敘事:早期現(xiàn)代英國的民族與時尚抒寫》(Susanne Scholz,BodyNarratives:WritingtheNationandFashioningtheSubjectinEarlyModernEngland, 2000)、《性感官組織和技術(shù):描繪21世紀人體表現(xiàn)》(Susan Broadhurst and Josephine Machon,SensualitiesTextualitiesandTechnologies:WritingsoftheBodyin21stCenturyPerformance, 2010)之類的著作了。他們對世俗的身體政治更感興趣,這些神圣的,關(guān)于天體或大宇宙的隱喻,他們沒有注意到,或者沒有顯示出足夠的興趣。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8首是與神匹敵的身體政治,而不是要與自己的同類一爭高下的話題。

        ③莎士比亞生前出版的十四行詩集初版于1609年,史稱“四開本”(Q),有兩個銷售商,一個是威廉·阿斯普利(William Aspley),另一個是倫敦基督教教堂門口的約翰·賴特(John Wright)。之后,四開本經(jīng)歷了令人不可思議的至少170年的“冷淡期”。直到1778年埃德蒙·馬隆(Edmond Malone)在為莎士比亞寫一本傳記,同時為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和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編輯的莎士比亞戲劇集做補編,以及后來編輯他自己的1790年版本的時候,才正本清源,再次確認了1609年四開本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的權(quán)威地位,使這個版本死而復(fù)生,成為后來一直到現(xiàn)在的研究和閱讀的標準本。在這個“冷淡期”之中,人們讀到的1640年約翰·本森(John Benson)編訂的海盜版《紳士莎士比亞詩集》(Poems:WrittenbyWil.Shakes-peareGent.),可能是莎士比亞的這部詩集慘遭遺忘的重要原因之一。后來最流行、最權(quán)威的諸如羅林斯(Hyder Edward Rollins, 1944, 1951)、阿爾弗雷德·羅斯(A. L. Rowse, 1964)、斯蒂芬·布思(Stephen Booth, 1977)、海倫·文德勒(Helen Vendler, 1998)、凱瑟琳·鄧肯-瓊斯(Katherine Duncan-Jones, 1997)和科林·巴羅(Colin Burrow, 2002)的各種版本都是以這個“四開本”為準的。這個版本存在著若干只能猜測,卻無法給出定論的問題,盡管如此,詩集被推崇為十四行詩創(chuàng)作中的頂峰之作,后來就再也沒有寫到如此高度的同類作品了。據(jù)傳統(tǒng)顯示,以前的同類以愛情為主題的十四行詩集,都是把作為真人的作者相關(guān)的姓名和心上人真名隱去的,唯獨莎士比亞的這部詩集,集子的名稱包含了詩人的真名,叫作《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ShakespearesSonnets:NeuerbeforeImprinted)。這讓莎士比亞生平專家語焉不詳?shù)那闆r招引了不少的好奇之人,蜂擁而至,研究這部詩集。然而,其中的很多與莎士比亞看似相關(guān)的問題,研究了幾百年了,至今仍然是一些懸案。比如,人們甚至懷疑,莎士比亞是否親自料理出版了這個詩集,或者說,他是否監(jiān)控了這部詩集的出版等。這也讓人傾向于把這些詩當成愛情的日志來讀,而不言其他,同時也影響了對第18首這首大名鼎鼎的名詩的正確和充分的解讀。參考:羅益民《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版本批評史》第70-152頁;Paul Edmondson and Stanley Wells,Shakespeare’sSonnets(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22-27。

        ④為此,梯利(Morris Palmer Tilley, 1876-1947)編輯出版了著名的《十六、十七世紀英國諺語詞典》(ADictionaryoftheProverbsinEnglandintheSixteenthandSeventeenthCenturie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0),如今凡是對莎士比亞的戲劇、詩歌文本進行詳細勘校、注釋的,都離不開這部書。

        ⑤中國學(xué)界有譯“黑膚女郎”“黑暗夫人”,似乎都有問題。1609年的四開本中,第9行和第10行重復(fù)出現(xiàn)的eyes(“眼睛”),一般認為是錯排,可能傳抄錯誤,也可能是莎士比亞本人的筆誤,眾說不一。有的版本把第一個eyes校為brows,如Colin Burrow所編牛津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與詩歌全集》等,國內(nèi)譯本辜正坤譯的是“雙眉”,屠岸和梁宗岱都譯成了“頭發(fā)”。參考Hyder Edward Rollins’sANewVariorumEditionofShakespeare:TheSonnets(I.Philadelphia:J.B.Lippincott,1944), pp. 324-325; Stephen Booth’sShakespeare’sSonnets,EditedwithAnalyticCommentary(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7),pp. 436-437; Colin Burrow’sWilliamShakespeare:TheCompleteSonnetsandPoems(Oxford World’s Classics. The Oxford Shakespeare.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p. 634; G. Blakemore Evans’sTheSonnets(The New Cambridge Shakespea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st ed., 1996),p. 244; 梁宗岱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第129頁;屠岸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第127頁;辜正坤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第255頁。

        ⑥希臘神話中專事嘲諷的擬人化形象,有兩個故事載《伊索寓言》之中。在文藝復(fù)興時期,假借他的口舌,批駁暴政,后人用來借古諷今,鞭撻不平。在舞臺上,他就是一個笑星而已。參見: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mus.2019-01-29。

        ⑦凡本文所引莎士比亞漢譯除《十四行詩》以外,皆以朱生豪主譯《莎士比亞全集》(11卷)(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8)為準,文中只注明幕次與場次,以下不再說明。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白浆一区二区免费看 | 在线播放草猛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999久久66久6只有精品|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在线|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94|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视频| 女人下面毛多水多视频| 人妻精品丝袜一区二区无码AV | 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熟女激情50路| 国产欧美性成人精品午夜| 精品香蕉久久久爽爽| 国产在线AⅤ精品性色|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久久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五月婷婷俺也去开心| 精品91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午夜时刻免费入口|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91青青草在线观看视频| 手机看片自拍偷拍福利|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放荡人妻| 久久综合五月天啪网亚洲精品|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不卡一区在线视频| 女同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少妇饥渴偷公乱a级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欧美色妞影院| 日本高清不卡二区三区| 玩弄白嫩少妇xxxxx性|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