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熹
前兩天,有同事帶孩子來公司上班。5歲的小男孩長得憨厚可愛,嘴巴還特別甜,一口一個“姐姐好!”午休時,我提出想帶他去買點(diǎn)零食。他很想去,又怕媽媽不讓去。吃零食的時候,還跟我說,不要告訴媽媽。
其實(shí)孩子的內(nèi)心很單純,也很敏感,他們會特別在意大人的看法。在零食和媽媽之間搖擺,孩子心里也很糾結(jié)。
只是,對待孩子“吃零食”這件小事,父母真的需要如臨大敵嗎?
網(wǎng)友董小姐家的大寶一直“照書養(yǎng)”,3歲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外面的零食。但是有一次帶孩子出去玩的經(jīng)歷,卻讓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
那天,草地上有一些孩子在野餐,他們開心地享用棒棒糖、薯片、可樂……不知道什么時候,大寶偷偷溜到那幾個孩子附近,撿起他們?nèi)釉谝贿叺氖砥樱钩鲆恍┧樾?,正要往嘴里塞?/p>
媽媽條件反射一樣地沖上前,搶下了他手里的袋子,馬上命令他離開。大寶崩潰大哭,抓著她的手一頓亂咬……場面一度失控。當(dāng)時董小姐感到胸口就像被巨石堵住一樣,特別難受。
孩子天生是有好奇心的,越反對,越阻止,越是好奇。經(jīng)常吃不到,還會對某種零食產(chǎn)生特殊的情結(jié)。得不到的永遠(yuǎn)是最好的,這大概就是心理學(xué)上的“匱乏感”吧。
表妹提起她小的時候,爸媽不給零花錢,不讓吃零食。后來初中上了寄宿學(xué)校,她感到整個人都自由了。她在學(xué)校從不吃食堂的飯,生活費(fèi)全都用來買各種零食和飲料,整整三年。
后來長大工作了,還喜歡囤積各種巧克力、牛肉干、堅(jiān)果。寧愿零食放到發(fā)霉、過期扔掉,也受不了一丟丟零食匱乏的感受。并且,只要有人動了她的零食,她就會焦躁不安。為了這個“心病”,她甚至找過心理醫(yī)生。
童年沒有被滿足的愿望,烙在心上,長大后留下了一個似乎永遠(yuǎn)也填不滿的大洞。喜歡吃零食,是一個小孩子再正常不過的欲望。正常的需求被壓抑,引發(fā)長大后各種奇奇怪怪的行為和表現(xiàn)。
欲望只能“疏”不能“堵”。適當(dāng)?shù)貪M足,父母和孩子才能皆大歡喜。
很多大人不能理解,為什么零食對孩子的吸引力那么大?表面上看是孩子愛吃零食,其實(shí)反映的是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
“好奇心”的需求。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經(jīng)常有父母會開玩笑:我家孩子一進(jìn)超市,就像老鼠掉進(jìn)了米缸,什么都想要。面對五花八門的零食,有幾個孩子能抵抗住誘惑呢?孩子出于本能,想要摸一摸,嘗一嘗,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吃零食能讓孩子開心,在飯菜之外,嘗試不一樣的,也是一種生活樂趣啊。
沒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快樂有很多種,“ 吃零食”只是其中一種。
自主意識的需求。兩三歲開始,孩子的自主意識就開始萌芽。他們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想對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權(quán)?!拔蚁胍约赫f了算!”面對吃零食這件事,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們希望自己來決定,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時候吃。要求吃零食,是孩子在用行動表達(dá)他的自主意識。孩子說要吃,你總是不給,跟他對著干。表面上也許孩子會暫時服從,但是也有可能會激烈反抗,家庭沖突不斷,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人際交往的需求。昨天晚上,上小學(xué)的女兒跑來找我:媽媽,可不可以給我十塊錢?我問:你想買什么嗎?女兒開始支支吾吾,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的追問下,女兒說出她想要的是某種網(wǎng)紅糖。她怕我不同意,還加上一句:班上的同學(xué)都在吃?;ハ喾窒砹闶常切∨笥呀煌姆绞胶蜏贤ǖ氖侄?。別人有的,自己也想要。就像分享玩具、交換各種文具用品一樣,和朋友一起享用某樣?xùn)|西,似乎樂趣就會翻倍。
在吃零食這件事上,被父母用心對待的孩子,他們的感覺是被愛的。
嚴(yán)防死守,不如主動提供。
閨蜜分享了一個吃零食的策略。每次兒子想吃零食,她就會準(zhǔn)備好一個那種分格的小餐盤。一半裝常備的健康零食,比如堅(jiān)果和水果;另一半裝可以偶爾嘗試的,比如兩顆巧克力和一塊夾心餅干;如果不夠再加上一瓶酸奶。
另外,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前,她也會準(zhǔn)備一些比較健康的零食,主動讓孩子帶去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主動提供的方法,可以減少孩子接觸外面“不健康”零食的機(jī)會。
如果孩子在外出時看到某樣想吃的零食,大部分情況下,她都會平靜地買下。在吃零食這件事上,她從不和孩子較勁。奇怪的是,慢慢地孩子也沒了好奇心,哪怕家里堆了很多零食,也不會主動去吃。
閨蜜說,一個平時對零食有滿足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吃,才不會特別眼饞。
不限制吃,但會限量
零食遭到普遍“吐槽”的,主要就是它的高鹽、高糖、高飽和脂肪。處于身體發(fā)育期的孩子,零食的攝入量一定要注意控制。
有網(wǎng)友說,吃零食方面,他家采用的是二八法則:保證孩子日常飲食中80%的食物都是營養(yǎng)豐富的,然后適當(dāng)給他一些“不營養(yǎng)”的食物。既保證了孩子健康成長,又滿足孩子的口腹之欲。
其實(shí)除了非常不健康的零食,比如央視315晚會上剛曝光的辣條,路邊攤上的烤腸,以及那些容易引起過敏的食品,一切沒有生產(chǎn)日期、成分說明、印刷模糊、包裝粗糙的食品,等等。孩子什么都可以吃,只要控制好量。
大一點(diǎn)的孩子,我們可以和他們商量少吃一點(diǎn)。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孩子,也會更愿意聽取我們的建議。
零食能治愈的不僅僅是童年
沒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當(dāng)小孩子的時候,回想一下,童年的幸福時光,是不是好多都和零食有關(guān)?
主持人李艾曾說過:小時候家里窮,但媽媽還每周豪氣地給我買一包杏脯肉解饞。后來,40年過去了,每次回想起來,那些和媽媽一起搶零嘴的時光,都構(gòu)成了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
愛孩子,就是看見并尊重孩子的需求。當(dāng)孩子滿懷期待地接過你遞給他的零食,小心翼翼咬了一小口:媽媽,真好吃!你看著他心滿意足的神情,那一刻,他好像擁有全世界。永遠(yuǎn)獨(dú)一無二不可替代的事物:這就是童年的回憶。
帶著孩子去體驗(yàn)零食的快樂,巧克力的快樂,薯片的快樂吧。然后告訴孩子,快樂有很多種,“吃零食”只是其中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