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中央電視臺、教育部力推的“開學第一課”,被“娘炮”一詞擊中。國人指責捧出這樣“柔弱”“娘氣”的小鮮肉,究竟要為中國的青少年樹立怎樣的形象。隨后,新華社“狠批”,人民日報“力頂”,一時間輿論界好不熱鬧。
“娘炮”之熱議,在百度上留下千萬條搜索結果,足見關注面之廣、關注人數(shù)之多。毋庸諱言,中國男性青少年性格中的“剛性”弱化,“娘氣”上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一問題,其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日青少年“夏令營較量”時就被炒得沸沸揚揚,這次以“開學第一課”為導火索被再次“引爆”。在中小學,我們不難看到這些現(xiàn)象:學習上,男孩普遍沒有女孩刻苦;衛(wèi)生值日,男孩普遍沒有女孩認真負責;遭遇困難或危境,男孩多表現(xiàn)軟弱,選擇逃避;集體活動中,也鮮見男生主動照顧女生。再看看男孩的打扮:長發(fā)、長甲、戴飾,“娘氣”十足。許多家長反映,懶是男孩在家中的常態(tài),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對父母的辛勞熟視無睹……顯然,這一令人憂慮的問題,需要教育去直面。
所謂男孩的“陽剛之氣”,是他們在所擔當?shù)纳锖蜕鐣巧袘械膭傂蕴刭|(zhì),包括堅強的性格、剛強的氣質(zhì)。這種特質(zhì)與女性的“柔美”相對,形成差異,展現(xiàn)男性的生理和心理優(yōu)勢,表現(xiàn)在敢于為先、冒險、擔當、抗壓,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等方面。中國男孩陽剛之氣的整體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
從社會層面分析,一是“重男”觀念的影響。這種傳統(tǒng)觀念導致家庭對男孩看得過重,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過于優(yōu)越,被照顧的“力度”過大,該自己做的事被包辦代替,少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體驗。二是缺少勞動和運動體驗。勞動和運動能促進人類體質(zhì)的進化和意志的優(yōu)化,而在城市化、智能化的今天,游戲、微信等每一款App都在搶奪孩子們可能的運動與勞動時間,使得他們參與勞動和運動的機會越來越少。
從家庭層面分析,一是父親教育缺失,當下大部分的家庭,父親因為事業(yè)等因素,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而男孩勇敢、果斷、堅強、理性、豁達等性格特征,往往受父親教育的影響。原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說,“父愛的缺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空洞,任何政府都無力填補”,由此帶來的后果就如同美國婚姻與子女教育研究專家麥道衛(wèi)所說的“缺乏父愛的男孩會成長為危險的男人”。二是家庭對孩子的關注,更多地集中在學業(yè)成績上,忽略了必要的個性培養(yǎng),一切為學習“開路”,寵養(yǎng)慣養(yǎng)似乎都是在情理之中,助長了男孩子的“娘氣”。
從學校教育層面分析,一是學校的體育運動弱化,中小學生運動會少見有3,000米以上的長跑項目,各個項目均難再創(chuàng)記錄。二是目前中小學女教師居多,從教師身上獲取“男子漢”氣質(zhì)的機會相對減少。三是在應試壓力下,學生學習負擔沉重,少有時間在實踐活動中磨煉自己。四是安全問題仍是懸在學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學校害怕承擔風險,過于謹小慎微,稍微“冒險”的活動都被取消,起不到培養(yǎng)學生頑強、勇敢、抗壓、耐挫等品質(zhì)的應有作用。五是缺乏針對男孩意志品質(zhì)培養(yǎng)的相應教育課程,針對男孩性格培養(yǎng)教育的研究也少之又少,教育力度明顯缺乏。
基于以上分析,中小學男孩“陽剛之氣”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問題。對此,我有如下的理解與建議:
第一,國家與社會應站在提升民族素質(zhì)、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戰(zhàn)略高度去認識中國男孩陽剛之氣缺失的問題,并加以應對。梁啟超先生曾呼吁“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辜鴻銘先生有“中國男人是家畜”之論,他說中國男人天生是gentleman(紳士),而西方男人則是wild animal(野獸)。百年過去,中國男人似乎更“gentleman”。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環(huán)境下,我們可以借鑒日本等國家的有益經(jīng)驗,發(fā)揮舉國體制之優(yōu)勢,以“國家工程”推動之,加強趨勢研究,進行科學規(guī)劃,分步實施,力爭在十到二十年的時間見成效。
第二,重塑全民運動意識,大力推動青少年體育運動。早在1952年,毛澤東提出要“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喚醒了中國人的體育意識,推動了全國性的體育熱潮。在改革開放40年后的今天,我們?nèi)匀恍枰@種廣泛的、深層次的動員。學校要更有擔當,除開足體育課與課外運動課外,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fā)長跑、攀巖、越野、野外生存等多項運動,培養(yǎng)男孩堅韌意志;每學期的軍訓可以適當加大難度與強度。政府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這些培訓課程的基地建設。
第三,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學業(yè)上提質(zhì)減量降難,讓學生有更多參與運動和實踐活動的時間。兒童教育專家孫云曉說“應試教育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應試教育的惡劣影響??v觀國外,芬蘭學生上學背的多是體育器材,而我們的學生背的則是沉重的書包,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同時,社會和學校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以求改變家長的育兒觀念,改變對男孩嬌慣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創(chuàng)設更能培育男孩性別角色的家庭環(huán)境。
第四,男孩的自我覺醒和自我發(fā)奮。美國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在自己后頸兩側紋上“know your rights”來提醒自己的兒子。的確,男孩要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明白自己的角色—從體質(zhì)到精神的定位,從個體到社會的擔當,“陽剛”是男孩的標配,“堅強”是男孩的別名,而撐起社會的責任是男孩的義務,正如《大宅門》主題曲“平生多磨礪,男兒自橫行,……有情有義有擔當,無依無傍我自強,這一身傲骨敲起來錚錚地響”。這是我們對男孩陽剛氣質(zhì)的期待,希望每一個男孩都能成為頂天立地的中國男兒。
2010年網(wǎng)友朱方清評價玉樹地震遇難的香港志愿者阿福時說:“所謂真正的男子漢,就是有所血性,有所秉持,有所操守,有所追求?!屔诔姜M隘自私中變得寬廣有力,在不斷升華中更有意義和價值……”中華民族在期盼每一個中國男兒都能成為未來民族大任的擔當者!
【柴松方,廣東省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副校長,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谷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