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元 劉花弟
摘 要:數(shù)以萬計的“海昏侯”墓葬文物驚煞世人,關于其墓葬文化解讀需要更多研究和探討。本文通過簡要分析“?;韬睢蹦乖嵛奈锷系镍P凰造型紋飾和雁魚燈造型特征,解讀圖案背后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及形式美原理,為現(xiàn)代設計應用提供了材料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有利于后人進一步了解漢代文化,更有利于?;韬钗幕谒囆g作品中得以應用。
關鍵詞:?;韬钗奈?紋飾造型;文化解讀
一、鳳凰紋飾
鳳凰的圖案元素在眾多出土的?;韬钅刮奈镏写罅砍霈F(xiàn),主要集中于漆器、玉器。這些鳳鳥特點主要是鳳凰圖形充分意象化,不遺余力的流露出形體的動感和氣魄,表達線形的速率,以及變化的形式,圖案宏偉而不彪悍,與漢朝時期強盛的國力不謀而合,表現(xiàn)出大國的威嚴。其另一個明顯特點是,它會按照不同類別的載體運用而采用與其形象貼合的造型,比如說當時漆器上描繪的鳳凰圖案、墓葬出土的錦帛上描繪的鳳凰圖案、與青銅器上的鳳凰圖案都呈現(xiàn)出具有特色的差異之處。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玉佩飾也有著其精妙之處。綜上所述,漢朝的鳳凰圖案具象紋飾具有渾厚穩(wěn)重,形式多樣的特點;抽象的紋飾又更加注重創(chuàng)新表達作者與使用者的內(nèi)心寫意。
?;韬钅怪械镍P凰紋飾形象是典型的漢代風格。從文化的角度上來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繼楚緒和道家思想的普及,使得漢代的社會風氣與精神文化中具有濃重貴玉、崇鳳的文化基因,這成為漢代玉鳳紋流行的動因。它象征著權利與威嚴且能鎮(zhèn)壓妖魔污穢,又能是仁義道德的代表,還是引魂升天的使者。這些都反應出鳳凰在當時社會的審美情趣和實用動能。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風氣與宗教信仰的高度統(tǒng)一。由于政權的穩(wěn)定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在漢朝都有著顯著的發(fā)展。不僅僅是鳳凰,其他的瑞獸祥鳥也都普遍出現(xiàn)在當時的各種工藝品與建筑當中。但是鳳凰這一能代表民族信念與能帶來吉祥的神鳥還是在當時的紋飾應用當中還是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雁魚燈造型紋飾
?;韬钅怪谐鐾恋那嚆~器數(shù)量眾多,有成套出土的編鐘、博山爐、鹿鎮(zhèn)以及著名的雁魚燈。雁魚燈的造型是典型的漢朝風格,整體造型飽滿形體勻稱,雁雙腳站立,足上有蹼,背部身體兩側(cè)有翅膀,尾巴短而上翹脖頸袖長,喙夸張的張開叼著一直肥碩的魚,細節(jié)之處精妙絕倫美輪美奐,燈上的雁與魚均有生動的神韻,表達出了剎那間魚被雁捉住的驚慌場面和雁獲得魚后回頭一瞥的得意神情。鴻雁銜魚這類具象的表達手法,把漢朝燈具獨有的柔美典雅、鬼斧神工的神韻展現(xiàn)得極盡描摹。由于當時的生產(chǎn)力低下自然條件的不足,雁魚燈的造型,也是通過自然中物競天擇弱肉強食來表達人們追求強大、 向往安康的思想愿望,寄托了人們對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憧憬的情感。整盞燈由雁首與頸(連魚)、雁身、燈盤、燈罩4部分組合而成。魚身與雁頸連接為一體,采用子母口的方式與雁身連接,魚身和雁身體內(nèi)都是中空的,燈盤為圓型里面有兩道圈沿,一側(cè)裝有燈把用來控制燈盤的轉(zhuǎn)動,與雁背上的口相連接固定。燈罩是兩塊圓弧形的擋板組成,兩塊擋板連接在燈盤的卡槽上,其功能有調(diào)節(jié)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還能開關閉合。由于魚身和雁的身體都是空心的,點燃燈油或白蠟后產(chǎn)生的油煙都被燈罩罩住,不會亂飄。古人在雁腹中倒入一些清水,煙塵可溶入水中。除此之外,雁魚燈的每個部分都可自由的拆裝,方便揩拭和清理煙塵。1992年山東臨淄出土一件高35、盤徑21厘米的西漢晚期雁足燈,燈盤為圓形凹槽,直口,淺槽,平底,內(nèi)有三個錐形燭釬。盤底的一側(cè)是雁足形狀的燈柄,雁足三個腳趾朝前,剩下的一趾變形成圓型在后,站立在梯形的燈座上。該器物采用寫實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造型生動逼真,特別是對足蹼的刻劃極為細致,使實用與審美得到了較為完美的結(jié)合,體現(xiàn)出較高的藝術價值。
雁自古以來便是吉祥、誠信、仁愛、智慧、至死不渝的象征。從周朝開創(chuàng)婚姻禮儀之后,男方向女方家提親,若是得到應允后,男方便會正式向女家納“采擇之禮”,古代規(guī)定要送大雁。因為大雁是候鳥,秋天會從北方往南方飛春天又會從南方往北方飛,一來一回絕不失約。而且雁為終身的一夫一妻制,不論是雄鳥或雌鳥任意一方死亡另一方絕不會另尋他歡,就算淪為孤鳥也會從一而終至死不渝。象征著男女雙方忠貞的愛情。雁群在遷徙飛行時成行成列或“一”字或“人”字,但領頭的都是成熟的老雁,年輕的雁飛的再快也絕對不會趕到老雁的前頭,這象征著恭敬謙卑之意。雁為群居動物,雁群中的壯年會主動承擔照顧無法覓食的老雁。絕不會拋棄任何一位成員。這象征著仁愛。魚在我國古代盛行的圖騰崇拜。在許多年畫、窗花、泥塑等傳統(tǒng)民間工藝中都經(jīng)常出現(xiàn)。因為魚”與“余”同音,取年年有余的寓意,象征財富與吉祥。魚的繁殖能力特別強,一次能產(chǎn)成百上千枚魚卵,符合中國傳統(tǒng)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期盼。自古便有鯉魚躍龍門的神話故事,據(jù)說鯉魚躍過龍門之后便可幻化成龍升天。這就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與其同時期的還有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滿城縣竇綰墓的長信宮燈?,F(xiàn)藏河北省博物館。燈體通體鎏金,此燈的造型是一位跪坐的宮女,她左手托著燈盤,右臂上舉,著廣袖內(nèi)衣和長袍,衣袖和燈罩相連為一體。宮女溫和,舉止端莊,專心致志,小心翼翼地捧燈侍奉著主人。銅燈通體皆用鎏金裝飾,富麗輝煌,華貴優(yōu)美的風格正與貴族生活環(huán)境相呼應。此燈讓人驚嘆的不只是它的外形與神韻,它對消除煙霧和灰塵的技術以及其與外形巧奪天工的結(jié)合至今也讓人匪夷所思。這類帶煙管燈分為單煙管和雙煙管兩種,“長信宮”銅燈屬于單管型,宮女右臂高舉,袖口為燈頂,肘部可以拆卸,整個右臂與燈罩上方的煙道相通,燈火燃燒釋放出的煙可進入煙道,以保持室內(nèi)清潔,十分科學。燈罩是兩塊圓弧形的擋板組成,兩塊擋板連接在燈盤的卡槽上,其功能有調(diào)節(jié)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還能開關閉合。
由此可見,漢代的制燈技術已經(jīng)達到一個相當?shù)母叨?,設計師將燈具的造型與功能完美的結(jié)合,同時與使用者的身份和環(huán)境貼合,還具有高度的環(huán)保意識,在照明設計上提出了可調(diào)光的概念,設計理念非常超前?;仡^再看雁魚銅燈,飽滿流暢的造型,怡然自得的神韻,高超的制作技藝,古樸又華貴的紋飾,正是體現(xiàn)了漢代博大、雄渾的時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