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王冬
旨在探究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和國外品牌的認知、態(tài)度以及消費情況的變化,《環(huán)球時報》旗下環(huán)球輿情調查中心聯合環(huán)球網與《生命時報》在歷經5年縱向研究后,于2019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之際發(fā)布市場調查報告,國產品牌整體上贏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好感。
中國品牌正面印象不斷增加
本次報告的數據主要通過環(huán)球網以在線調查方式采集,調查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總體認知情況以及對國產、國外品牌消費行為層次,收集的數據樣本超過3萬份。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正面印象逐年上升。2019年最新數據顯示,89.8%受訪者對國產品牌的整體印象持正面態(tài)度,對國產品牌的“正面印象凈值(即印象較好方面的值減去印象較差方面的值的結果) ”顯著增長。從2015年的22.8%,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83.8%。同時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負面印象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32%降到2017 年的9.8%,2019 年則降至6%。
在調查中,超八成受訪者認為最近一年對于國產品牌的印象比之前更好。此外,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美譽度凈值(報告將“品牌聲譽與品牌質量的相稱度”定義為美譽度,美譽度凈值指相稱水平減去不相稱水平的凈值) 整體上升,從2015 年的2.0%躥升至2018 年的62.9%,但在2019年下降至60%。
調查還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聲譽與實際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質量相稱的認可度依然處在高位。
國產品牌優(yōu)勢逐漸凸顯
在對國產品牌的認可度逐漸增加的過程中,消費者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國產品牌的優(yōu)勢與不足。
調查將品牌特性分為價格、質量、服務、科技含量、原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性、文化內涵和企業(yè)商業(yè)道德7個方面,在各方面評分中,國產品牌在質量上得分最高,為70.7分;價格方面以69.8分緊隨其后。隨著國產新興科技產品的更迭,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科技含量滿意度較高,得分為67.9。不過,消費者也表示國產品牌在原創(chuàng)性、商業(yè)道德和文化內涵方面表現還不盡如人意。
報告對比2015年至2019年的研究結果發(fā)現,受訪者對“國產品牌產品符合國際統(tǒng)一標準”的認可度逐年提升,2015年受訪者認同“標準一致”的比例僅有29.3%,2019年該比例已上升至58.7%。消費者對國產品牌使用國際統(tǒng)一標準的信心度逐年顯著提升。
十佳品牌均為國產,華為居首
此次調查還針對服飾箱包、鐘表珠寶首飾、酒類、汽車、快餐連鎖、乳制品、信息家電產品、互聯網服務、戶外運動、教育十大消費領域,評出了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十佳品牌。結果顯示,消費者心中的十佳品牌均為國產品牌,其中華為高居榜首。
在這一榜單中,綜合類互聯網購物支付品牌,淘寶、京東、天貓、支付寶依次位居第二至第五;小米成為中外信息家電產品中另一上榜品牌,排名第六;在媒介資訊方面,環(huán)球時報新媒體端成為唯一上榜品牌。此外,青島啤酒和張裕紅酒也位居十佳之內。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14日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過去5年中,從政策方面看,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得到國家重點扶植;從行業(yè)層面看,阿里、騰訊、京東等企業(yè)大力推進相關業(yè)務的發(fā)展,加上互聯網企業(yè)近年密集上市,整個行業(yè)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移動支付對生活各個領域深度滲透,引發(fā)不錯的用戶體驗,這最終推動了消費者對電商和移動支付行業(yè)的好感度。
“過去5年是中國電子產品市場消費升級、產品升級的時期,”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在2015年前后,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和通信企業(yè)開始將前一時期的技術積累轉化為產品科技競爭力,在研發(fā)與設計水平助力下,逐步在國內市場挑戰(zhàn)外國品牌的優(yōu)勢地位,最終提升了國有品牌的形象。
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信任度逐漸超越國外品牌。被問及“更信任國產品牌還是外資品牌”時,近四成受訪者表示更信任國產品牌,三成受訪者對于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給予同樣信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