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突出重圍:《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的文學史觀及其意義

        2019-03-15 14:57:17
        安康學院學報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進化論新文學言志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周作人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也頗受非議。他一生著述豐富,不僅是現(xiàn)代散文的一代宗師,在翻譯文學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他眾多的著作中,有一本講述新文學史的小冊子或許并不太引人注目,但其中所蘊含的自成一家的文學史觀卻值得我們不斷地思考與探究。這本小冊子就是《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大體上是1932年周作人在輔仁大學做講演的記錄。同年9月,此書經(jīng)北平人文書店印刷發(fā)行,內(nèi)署“周作人講校”,封面書名由沈兼士題簽。這次講演的成書及出版并非周作人原有的計劃,講演匍一開始,他就說道:“現(xiàn)在所定的講題是‘中國的新文學運動’,是想在這題目之下,對于中國新文學運動的源流,經(jīng)過,和它的意義,據(jù)我自己所知道所見到的,加以說明?!盵1]1后來決定將這次演講記錄出版時,又在該書“小引”中說道:“所講的題目從頭就沒有定好。仿佛只是關(guān)于新文學的什么之類。既未編講義,也沒有寫出綱領(lǐng)來,只信口開河地說下去就完了,到了講完之后,鄧恭三先生卻拿了一本筆記的草稿來叫我校閱?!盵1]1于是,才決定“公之于世,就正大雅”。照此說法,此書的出版似是機緣巧合,所講主意系無根據(jù)的“杜撰”。不過在“小引”中,周作人解釋了這“杜撰”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其長期思考的結(jié)晶:“公安派的文學歷史觀點確是我所佩服的,不過我的杜撰意見在未讀三袁文集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了。”[1]2并擺出了其意見的根源:“這是從說書來的,他們說三國什么時候,必定首先喝道:且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覺得這是一句很精的格言。我從這上面建設起我的議論來,說沒有根基也是沒有根基,若說是有,那也就很有根基的了?!盵1]3因為講演的即時性,講演實際沒有按初定的計劃走,根據(jù)成書的情況,定名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由“運動”到“源流”,所涉及的研究對象及范圍依然是新文學,只不過把主要內(nèi)容放在了探索新文學的“根源”之上。

        據(jù)周作人日記記錄,這次講演一共八次(2月25日,3月3日、10日、17日、31日,4月14日、21日、28日),但是成書時分為五講:一、關(guān)于新文學之諸問題;二、中國文學的變遷;三、清代文學的反動(上)——八股文;四、清代文學的反動(下)——桐城派古文;五、文學革命運動。另“附錄”二:一個是周作人1930年所作的《論八股文》,另一個是《沈啟無選輯近代散文鈔目錄》。《中國新文學的源流》開啟了中國新文學源頭的中國化,將新文學的源頭上溯至晚明,認為中國的文學史是兩種潮流——“言志派”和“載道派”,兩派此起彼伏,不斷交錯的歷史。“五四”以來的新文學并非斬斷傳統(tǒng)破天荒的頭一回,只是對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的明末公安竟陵派的一次文藝復興,胡適的“八不”主義復活了公安派的文藝主張。新文學乃是文學潮流更替中,“言志派”的又一次勝利。不同于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中鮮明的進化史觀,《中國新文學的源流》是一次歷史循環(huán)論的復歸,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以下筆者將從三個角度來探究《中國新文學的源流》所蘊含的獨特的史學觀念、文學觀念及其在特定時代的價值與背后的文化品格,以期對這部“獨辟蹊徑”的小書作一點淺薄的解讀。

        一、史觀——循環(huán)論的突圍

        美國學者菲利普·巴格比認為“歷史”由三個方面組成:“一是發(fā)生過的涉及、影響眾人的事件,二是對于這些事件的講述(口頭的,或文字的),三是講述者對于歷史事件持有的觀點,他在處理這些事件時的觀點、態(tài)度、方法。”[2]前兩個方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歷史”,后一方面則是人們對于客觀歷史的主觀看法,也就是“歷史觀”。文學史,首先是一種歷史。文學史觀,則是書寫者對歷史的選摘,闡釋及所提出的見解?!吨袊挛膶W的源流》一出版,引起議論最多的就是它對中國文學史理解為“言志”與“載道”循環(huán)往復,犬牙交錯的精彩論斷。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家觀點,很多研究者都認為這是一部極具個人特色的文學史論。歷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3],意思就是說:“每一個歷史判斷的基礎(chǔ)都是實踐的需要,它賦予一切歷史以當代史的性質(zhì),因為無論與實踐需要的有關(guān)的那些事實如何年深月久,歷史實際上總面向著當代的需要和實際”[4]。無論歷史學家們?nèi)绾螆?zhí)著地靠近歷史、觸摸歷史,他們的認知總是不可避免的烙著自身所處時代的印記,他們的理解也不可能超越此時此地的限制。歷史不可能完全地被還原,他只是作為一種個人心靈的外化形式存在并發(fā)展著。史的當代性和主觀性的強調(diào)告訴歷史是由某個人的理解建構(gòu)起的一整套形式。周作人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并不避諱此書的個人化,作者只是“偶然標舉,意不求全”,我們就更不該去“求全責備”,何況本體意義上的歷史本就難逃主觀意圖。

        歷史循環(huán)論并非由周作人首創(chuàng),而是一種古老的歷史觀念。中國戰(zhàn)國末期的鄒衍曾提出“五德終始”說,西方古代也有類似的觀點。自嚴復翻譯了郝胥黎的《天演論》,將進化論引入中國,逐漸就形成了新的進化的歷史觀念,歷史循環(huán)論作為帶有神秘宿命論色彩的歷史局限性黯淡了下來。在西方,從生物層面出發(fā)的進化論快速發(fā)展為社會進化論,并形成了諸多進化論思想體系。在中國生根發(fā)芽的則是以海克爾、斯賓塞為代表的機械進化論,這種進化論帶有絕對化的傾向?!熬唧w說來,中國式的進化論思想,就是世界歷史是直線進步的,新的比舊的好,后來的比以前的好;在這個社會上,適者才能生存,落后就要挨打;進化的榜樣就是處于強勢文明曾征服過我們的西方社會。”[5]“五四”倡導的民主、科學倏忽而過,進化論真正在中華大地上扎了根,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受進化論的影響,文學史上一直有兩種風氣:一是以“五四”為界,之后的叫“新文學”,之前的叫“舊文學”,今天的總比昨天的好,現(xiàn)代的也無條件優(yōu)于古代;二是我們的文學進步的彼岸就是西方文學,西方文學是我們追趕的對象,以西方的價值為標準?!拔逅摹币詠?,我們劃分文學史階段為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文學體裁的劃分也代之以小說、散文、詩歌與戲劇。胡適在1919年5月發(fā)表的《歷史的文學觀念論》中就曾提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這樣的灼見。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中講述古文學如何在歷史中一步步走向僵死、衰亡,繼而得出新文學是歷史的潮流、時代的要求?!霸谒摹栋自捨膶W史》,他以為白話文學是中國文學唯一的目的地,以前的文學也是朝著這個方向走,只因為障礙物太多,直到現(xiàn)在才得走入正軌?!盵1]18這些都體現(xiàn)著那個時代對進化論的接受,其精神內(nèi)核都是在強調(diào)在線性歷史的發(fā)展順延上事物呈前進趨勢。

        在進化論已深入人心的時代,通過對歷史的精心剪裁建構(gòu)起循環(huán)的歷史形態(tài)并成功解讀歷史,不能不說是一次對進化論的挑戰(zhàn)。新比舊好、西比中好,這一自進化論伊始就不言自明的“真理性”話語體系也并非固若金湯。周作人將新文學的源頭上溯至晚明,對公安竟陵派的文學主張大加贊揚,在舊文學的領(lǐng)地重塑著新文學的“前身”,新文學只是一次“文藝復興”。身屬“學衡派”的歷史學家張蔭麟在對《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評價中說:“吾人若以循環(huán)之觀念為導引以考察人類史,則每可得驚人之發(fā)現(xiàn),此則吾所確信不疑者。試舉最近一極佳之例。周作人氏在其《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指出我國文學史上有兩種思潮之交互循環(huán):其一為‘詩言志’之觀念,其二為‘文以載道’之觀念。吾人若將中國文學史分為下列諸時期:一、晚周;二、兩漢;三、魏晉六朝;四、唐;五、五代;六、兩宋;七、元;八、明;九、明末;十、清;十一、民國,則單數(shù)諸朝悉為言志派當盛之世,雙數(shù)諸朝悉為載道派當盛之世。按諸史實,信不誣也?!盵6]雖則循環(huán)論取歷史整體中突出之處,有將歷史簡單化,忽略歷史內(nèi)部復雜因素的弊病,但更應引起我們重視的是在普遍已相信進化論的時代,此書卻以循環(huán)論成功解讀了歷史。在自成一家之言的背后有現(xiàn)實根基作依據(jù),正因如此,才會在當時引起廣泛討論。筆者認為循環(huán)論的突圍意義不在于證明循環(huán)論的正確性,而是要對進化論提一點疑問,用科學的懷疑精神考證進化論的“一面之詞”。畢竟無論在什么時代,“眾口爍一”都是文化萎靡的表征,百家爭鳴、多歧為貴才是題中應有之義。

        二、文學觀——揚“志”絀“道”

        毫無疑問,《中國新文學的源流》最具價值的觀念就是:“言志派”與“載道派”兩種潮流的起伏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文學史的變遷,新文學是對明末“言志文學”公安競陵派文學態(tài)度與主張的復興?!把灾尽迸c“載道”是周作人用以表述個人文學觀的核心概念,作者的態(tài)度就是張“言志”而絀“載道”。這兩個術(shù)語出自中國傳統(tǒng)文論,“詩言志”一語最早見于《尚書·堯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7],志是詩人內(nèi)心的理想、抱負?!拔囊暂d道”最早出自宋代周敦頤的《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8],多指以文學為工具或手段來宣揚儒學。將中國文學史概括為“言志”與“載道”二元交錯,是將歷史簡單化、扁平化了。不過,周作人所謂“言志”“載道”的背后是其主張“文學自主論”的文學觀,只取兩者的思想性,其在學理上的文體性區(qū)別被選擇性棄置。在周作人的觀念里,“言志”就是“獨抒性靈”“革命的”“個人化的”;而“載道”則是在“言志”的對立面,是“宣傳的”“遵命的”“集體功利主義的”。一則只為抒發(fā)一己之情,另一則以文學為手段、為工具。

        周作人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這樣評價公安派的文學追求:“他們的主張很簡單,可以說和胡適之先生的主張差不多。所不同的,那時是十六世紀,利瑪竇還沒有來中國,所以缺乏西洋思想。例如從胡適之先生的主張里面減去他所受到的西洋影響,科學、哲學、文學、以及思想各方面的,那便是公安派的思想和主張了?!盵1]23且不論文化能不能夠隨意的“減去”“加上”,對公安派“言志”的褒揚是不言而喻的了。那么,周作人如此看重的公安派的文藝主張及其文藝實踐究竟是何面目?公安派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袁中郎《敘小修詩》說:“……其間有佳處,亦有疵處。佳處自不必言,即疵亦多本色獨造語。然予則獨喜其疵處,而所謂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飾蹈襲為恨,以為未能盡脫近代文人習氣故也?!盵1]23他們反對擬古、模仿,要求以有“本色獨造語”為佳。脫出前人窠臼,拒絕對古代的盲目崇拜。在具體實踐中,這些散文形式多樣,長則幾頁,短則幾行。內(nèi)容包括山水游記、哲學玄思、墓志銘、題畫、回憶等?!秳蛑袊膶W史》中對晚明小品文的創(chuàng)作論述道:“非正式寫作,不是為了實現(xiàn)政治、哲學、文體三者合而為一的‘古文’的古老抱負。這些‘小品’表面上是一種自我貶損的名稱,卻對個人生活經(jīng)歷的小小歡愉津津樂道。雖然形式各異,他們卻共有一種否定性的姿態(tài),安于自己‘小’的地位:這些精英人士的作品,根本就不關(guān)注科舉考試、政府事務、政治問題?!盵9]這些“小品”共有一種隱逸的名士氣派,他們只在自己的園地中關(guān)注花鳥蟲魚,不問世間紛亂。正如周作人對于文學的態(tài)度:“文學是用美妙的形式,將作者獨特的思想和感情傳達出來,使看的人能因而得到愉快的一種東西”[1]2,“文學只有感情沒有目的。若必謂是有目的的,那么也單是以‘說出’為目的?!盵1]13文學就是文學本身,以作家抒情為要義,除此之外,不應把文學作工具和手段來宣揚何種道?!把灾尽钡摹拔膶W自主論”自周作人民國十一年即1922年發(fā)生文學上的轉(zhuǎn)向以來就成為其堅定不移的文學立場。

        按照周作人對文學的定義,“載道”派將文學作為載道的工具行徑簡直與“文學”背道而馳。回到歷史語境,1930年代正值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普羅文學”和“左翼文學”興盛之時,直接要求文學為現(xiàn)實政治服務,用文學宣傳革命思想是他們的宗旨。周作人曾在1930年3月11日的《金魚——草木蟲魚之一》中,不無嘲諷地談及當時興起的左翼文藝:“幾個月沒有寫文章,天下的形式似乎已經(jīng)大變了,有志要做新文學的人,非多講某一套話不容易出色”[10]。以“言志”自詡的周作人自然看不上拿文學作工具的“載道文藝”,稱向左翼轉(zhuǎn)向的作家是“投機趨時”。當代學者高恒文認為周作人此書“意在從文學史的角度批判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的左翼文學運動背離了‘五四’新文學的‘言志’的文學傳統(tǒng),是謬種流傳?!盵11]羅崗在《寫史偏多言外意——從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看中國現(xiàn)代文學觀念的構(gòu)建》中說:“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被眾多‘言外之意’環(huán)繞著、簇擁著,成為一個不堪重負的歷史文本?!盵12]無疑,周作人批判“文學工具論”是站在文學無功利性的立場上,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正文之后附錄《沈啟無選輯近代散文鈔目錄》選公安派、竟陵派名家作品為小品文的興盛也是在為“言志小品”廣而告之了。一文從理論上論證,一文從實例范舉,周作人的主張得到了林語堂在上海的熱烈呼應。旋即,在京滬兩地掀起“性靈小品”的熱潮,林語堂創(chuàng)辦的《論語》 《宇宙風》 《人間世》都是以小品文為主,成為一時潮流。

        關(guān)于文藝的獨立性,在四十年代左翼文學與京派文學的論戰(zhàn)中重又成為熱點話題,不過這是一個不可能辯得清的話題,“言志”與“載道”都自有其生存空間。即使周作人也稱“言志”與“載道”在歷史上是此起彼伏的關(guān)系,并不稱一者蓬勃,一者消亡。堅持“文學自主論”的以己立場為己聲張,是在“載道”的世道為自己爭得一些話語權(quán),在“載道”強勢話語的壓抑之下,實則多元話語依然成為不少人的堅持,并終將浮出歷史地表。事實上,越是在民族存亡的時刻,國民越發(fā)需要的是一些幽默感與閑適觀來慰藉血跡斑斑的心靈。有的文學具有普世價值、樸素情懷,能夠穿越時空,這是縱向的維度;而有的文學也許只具有短暫的記錄意義,但在那個真實的歷史場域,療愈過人們的心靈,鼓舞過人們的斗志,這是橫向的維度??v橫交錯,才是歷史和人文本身的存在狀態(tài)。

        三、尋根與現(xiàn)代

        在歷史觀一節(jié)曾提到,《中國新文學的源流》開啟了中國新文學源頭的中國化。將新文學的起始點上溯至晚明,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尋找到了文學歷史變遷的動力。與其他人將西方文學的影響作為新文學興起的重要因素相異,周作人引領(lǐng)我們將眼光轉(zhuǎn)回歷史深處,尋找新文學的魂牽之處?!拔逅摹币恢币詠肀灰暈榉磁褌鹘y(tǒng)的,追求現(xiàn)代的。在周作人的話語中,“五四”新文學的動力竟來源于古往今來“言志”“載道”兩種文學潮流的交錯中具有革命性的“言志”派的復興,“五四”重又和傳統(tǒng)文學密切聯(lián)系了起來。周作人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認為主張“白話文學”“文學運動”和胡適“八不主義”的新文學,與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和“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的明末公安派在根本方向上是一致的,只是比之多加上了一些西洋科學哲學思想而已。他在書中斷言:“今次的文學運動,其根本方向和明末的文學運動相同?!盵1]57把新文學所受的外國影響貶斥到“只不過”輕輕略過,而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的晚明公安派則成了“根本方向”,其觀念的“著眼點似乎更傾注在將‘五四’肇始的新文學看作中國文學自身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環(huán),即從中國文學史自身內(nèi)部來考察‘五四’新文學的生成原因和動力來源。這一點周作人在《關(guān)于現(xiàn)代散文》中說得更加清楚:‘新文學在中國的土里原有他的根,只要著力培養(yǎng),自然會長出新芽來’”[13]。

        這種從中國文學自身去尋找源頭的想法,在當時以西學為尚的新文學內(nèi)部無疑是獨樹一幟的。周作人將新文學的源頭上溯至16世紀后半葉,著名的海外漢學家王德威將新文學的出發(fā)點上移至19世紀中葉,并提請研究者們注意促成中國文學現(xiàn)代化的歷史條件中中國文學自身所具備的“另類現(xiàn)代性”。雖然兩位的出發(fā)點不同,但殊途同歸地一并將眼光投向了中國文學本身。一般認為,現(xiàn)代性是一個兼具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時間上,現(xiàn)代性是一味突進的,空間上西方成為現(xiàn)代性的典范。照此說法,“‘現(xiàn)代性’終要成為一種渺不可及的圖騰,在時間、理論以及學術(shù)場域的彼端,吸引或揶揄著非西方學者”[14]7。但是王德威認為:“現(xiàn)代性的生成不能化約為單一進化論,也無從預示其終極結(jié)果……抵達現(xiàn)代性之路充滿萬千變數(shù),每一步都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guān)鍵?!盵14]8在歷史進程的特定時刻,無數(shù)的現(xiàn)代性可能進行了激烈的競爭,結(jié)果并不一定是那些可能性中最佳的一個,只不過最后的那一個恰好經(jīng)受住了時間無常的考驗。不同于把“現(xiàn)代性”當成是舶來品或西方?jīng)_擊下的產(chǎn)物的說法,王德威強調(diào)這種現(xiàn)代性指的是一個文學傳統(tǒng)內(nèi)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性,屬于一種文化“內(nèi)在轉(zhuǎn)化”的過程。所謂“內(nèi)在轉(zhuǎn)化”,是一種文化面對另一種文化的刺激時,一種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型的過程,不過這種轉(zhuǎn)型促生的現(xiàn)代性,與其說僅僅是外來沖擊所強加的,不如說是內(nèi)在因素重組的結(jié)果。這種重視本土資源的現(xiàn)代性闡釋,意味著“五四”及其后續(xù)的“現(xiàn)代文學”在本土可能有更深層次的動因。周作人將“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對接,為現(xiàn)代文學尋根究源,將傳統(tǒng)從被歐化標準放逐的荒地打撈了回來。在全盤背棄傳統(tǒng)的“五四”,是否也帶著那些曾經(jīng)一味追逐西化的“游子”對“現(xiàn)代”的疑慮與“文化之根”的尋覓呢?!

        四、結(jié)語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將反進化論的歷史觀、“文學自主”的文學觀,以及本土尋根的現(xiàn)代焦慮擺上了臺面,而這個臺面上此刻正上演著進化的線性時間觀、文藝為政治服務、摒棄一切傳統(tǒng)匯聚一堂的時代戲。周作人突破重重包圍,對歷史作出了別具一格的解讀。他不盲從也不缺席,將自己的文藝觀納入整個中國文學史的洪流之中,隨著歷史的起伏而波動。

        猜你喜歡
        進化論新文學言志
        語言、文學與認同:論臺灣新文學的“跨語實踐”
        言志為本
        中華詩詞(2022年4期)2022-12-31 06:22:04
        魯迅的“立人”與中國新文學“為人生”創(chuàng)作理路
        言志說及其詩歌史上的體現(xiàn)
        中華詩詞(2020年1期)2020-09-21 09:24:52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0
        歸鄉(xiāng)喜若狂——進化論誕生背后的故事
        科學(2020年6期)2020-02-06 09:00:04
        達爾文與進化論
        托物言志,表情達意
        品牌進化論
        《胡適·魯迅·莫言:自由思想與新文學傳統(tǒng)》序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偷拍| 香蕉色香蕉在线视频| av草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麻豆成年人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浪潮|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77亚洲精品www| 国内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欧美激情区| 性色av手机在线观看| 蜜桃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女同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美女不带套日出白浆免费视频 | 黄色a级国产免费大片|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日韩人妻美乳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资源|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专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黑人巨大videos极度另类 | 中文字幕文字幕视频在线|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同性男男黄g片免费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人妻|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日韩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自产拍a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