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春華
健康長壽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但是真正壽過期頤的人還是少數。這就讓我們對于高壽者懷有一種崇拜之情,希望通過學習他們的養(yǎng)生經驗,讓自己也實現(xiàn)長壽的目的。而在古今的長壽者群體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高僧長壽所占的比例很高。為什么高僧得以長壽呢?這成為現(xiàn)代人很感興趣的話題。
高僧是德行崇高之僧伽,他們都是堅持素食的倡導者。高僧是佛教信徒,他們弘揚佛法,勸導世人行善積德,而吃肉屬于傷害動物行為,歷來被佛教禁止。為了保證人體的營養(yǎng)需要,高僧的飲食搭配主要以大米、面粉、豆制品、玉米、蘑菇、竹筍等為主食,并配以蔬菜、水果等副食品。大米、面粉、豆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質是植物蛋白質,比動物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此外,素食相對比較好消化,給胃腸帶來的負擔較小,更容易保持脾胃健康。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高僧們終生都不飲酒,避免了酒精對身體的毒害。清淡的飲食,正好與現(xiàn)代養(yǎng)生提倡的低鹽、少油、限酒飲食原則不謀而合。
當代百歲高僧禪莊法師堅持素食,倡導積善成德,在任何困境中都初心不改,百歲以后仍思維敏捷,當別人問他的長壽之道時,他微笑著說:“一是堅持素食,二是飲食清淡?!?/p>
佛教有“遁入空門,四大皆空”之語,要求佛門弟子的生活要清心寡欲,因為只有清心寡欲,才能六根清凈。拋開宗教含義不談,如果站在養(yǎng)生的角度來看,這是有益身體健康的。保精養(yǎng)氣也是同樣的道理,保精養(yǎng)氣只有在清心寡欲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
西晉117歲高僧佛圖澄百年傳法,一生清凈,晚年受到皇帝的封賞。他把封賞的物品分賞給其他僧人,自己一點也不留。正是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清心寡欲,佛圖澄達到了保精養(yǎng)氣的效果,最終實現(xiàn)了長壽目標。
喝茶除了能夠靜心,它還有三種好處:第一是能夠提神,可以讓僧侶坐禪時不打瞌睡;第二是消滯助消化;第三是能抑制情欲。自古以來,幾乎每一位高僧都等同于“以茶修道”的高人,無論世道多么險惡,他們都在寺院這處清凈的世界里吃齋念經,在寺院內種茶制茶。他們在種茶、制茶的勞動中活動了筋骨,在長期的喝茶中收獲了健康。尤其是對于茶葉的研究,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推動了我國茶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播。
此外,長壽高僧都反對好逸惡勞。自古以來,許多寺院都自種糧食,過著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當代高僧虛云和尚100歲的時候,還和寺院內的僧侶們一起種茶、制茶,后活到120歲。期間,有人向虛云討教養(yǎng)生之道時,他總是微笑著回答:“不好逸惡勞,堅持以茶修道,壽命自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