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昌平
民政工作的服務對象在基層、工作重心也在基層;政策落實在基層、工作成效也體現在基層。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為全面加強新時代基層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各種矛盾和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基層民政工作的服務對象數量和需求呈現出多元化、不斷攀升的發(fā)展趨勢,給新時代基層民政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和問題。而在當前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關鍵時期,新時代基層民政服務能力的強弱不僅直接關系到民政服務對象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做好新時代基層民政工作,需要民政工作者的共同探索。筆者就此提出幾點建議。
探索用工新形式,充實基層民政工作力量。一是全面分析本地域和本地區(qū)實際情況,結合地域特點和需求,探索出適合本地區(qū),并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條件相適應的用工方式。適當借鑒使用已探索出來的成功經驗,例如,明確鄉(xiāng)鎮(zhèn)民政機構、跨部門統籌使用機構編制、政府購買勞務派遣服務等等。在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經辦人員力量配備的基礎上,在機構編制條件約束的情況下創(chuàng)新用工方式,以緩解應對基層民政部門工作任務日益繁重與人員力量不足的矛盾。二是健全完善選人用人的激勵機制,快速提升干部隊伍素質。推進基層民政干部隊伍建設轉向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yè)化趨勢。將年富力強、文化水平高、具有開拓進取精神且作風好、熱衷于做群眾工作的優(yōu)秀中青年干部,選拔充實到基層民政工作崗位上來。通過行之有效的優(yōu)勝劣汰機制,縣、鎮(zhèn)兩級嚴格實行基層民政工作人員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績效掛鉤機制,激勵敦促鎮(zhèn)(街道)工作人員和村(居)民政專干提升工作績效。
創(chuàng)新服務新模式,提高基層民政工作服務效率。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模式。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新模式,切實加大民政業(yè)務工作信息化系統建設,依托政府公共服務網絡建設,不斷強化基層民政信息系統建設。建立覆蓋縣(市、區(qū))、鎮(zhèn)(街道)、村(居)三級的基層民政網絡服務平臺,實現民政服務網上辦公,推行“一網通辦”,切實提高基層民政工作服務效率。力爭讓網絡信號多跑路,辦事群眾少跑腿,優(yōu)化流程,方便群眾。將基層民政工作人員從技術含量低、重復性強的工作和其他事務中擺脫出來,將更多精力和時間投入民政專項業(yè)務工作中去,切實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創(chuàng)新搭建新平臺,滿足基層民政服務能力需求。一是以完善城鄉(xiāng)社區(qū)治理和加強鄉(xiāng)鎮(zhèn)政府基層服務能力建設為契機,建立健全“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基層民政公共服務平臺,著力提高為民服務效能。圍繞提升基層民政服務能力,進一步健全完善民政服務體系,依托便民服務中心(政務大廳)新平臺,確定基層民政服務新職能,切實做好群眾服務工作。二是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打造基層民政標準化科室,為民政服務對象提供干凈、便捷、舒心的辦事環(huán)境。根據基層民政的權利職責清單,全面梳理業(yè)務辦理事項,明確辦事流程、辦理時限、辦理人員、所需材料,辦理人員實行A、B角色服務,并在標準化科室內上墻公示,讓基層民政辦事群眾對所辦業(yè)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由誰辦、需要準備什么資料、什么時限能辦成,既對辦事人員形成監(jiān)督,也為群眾提供便利。
基層是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的基礎平臺。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進一步通過切實加強基層民政服務工作,將黨中央、國務院對民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身邊。作為基層民政工作者,要積極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用愛民之心破解基層民政工作中遇到新問題,用新作風、新理念、新成效讓人民群眾真切體會到新時代基層民政干部和民政工作的新境界、新變化和新作為。
這匹馬陪著王勝林15年來往于麻風村,現在暫時要由他的妻子前往麻風村了
麻風村的老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