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真
一個很偶然的因素,我接觸了《教師的自省》一書。應該說,《教師的自省》不是一本教育名著、也不是教育經(jīng)典之作,它只是眾多猶如過江之鯽的教育著作中的一本而已。但是,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它值得一讀,至少讓人感覺不是文字垃圾。
這本書的全稱是《教師的自省:課堂教學中8個無意識而致命的錯誤》,其基于課堂教學提出了前瞻性的觀念、觀點,給時下沉迷于課改的教師以當頭一棒,課改不只是先進理念的運用,它恰恰最需要的是教師對細節(jié)的處理、對無意識行為的糾正,而這些也是課改最需要的,也往往是教師所忽略的。
其實,隨著閱讀的深入,我仿佛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影子;原來,該書所指出的8個錯誤,也是眾多教師的共性。對教師的共性問題做一針砭式的分析,真的很切合實際、時弊,自然能夠引起普通教師的共鳴了。
《教師的自省》全書分為八章:被遺忘的課堂主角——教師越主動學生越被動,是誰關閉了課堂的門——課堂變成了講堂,完美課堂下的虛假——課堂內(nèi)涵的流失,“例子”的不當使用——教材的不正確使用,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教師語言的無意識傷害,在似懂非懂之間——不能學有所得的課堂,熱鬧下的虛假與繁榮——缺乏實效的活動組織,不應有的失誤——錯誤對待課堂中的錯誤??粗@些章節(jié),我想到了這些無意識的錯誤何嘗不在我身上?
在新課程改革中,大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一些無意識的教師主導還是存在,從而導致了“教師越主動學生越被動”。于是,“你們必須聽我的”、“不遺余力地講解”、“頻繁地啟發(fā)代替點撥”、“給學生咀爛了的知識”之類的錯誤也就自然而然的發(fā)生了。其實,在教育中,我有時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出現(xiàn)這些情況,例如遇到學生議論紛紛的見解時,一句“你們必須聽我的”的話語終結了這些有趣的探討,看到學生凝思的樣子,于是“頻繁地啟發(fā)代替點撥”,等等。
在新課程改革中,隨著多媒體的運用,大家對于課堂完美的追求似乎越來越濃,當世人對完美課堂的訴求越來越強的時候,也就有了“完美課堂下的虛假——課堂內(nèi)涵的流失”。于是出現(xiàn)了“多媒體的濫用”、“添加了一些不被認可的教學流程”、“缺乏獨立的教學思想”、“讓學生鉆進教師的設計”之類的錯誤。其實,一節(jié)課企求完美是不現(xiàn)實,只能追求相對地唯美?!白寣W生鉆進教師的設計”之類的完美是不符合新課程的理念的,課堂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區(qū)別在于遺憾的多少、深淺,讓學生配合教師的完美其實是偽完美。我在課堂教學中也犯了類似的錯誤,一度以追求完美為標尺,現(xiàn)在我明白了應該以學生為本,而不是其它。
此次新課程改革中,大家對活動組織似乎非常重視,但是一些活動為了活動而活動,缺乏實質內(nèi)容和有效性,于是,“熱鬧下的虛假與繁榮”也就成了大家關注的一個話題。是的,在課堂教學中,“他為啥從沒有發(fā)過言”就不再是危言聳聽的話語,“合作交流的無序狀態(tài)”也成了完美課堂的心病,許多課堂教學改革逐漸顯現(xiàn)出“雷聲大雨點小”的弊端,更多時候,公開課、優(yōu)質課成了“嚴密組織的課堂劇”。其實,我在教學中為了追求課堂的進度,往往忽視了一些疏于發(fā)言的學生,為了實現(xiàn)課堂的完美,合作交流僅僅走過場,教學儼然成了課堂劇。
在《教師的自省》一書中,類似的課堂錯誤比比皆是,雖然這些錯誤有時很難說得上是原則性錯誤,但是這些錯誤如果累加的話,往往成為課堂教學的硬傷,成為教學失敗的歸因。
讀著《教師的自省》,仿佛變成了“我的自省”,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自己的影子。感覺這些課堂瑕疵在自己身上若隱若現(xiàn)、在教學中經(jīng)常顯現(xiàn),不是一些高高在上的教育理論,也不是簡單集萃的教學案例,而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一本教育力作。一本書,能夠給自己一定的啟發(fā),這就足夠了?!督處煹淖允 ?,確實給了我深深反省的平臺,使我能夠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做一返璞歸真式的反思、反饋、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