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林
山有山的高度,山有山的溫情與神韻。朝朝暮暮,憑欄凝望,疊彩山與我于深情中對視。冥冥中,我感到,我們之間有著某種內在關聯(lián)似的。
假如天氣晴好,多情的云彩常常飄逸在疊彩上空,或團繞,或挑逗,或戲謔歡顏,姿態(tài)萬千;即便連日陰云不開,或大雨滂沱,疊彩山給我以莊重,迷離身姿。
漓江日夜纏繞住疊彩山體,看不盡,覽不盡,愛不盡,撫不盡,流不盡。漓江舔著山的神經,日夜演奏山喜愛的戀歌,山因此昂奮,一份剛勁、柔和交織的感動在心間翻滾激蕩。
未抵山腳,不知從哪傳來一陣陣鶯鶯繞梁歌聲,時而細長悠遠,時而激越,時而低沉,時而渾厚清亮,隨江風飄溢。募然間,仰見山腳一座酷似石屋的洞穴,若干位翁翁老者聚在一起,有教習舞蹈者,有歌唱者,有吹笛,拉二胡者,一派其樂融融景象。
一位白發(fā)老者,以深情、洗練、空明透亮的音質在歌唱,唱的是一首叫《共筑中國夢》的歌:
雄偉是山的夢,蔚藍是海的夢……
搞笑的是,只有兩位觀眾,一位老者,和老者懷中的嬰兒。嬰兒閃亮著一雙大眼睛,靜而癡迷地傾聽著。顯然,嬰兒對音樂的敏感度比爺爺強。嬰兒忽然手舞足蹈,大拍雙掌,數次欲掙脫爺爺懷抱,奔向地面,均無法奏效。
多少次,或踏青,散步,或觀潮覽勝,來到疊彩山腳下。一次次地來,從未想到過登山,更沒想到過對山進行某種形式采訪,問問氣勢滂沱的疊彩山的感受,問問山在想些什么,沉默和思考些什么。包括過去,現(xiàn)在,未來。我知道,歷朝歷代,多少文人騷客,飽學之士游歷到此,觀摩名崖詩刻,賞識風景,暢享漓江,吟詩作賦,誰曾想過對疊彩山進行采訪?我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底氣,竟敢提采訪二字?
山亦如人,具多重性格,亦具多重命運,我相信,以疊彩山的剛強,堅忍,溫順,豁達之個性??墒挛镉邢灿斜?,曾經,日本強盜一九四四年那場對桂林的入侵,造成罄竹難書的傷害,侵略者罪惡的炸彈大量往桂林這塊神圣土地砸下,疊彩山的骨胳神經遭炸裂,心在流血、體在流血,疊彩山眼里充滿仇恨的怒火至今沒有熄滅……我能感受得到,疊彩山飽含深情的眼中淚水未干,因為侵略者至今未對其罪行予賠償與道歉。
我走著,看著,想著,一陣陣的生命喜悅涌向胸間,如同漓江對疊彩山的親吻撫摸,撫摸山的身體,感觸山的生命體征,探知山的活躍、興奮與心跳。疊彩山熱愛生命,包括長在身上的竹木,藤蔓,花草,及一切生命元素,甚至每一滴懸掛于崖石間和樹葉花草上的露珠。
仰頭發(fā)現(xiàn),木龍洞上座落著一尊喇嘛式石塔,塔身筆挺,堅毅而曠達,肅穆而端莊,表現(xiàn)出勇士般的品質與氣質,日夜守望著漓江,為自己,為漓江奉獻一份職守,一份熱能。
宋人題刻:覽風帆沙鳥,群峰擁翠,江流如畫。詩意鏡頭的捕捉與描寫,揮灑錦秀江山的氣場與雋永。
明朝陳于明《木龍洞石壁》題詩:“逶迤江路洞天開,奇峰排空擁翠來,水石參差當檻出,亭臺高下自天栽?!?/p>
數級臺階后,展現(xiàn)出一幅更為生動鮮活的畫面,一叢叢蔥蘢的羅漢竹,棕梠樹,鐵杉,老虎芋,齊身亮相。廊前一座假山端座清池里,碑刻:桂林山水甲天下,字體蒼勁,雄文快筆。
池后登山路途,徐霞客攀登時,有如此形容:石萼聳發(fā)……意指山勢鱗巡怪異奇特。
古人多于道途設亭臺樓閣,絕壁間,多遺寶墨:字字如金石泉聲,涓涓流淌,古韻溢香。“江山會景處”讓人想到山的縱橫聚合;晚唐詩人元晦,于四望山,筑亭,稱銷憂亭,此亭雖早已消弭于歲月煙塵,游人卻日見有增。
疊彩山,彩的是山石,那仿如染色的石塊,好像璣珠翠玉,層疊相加,光怪陸離的山石聞名于世。懸崖壁間“玉疊蓬壺”巨幅題詞,意指蓬萊、方丈、瀛洲仙島景屬,仙氣隱然。題詞者王名鶴,曾任廣西征蠻大將軍;而清人李少蓮,感受疊彩山翠色,詩曰:嵯峨怪石倚云間,洞銷煙霞六月寒。我到登臨花正好,憑欄指點幾回看。
沿石級上,見“疊彩亭”,有聯(lián)云:
風景大文章流水潭煙空萬里
古人書畫汗香猶在,古人腳窩淌水溢香,古人的回眸立于峰壁之上。越山、四望山、仙鶴峰、明月峰,為億萬年前的海底石,升出海面后,仿如綢緞,彩色相嵌,十分養(yǎng)眼,疊彩山由此著稱。
山有摩崖石刻造像。明太監(jiān)傅倫建《望江亭詩》:山色佛云青,溪光照空碧,構亭倚風洞,超然適意。
一巨型洞穴涼意嗖嗖,清初變法家康有為曾在此講學;陳毅將軍題詞: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字字墨香,字字襟魄,字字體溫。
山道間,望江亭看兩江四湖風光,滿山桂樹蔥郁,于金秋花盛時節(jié),香氣飄逸。諸多植物們搖拽多姿,乖巧多情,它們的笑靨,令我有忍俊不禁出挑逗之意,它們卻急速地別過臉去,似與我斗氣,細思之,是風的作用,風不喜我,我錯怪親愛的植物們了,不覺一陣自嘲,方卸心頭之愧。
終于登上峰巔,煞時,我感到山的熱情的同時,感到山的高度,感到我的渺小。俗話說,比山高的只有心,心比天高,是為不滿足也;山的高度可丈量,人心的高度在哪,人心的尺度在哪?可以延伸向大海無涯處,延伸向宇宙浩瀚之巔。反之,人的情懷是有尺度的,山水自然也有自身的尺度。我平生敬畏自然,每每聽到自然兩字,便情不自禁,神不由主,這是很小時候即養(yǎng)成。我身處在自然之巔,心靈處在自然之巔,乘風遨游,可稱快慰之極。
峰顛立一亭,亭檐草書:拿云亭。說來好笑,我竟把拿字讀成妙字,險些沒當眾念出聲來,否則,必遭嗤笑,就像有人把別墅之墅念作別野一樣。
雖字有念錯,但錯有錯的妙處,假如拿字確為妙字,妙在天境、地境,自然神境,風為音,聲為樂,音樂團簇,纏繞峰巔;而拿字亦有妙境,既含牽云之手,與云作伴,交云為友,乘云駕鶴,吸宇宙精華,幸莫大焉。
明月峰巔,360度觀景。俯瞰木龍湖,俯瞰王城,伏波山,塔山,南溪山,穿山,獨秀峰,老人山,侯山,俯瞰漓江自大堯山縱深處溢出。目力與心境同享受自然悠遠意境。無怪圣人有詩云:“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謂,登疊彩山亦不乏有此感覺也。
我理解高處不勝寒為何意了,山高易獨處,雨后,山的清幽如在夢里,在生命流里。
峰巔頂設有一小賣部,賣些飲料及小吃,解渴者,腹饑者燃眉之急。店家一口濃郁的全州口音,我素喜聽全州語音,素喜學全州口語,不問原因,只緣樂意。因此,特意買了一盒酥糖和礦泉水,解饞解渴,以示友情。
一棵榕樹栽種在山頂,樹葉發(fā)芽。新綠染枝,春意陣陣撲來,春天景色正以鋪天蓋地腳步匆匆趕來,榕樹似懷一腔破空之喜。
疊彩山熱愛生命,包括長在身上的竹木,藤蔓,花草,及一切生命元素,甚至每一滴懸掛于崖壁間和樹葉花草上的露珠??鄺啒?,苦椒樹,黃葉樹,野花椒樹,還有野麻類草本一干植物們,團聚在峰上吃著,住著,說著,笑著,悠然自娛,正所謂吃山靠山是也。
此番情境,不由令人想起,不僅我們人類喜爬山,植物也這樣,人在爬山,樹木在爬山,藤莽,花草都在爬山,以登高為樂,以運動為樂,諸般快慰,播種在山里,播種進崖縫里,山以博大胸襟照單全收,并以微笑饋贈光臨者。
前來山頂路途中,鳥話花香,樹木蔥籠,登山是對山的崇高景仰與敬意,亦是對自身心靈的敬意,登山是為心靈尋找攀爬點及落腳點,生發(fā)出一種近俯遠眺欣慰感,或對長天大地氣韻的吞吐與吸納。
山有山的境界,山有山的高度,山有山的感知系統(tǒng),興奮時,會產生沖動效應。或許它知道我會來,對它進行一次粗淺的采訪,而且知道我會踩在它的肩膀上,就像學習知識一樣,借助老師的授教,一步步提升自身文化積累,提升高度。
高聳的疊彩山,雄峙一方,遠眺八方??磻T了風月人生,看慣了山河更替變遷,看慣了江的興奮,城的興奮,道路的匆忙與興奮,樹木的悠閑與興奮,云彩與山峰的斯磨所產生的快慰般興奮,鳥語與天空對話的興奮。
登山是在丈量山的高度,丈量自身的高度,也在丈量自身情感情操的高度,人生品質,品德于丈量中,能與山相若,那么此行將給人生帶來無限收獲。此刻,我的游人朋友,你我丈量出自身高度了嗎?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