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連
少女一樣清純,夢幻一樣優(yōu)美的漓江,是桂林的漓江,也是中華民族的漓江!
作家王誠林的散文以飽滿的激情,清新活潑的筆調(diào),空靈跳躍的思維,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頗具個性語言的敘事風格,以近兩百公里漓江流域鄉(xiāng)村人文,城鎮(zhèn)風采,風物傳說,奇峰妙境為主體,抒寫城的個性,山的思維,江的悠悠情懷,花草的嬉鬧情緒,漓江的神秘傳說,人類足跡,一幅幅鮮活畫面,躍然紙上。比如《疊彩山》文,作家用這樣的筆墨寫道:“山有山的高度,山有山的溫情與神韻……”,這不僅僅是在寫山,更多的是寫出了山的個性,賦予了山以人文情懷,人性高度?!暗巧绞菍ι降木把雠c崇敬,是在丈量山的高度,丈量自身的高度,也在丈量自身情感情操的高度,人生品質(zhì),品德于丈量中,能與山相遇,那么,此行將給人生帶來無限收獲”。
又如《伏波山》文:“巖道東南壁之間,有數(shù)尊形制較大的造像,它們是釋迦牟尼佛的旃檀佛像、華嚴三圣像、西方三圣像及阿彌陀佛像。巖道西壁有兩尊宋代的造像,為桂林摩崖造像之冠。每一幅有每一幅血液流淌般的生動,每一幅有每一幅的思考,每一幅有每一幅的蒼桑面容,每一幅有每一幅的歷史價值”。
而在《平樂》篇抒寫唐朝詩人李商隱在平樂(古稱昭州)做官時,為百姓苦難揪心的悲憫情懷不惜慷慨解囊,為失學兒童捐資,讓百姓獲休養(yǎng)生息,復耕荒蕪田園,為此留下著名詩篇: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是何等樣的嘔心瀝血心境,何等樣的品格風范,何等樣的付出??梢韵胍?,那時的自然生存條件,交通條件,穿衣吃飯,夜間照明何其之艱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切的一切,李商隱遭遇了,體驗了,細致而博大的愛,綿綿如蠶絲般的愛付出了。宋人范仲淹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寫的是大胸襟與大情懷;李商隱之悲憫情懷,則讓人有痛徹心扉之感。一個為政者,為天下蒼生,為他人做到春蠶到死,蠟炬成灰”,讀之不由令人欷歔垂淚!而當寫到漓江的優(yōu)美時,作家這樣寫道:“我在船上,船在江上,水在天上。漓江———我生命的江,夢幻一般的江,打天上奔騰而來的江。山是江的夢,江是山的情人。江生于憂患,行于喜色與歡快。江的身上,浮泛著與眾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情調(diào);江,柔情似水,亦勇猛頑強,有時還會怒火沖天,頗含氣吞山河之態(tài)勢”。
作家王誠林親歷現(xiàn)場,細心觀察體驗,行文頗具時空穿越感。
歷史的漓江,現(xiàn)實的漓江,人文的漓江,可閱讀的漓江,充滿無窮魅力的漓江,頗具傳奇色彩的漓江,氣勢磅礴的漓江,詩意盎然,才華橫溢的漓江等等,在作家筆下,仿佛從歷史中走出來,從奇峰妙境中走出來……
讀文章,就是要讀出文章的藝術構(gòu)思,讀出思想,讀出意境,讀出認知高度,從中領略到漓江山水的無窮魅力。
王誠林為人真誠、豁達,亦如他的為文,清新爽朗,直抒胸臆,堅定而執(zhí)著。特別是近幾年,他在文學這一方天地勤懇耕耘,收獲頗豐,先后出版了多部著作,在業(yè)內(nèi)得到贊許和肯定頗多。或許,同時作為一個攝影家的王誠林,在用鏡頭看世界的同時,他在以不一樣的視角發(fā)現(xiàn)美,紀錄美,歌頌美的歷程中,對漓江有著別樣的認知和感悟,或許,他對這組以漓江為題的《巍巍漓江》抒寫,會讓讀者從中分享到作家王誠林對漓江的情感升華與認知度。
2019年元旦于南亭山房
(作者系桂林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