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柔
我出生在江浙,故鄉(xiāng)喚作大陳。聽長輩說,我們的祖先是從中原一帶遷移過來的,長途跋涉來到這里,憑著自身的勤勞與智慧,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大陳擁有悠久的歷史,建筑至今還保存完好。推開古老的木門,伴隨著一聲“吱呀”,能看見被風(fēng)侵蝕的木制把手泛著沉重的光。門檻被踏了又踏,已經(jīng)高低不平,走過青石板鋪就的長街小巷,腳下是雨水造就的坑坑洼洼。
這里有一座古老的宗祠,走進(jìn)最里面,陳列著祖先們的牌位。又高又寬的屋檐,使人看不到天空,不禁對宗祠產(chǎn)生了些許敬畏。走出里園,來到中庭,往周圍看去,是一片稍微開闊的空地,陽光直射進(jìn)來,灑滿庭院。正前方是戲臺,搭得不算太高,周圍的柱子雕刻得十分精美。
在這里,有時會聽到人們拉著二胡唱小曲兒。爺爺擅長拉二胡,興之所至也會跟老友們登臺拉上一曲。二胡厚重而悠長的音色吸引了我,我特別喜歡聽爺爺拉二胡。每當(dāng)二胡聲響起的時候,他的表情專注而柔和,完全沉浸在那黑漆漆的琴弓拉動的歲月里。戲臺的背后是宗祠的出口,向外望見一大片廣闊的天地。往前走是幾座石拱橋,扶欄的高度剛好讓人憑欄遠(yuǎn)眺,看向遠(yuǎn)處郁郁蔥蔥的樹林和澄清如鏡的溪水。廣場邊有幾盞街燈,精美的雕花攀上直挺挺的燈桿,讓人目不暇接……
大陳四周是高低不一的山,高山上長滿了樹。中間是開闊的平原,挨挨擠擠的陳列著民居建筑。每當(dāng)秋風(fēng)經(jīng)過大陳的山,這滿山翠綠便成了遍野橙紅。那橙紅色的,便是桔樹。這里的桔樹并不大美觀,在仲春初夏,它與一般的樹沒有過多的差別,不過是寬大的樹干和一簇簇的葉子罷了,它的身形遠(yuǎn)不如白樺、桐樹出挑,反而佝僂著身子,長年累月地耷拉著頭。到了秋分,它們卻會特別招人喜愛,滿樹累累桔子,把樹干壓得更彎了。爺爺也有一大片桔園,他會帶著我去摘桔子,常常是裝了四個大籃子也裝不完。
每當(dāng)我想起故鄉(xiāng),一段段美好的記憶便會涌入腦海。故鄉(xiāng)的人與物都令我難以忘懷。在我的心中,故鄉(xiāng)永遠(yuǎn)是一方美好的凈土,是我心靈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