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夢 ,杜金行 ,魏康康 ,廖江銓 ,張小瓊 ,陳 明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醫(yī)院 中西醫(yī)結合心內科,北京 100029)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低血壓是西藥治療AMI的禁忌證[1]。AMI后低血壓為AMI患者60d和1年死亡率的獨立影響因素,心源性休克是主要死亡原因[2,3]。
參麥注射液是根據(jù)明代醫(yī)家秦景明 《癥因脈治》中的名方“參冬飲”提取制備而成的中成藥注射液[4],由人參、麥冬組成,具有益氣固脫、養(yǎng)陰生津、生脈之功效,臨床常用于AMI后低血壓等危重癥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本文針對西藥聯(lián)合參麥注射液治療AMI后低血壓的文獻進行Meta分析,以期為臨床提供一定依據(jù)。
納入標準:(1)研究類型為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 (2)研究對象為AMI后低血壓者。(3)參麥注射液為試驗藥物,用法、用量、用時不限。排除標準:(1)除參麥注射液以外同時合并運用其他中藥口服藥或注射液的試驗。 (2)學位、會議論文;(3)對于重復發(fā)表以及數(shù)據(jù)雷同的文獻,保留發(fā)表時間最早的1篇。
計算機共檢索8個文獻庫:中國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中文生物醫(yī)學期刊數(shù)據(jù)庫(CMCC)、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VIP)、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Cochrane 數(shù)據(jù)庫、美國醫(yī)學索引Medline、荷蘭醫(yī)學文摘EMbase;檢索時間由建庫起至2018年12月止。
中文數(shù)據(jù)庫檢索以“參麥注射液”、“參麥注射劑”、“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壓”、“血壓下降”、“血壓降低”、“休克”為檢索詞,英文數(shù)據(jù)庫以“shenma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ypotension”為檢索詞檢索。
將檢索出的文獻題目及摘要導入NoteExpress軟件,由2位評價者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全文下載閱讀。存在分歧的文獻,由第三位評價者介入決定是否納入。通過Jadad隨機對照試驗治療評分法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主要包括隨機分組、分配隱藏、盲法、撤出與退出。
采用Cochrane協(xié)作網(wǎng)提供的RevMan5.3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指標分為計數(shù)資料 (二分類變量)和計量資料(連續(xù)型變量),二分類變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和 95%可信區(qū)間(95%CI)為療效分析統(tǒng)計量。連續(xù)性變量采用均數(shù)差、標準化均數(shù)差和95%CI為療效分析統(tǒng)計量。用卡方檢驗對納入的研究進行異質性檢驗,當組內各研究間無異質性時(P≥0.1,I 2≤5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當組內各研究間有異質性時(P<0.1,I 2>50%),分析異質性產(chǎn)生的原因,并使用敏感性分析處理,剔除質量較低的研究后對Meta分析結果的穩(wěn)定性進行評價;無法進行Meta分析的部分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Begg’s檢驗、Egger’s檢驗及漏斗圖進行發(fā)表偏倚的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
初次檢索出相關文獻107篇,最終納入10篇RCT文獻。文獻篩選流程圖見圖1。共547例受試者,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為290、257例。4篇文獻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6篇文獻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多巴胺。試驗組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參麥注射液。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納入的10個研究只提及隨機,未描述方法;1個研究[12]采用雙盲隨機法分組,但未明確雙盲隨機的方法;10個研究均未體現(xiàn)分配隱藏、均未描述受試者脫失與失訪情況、均未報告是否有選擇偏倚和其他偏倚來源。Jadad評分結果提示所納入的原始研究質量偏低,有選擇性偏倚的可能,但符合Meta分析條件。
2.2.1 升壓的有效率
圖2 升壓有效率的分析森林圖
圖3 多巴胺使用時間的分析森林圖
圖4 多巴胺使用最大濃度的分析森林圖
圖5 改善心功能有效率的分析森林圖
圖6 對住院期間死亡率影響的分析森林圖
6 篇文獻[7~9,12~14]報道了參麥注射液對 AMI后低血壓患者的升壓作用(涉及346例,治療組179例,對照組167例)。各研究間無統(tǒng)計學異質性(I2=18%)。Meta分析結果(圖2)示,加用參麥注射液對AMI患者血壓回升作用顯著[OR=3.95,95%CI (1.94,8.05),P<0.01]。
2.2.2 多巴胺使用時間
共有 3 篇文獻[5,6,8]記錄了多巴胺使用時間(涉及108例,其中治療組62例、對照組46例)。各研究間無統(tǒng)計學異質性(I2=0%),Meta分析結果(見圖3)示,加用參麥注射液可降低AMI后發(fā)生低血壓患者使用多巴胺的時間[MD=-12.36,95%CI(-17.86,-6.86),P<0.01]。
2.2.3 多巴胺使用最大濃度
2篇文獻[5,6]記錄了使用多巴胺的最大濃度(涉及72例,治療組43例,對照組29例)。各研究間無統(tǒng)計學異質性(I2=0%),Meta分析結果(圖4)顯示,加用參麥注射液可降低 AMI后低血壓患者使用多巴胺的最大濃度[MD=-0.71,95%CI(-1.1,-0.32),P<0.01]。
2.2.4 改善心功能的有效率
4 篇文獻[10,11,13,14]報道了參麥注射液對 AMI后低血壓心功能的影響(涉及142例,治療組73例,對照組69例)。各研究間無統(tǒng)計學異質性(I2=0%),Meta分析結果(圖5)顯示,加用參麥注射液可改善AMI后低血壓患者心功能[OR=3.42,95%CI(1.58,7.42),P<0.01]。
2.2.5 對住院期間死亡率的影響
2篇文獻[7,14]報道了參麥注射液對AMI后低血壓住院治療期間死亡率的影響(涉及118例,治療組60例,對照組58例)。各研究間無統(tǒng)計學異質性(I2=0%),Meta分析結果(圖 6)顯示,加用參麥注射液可降低AMI后低血壓患者的死亡率[OR=0.29,95%CI (0.09,0.87),P<0.0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西藥聯(lián)合參麥注射液較單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具有升壓、減少多巴胺使用時間和最大使用濃度、提高心功能、降低死亡率的作用,效果更好。對參麥注射液的臨床研究分析顯示,其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方面效果顯著,可改善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輸出量等心功能指標[15]。針對AMI,為防止心室重構、降低死亡率,本研究提示聯(lián)合使用中醫(yī)藥的可能性和依據(jù)。
中成藥注射液因其成分的復雜性,在臨床使用中爭議較多,報道顯示:參麥注射液使用中偶有過敏等不良反應[16,17],可能與藥物的制作工藝、存儲方式、患者年齡、用藥速度等相關[17,18]。
本研究納入均為中文文獻,未發(fā)現(xiàn)中國外的其他國家進行相關研究,可能造成分布偏倚。納入文獻10篇,無進行發(fā)表偏倚驗證的必要。所納入研究質量不高,存在選擇性偏倚、實施偏倚及測量性偏倚的可能,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進行高質量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為參麥注射液治療AMI后低血壓臨床使用提供更充分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