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李碩峰 余煒婷
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網絡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安全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而面對網絡上的虛假信息,大學生為主要的受害對象。因此,本文以大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其于學校中所遇到的虛假信息,從而分析網絡安全問題,對新形勢下的虛假網絡信息進行研究,并將大學生兼職與網絡安全問題進行連接,分析大學生接連受到網絡虛假信息迫害的現狀,分析受騙原因,為大學生建立一個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
關鍵詞:網絡安全 大學生兼職 虛假網絡信息
一、網絡安全現狀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社會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網絡安全事件。自從我國開始“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以來,其地位不斷得到提升,并逐漸成為我國的一項國策。2016年兩會中, “互聯(lián)網+”上升為國家政策。在我國科技部所公布的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的當中,網絡安全便是其一。社會逐漸意識到互聯(lián)網對于社會經濟、國家民生所產生的重大影響,為社會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網絡也成為了一些不法分子牟取巨大利益的場所,虛假網絡信息屢禁不止。而當前社會就業(yè)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較大,自主創(chuàng)業(yè)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不二選擇。而不少學生為了今后的創(chuàng)業(yè),便在校園中開始了自己的兼職生涯。大學生接觸較多的便是網絡,因此,網絡兼職成為大學生兼職普遍的選擇對象。工作較為輕松、任務較輕。薪酬較高的虛假網絡兼職信息不斷出現,盡管我國警方已經做出了諸多努力,但是依舊有大學生輕信虛假網絡兼職信息,為自己帶來了生命財產損失。面臨日益嚴峻的虛假網絡信息問題,我們有義務做出努力,營造安全的網絡華景,為大學生以及社會公眾提供真實的信息,使其免受網絡虛假信息的侵害。
二、進行調查研究
真實的信息需要進行社會調查,因此,筆者特意進行調查問卷進行研究。本次調查問卷以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因此,將大學作為調查問卷發(fā)放的主要地點。其中,調查涉及到多個專業(yè),多個年級,男女比例將近,其中有的學生從事過網絡兼職,有的學生則進行過校內兼職。采用多角度進行調研,發(fā)現很多大學生缺乏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方面的知識,對如何獲取報酬一知半解,無法在兼職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導致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失。大學生對于兼職知識的掌握令人堪憂,缺乏一定的專業(yè)技能,其權利在兼職的過程中不斷得到侵害,付出勞動卻沒有獲得成本,不利于大學生今后的個人發(fā)展,也會使大學生在畢業(yè)以后與社會進行接軌出現了困難。
三、學校應對虛假網絡兼職信息的對策
學校應成立專業(yè)的部門與外界用人單位進行聯(lián)系,學校作為學生與用人單位的媒介,整理兼職信息,為大學生提供鍛煉機遇較強、薪酬較高的兼職機會。同是學校應成立專門的網站,加強對學校周邊兼職信息的整理,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真實有效的兼職信息。學校應定期舉辦相應的講座,向學生講授有關兼職方面的知識,并將在網絡中常出現的虛假兼職信息在學校公告欄進行展示,防止學生上當受騙。并向學生講解如何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兼職,正確處理學習時間與兼職時間之間的關系。學校應成立專門的維權部門,其可由學校法學部門的學校組成,由專門的老師指導,當學生的權利受到侵害之后,維權部門將會幫助學生維護笨的利益,這樣,既可以保障學生的財產安全以及勞動權益,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政府應加強監(jiān)督措施以及打擊措施
我國政府的相關部門應擔負起自身的責任,加強對于大學生兼職的監(jiān)督工作。當前在哦大學生兼職領域當中,各部門之間的職責任務尚不明確,學生在權利受到損失之后,找不到專門的部門進行維權。因此,政府的相關部門應加強監(jiān)管功能,建立明確的法律制度,確定各部門之間的責任。例如,可以指派每一個部門的某一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大學生兼職維權問題,對大學生在簡直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給予法律保障。同時應加強對網絡環(huán)境的治理,加大對傳播網絡虛假信息的處理,從源頭上遏制網絡虛假信息的傳播。開展大范圍的網絡安全教育,使民眾不輕信虛假信息,使民眾具備一定的自我辨別能力,減小大學生網絡兼職受騙案件的發(fā)生。
五、結語
網絡以其便利性以及趣味性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正在逐步加深,所遇到的各種網絡虛假兼職信息也越來越多,解決此問題已刻不容緩。對大學生網絡兼職受騙進行研究,發(fā)現學生、學校、有關部門、社會都具有一定的責任。學生個人應認真學習相關法律,了解常見網絡兼職信息陷阱,提高法律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學??梢酝ㄟ^開展講座、發(fā)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加強防騙教育,并與正規(guī)單位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正規(guī)的兼職渠道;相關部門應明確職責、嚴格執(zhí)法,加大對網絡環(huán)境的清潔力度,減少充斥在網絡中的虛假兼職信息,同時開展全民網絡兼職安全教育,提高全網民的辨別能力和防范意識,降低大學生在網絡上查找兼職信息時上當受騙的幾率;社會媒體應加大對網絡兼職信息陷阱的曝光力度,加強執(zhí)法部門對網絡兼職信息陷阱的重視程度,利用輿論的力量打擊非法網絡詐騙行為,從而緩解大學生頻遭網絡兼職信息陷阱這一現狀。
參考文獻
[1] 守好網絡安全“北大門” 建設“數字龍江”新時代[J].奮斗,2018(14):30-36.
[2] 張詩淇.網絡安全法對青少年的保護意義[J].中國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2017(32):200.
[3] 張恒.筑牢網絡安全“防火墻”[J].當代貴州,2018(2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