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美竹
摘 要: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國家需要通過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各行業(yè)的行為,目的是為了防止違反經濟法行為的發(fā)生。當違反經濟法律時,國家會通過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方式對違反經濟法律的經濟主體進行處罰并整改。
關鍵詞:經濟法 經濟法責任 承擔形式
在我國,國家在協(xié)調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側重于保護社會經濟利益不受侵害,這就使得經濟法責任的劃分和承擔備受社會的關注。但我國現(xiàn)有的經濟法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獨立經濟法實施的機制,其主要的原因是我國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忽視了經濟法保護經濟體的重要性,所以國家應該以經濟體為本位,通過民法、行政法完善救濟機制,保護經濟體[1]。
1經濟法法律責任的基本概述
法律責任是指違反了法律所規(guī)定的義務,或者說通過不正當?shù)男问剑e誤的行使了法律規(guī)定的法律權利。在我國,經濟法責任只是一個管理范疇,是針對多元化的經濟發(fā)展形式,通過綜合判斷,從而讓經濟體明確經濟法中的責任與義務的管理方式[2],是特定的經濟主體違反法律所規(guī)定的必須要承擔的后果,在國家強制干預和宏觀的經濟政策下違反法律法規(guī),從而要承受的經濟法法律責任。經濟法中規(guī)定,當事人要基于自己所履行的責任下,承擔的與經濟活動相關的一些職責和義務,而不是經濟人造成后果后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和經濟上造成的重大損失[3]。
2經濟法法律責任的主要特點
2.1交叉領域的復合性
經濟法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是通過經濟基礎所決定的。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么樣的法律。經濟法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而做相應的變化,不然就不可能達到為經濟社會服務的目的。其本質作用和發(fā)生變化,都要受到社會經濟基礎的制約,法律和法律責任也是一樣,沒有經濟的發(fā)展就不會出現(xiàn)制約經濟人行為的準則,當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內容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它倆始終貫穿經濟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復合性。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法律制約著經濟人,所以法律責任的歸屬也就有一定的復合性。
2.2責任義務的不對等
法律責任與義務的區(qū)別是,責任是份內應該做的事情,帶有強制性。比如某個經濟實體違反了經濟法所規(guī)定的內容,國家相關部門對其處罰,這就是《經濟法法律責任》賦予國家有關部門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經濟實體并不是承擔怎樣的責任,就會享受到什么樣的權利,比如某企業(yè)繳納了本年的增值稅,這并不意味著企業(yè)能夠得到相關的服務,因此我們的錢財通過稅費的形式繳納給國家,并不能體現(xiàn)我們享受到的權力就多一些。大企業(yè)能夠享受國家大幅度的補貼等福利,而小企業(yè)要承擔各種稅收乃至捐雜稅,這就大大加重了小企業(yè)所承擔的責任。這就是不同的經濟體要承擔不同的義務,是不對等的。
3經濟法法律責任的承擔形式
3.1違約賠償損失
當違約時,賠償守約方的損失是法律責任的最主要的承擔形式。賠償損失能從根本上挽救經濟損失,其他的責任形式也可以轉化為損失賠償。賠償守約方的損失通常通過支付現(xiàn)金的方式來盡量彌補損失。如2018年3月5日河南某4S店在機動車銷售過程中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根據人民法院宣判,4S店在銷售過程中因單方面違約,沒有盡到責任,欺騙消費者,并賠償了消費者330萬元的處罰。金錢賠償時,如若違約人資金困難,也可以以物賠償,即可以用其他資產進行抵債。
3.2及時調整補救
當責任承擔出現(xiàn)嚴重問題時,違約方同守約方共同商議找出合理合法的方法,對守約方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賠償,及時做出補救調整的措施,減小自身的損失。當一企業(yè)的失誤導致另一企業(yè)利益損失時,隨后會采取合適的方法對另一企業(yè)的利益進行補救。最大程度上挽救本企業(yè)經濟利益的流出和繼續(xù)同合作方進行合作。如有些酒店因為管理上的過失,導致了客人的錢財以及貴重物品被盜,只有當酒店找到貴重物品或自行賠償時,才能夠妥善處理問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及時補救的措施最為穩(wěn)妥。
3.3轉讓履行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規(guī)定,當事人在無力償還合同債務的情況下,可以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償還合同中的損失。債務的轉讓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指債權人、債務人以及第三方簽訂債務轉讓的協(xié)議書,之后由第三方全部償還違約方因違約而欠下的所有債務。第二種:債務轉讓又稱為并存的債務承擔,指原債務人找到與他共同承擔債務的第三方,并沒有跳出履行的職責中,同第三方共同承擔債務。所以轉讓履行責任的方式有兩種,違約方會通過這兩種方式承擔違約所造成的經濟后果。如德國金泰戈爾有限公司于2017年租賃了中國瑞奇銷售公司的一棟樓房一年,在9個月后,德國公司結束了租賃,10月樓房起火,損失300萬元。因為租賃期未滿,在起火期間這棟公司仍然屬于德國公司,所以通過人民法院裁決,德國金泰戈爾公司向中國瑞奇銷售公司賠償了人民幣200萬元,其余通過價值100萬元的原材料進行支付。其中德國公司并沒有轉讓其責任,導致全額賠償了中方公司的損失。
4結語
經濟法是從國家大局出發(fā),具有國家強制力。經濟法中責任的承擔方式不僅只有以上幾種方法,在造成經濟損失時還有許多補救的方法,所以我們國家應該完善經濟法,因為經濟法是隨著經濟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需要國家制定明確的行業(yè)準則來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 方意.中國銀行業(yè)系統(tǒng)性風險研究———宏觀審慎視角下的三個壓力測試[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7(02).
[2] 劉鴻偉.基于宏觀審慎監(jiān)管框架的存款保險費率定價機制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7(01).
[3] 曹琳,原雪梅.基于或有權益分析法的中國銀行業(yè)系統(tǒng)性風險測度[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