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醫(yī)家和兵家一樣,被列入“九家十流”之說,但這并不影響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醫(yī)家的代表人物扁鵲是中華醫(yī)藥發(fā)展史上首屈一指的傳奇人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正式傳記的醫(yī)學家,被尊為我國古代醫(yī)學的祖師。相傳,著名的中醫(yī)典籍《難經》就為扁鵲所著。
中醫(yī)又稱 “漢醫(yī)”、“國醫(yī)”,早在夏商周之前的上古時期就已經開始萌芽,神農氏嘗百草的故事就是它漫長發(fā)展歷史的一個縮影。中醫(yī)大概也是世界醫(yī)藥史上至今仍不斷發(fā)展的最古老醫(yī)學了。中醫(yī)的理論糅合了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它雖然早已肇始,但開始形成系統(tǒng)理論則是春秋以后的事情,扁鵲就生活在那個年代。
其實,真正的扁鵲是上古黃帝時代的一位神醫(yī),而世人所熟知的這位扁鵲真名叫秦越人,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齊國渤海莫州(今河北任丘)人,也有人說他住在盧國(山東長清),所以又稱“盧醫(yī)”。
春秋戰(zhàn)國時,各國國君貴族都喜歡廣攬門客,并為門客設立專門的客舍。據《史記》記載,秦越人曾經是管理某客舍的舍長,即旅店的主人。他的客舍里居住了一個叫長桑君的人,秦越人認為長桑君是個奇人,所以對他非常恭敬。交往十年后,某日,長桑君對秦越人說:“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秦越人曰:“敬諾?!碑敿窗蓍L桑君為師。
長桑君考察秦越人十余年,才把自己的秘方奇術傳給了他。其考察內容除了觀察秦越人的行為舉止外,還要求他連續(xù)三十天飲上池水。上池水是未曾觸地的雨水或露水,這是對秦越人意志的考驗。
古代以醫(yī)學為“道之大者”的“圣人之術”,如有“受師不卒,妄作雜術”或“治不能循理,棄術于市”者都將會給病人和社會帶來重大危害。因此,在授徒傳業(yè)時非常慎重,《素問·金匱真言論》說:“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授。”
秦越人深得乃師真?zhèn)?。出師后,他周游各國,四處行醫(yī)救人。他天資聰穎,善于吸取他人經驗,逐步掌握了多種治療方法。在趙國行醫(yī)時,秦越人的醫(yī)術已經爐火純青,人們便以傳說中神醫(yī)扁鵲的名字尊稱他。
扁鵲行醫(yī)于世,流傳下來的治病救人的故事非常多,同樣流傳下來的還有他著名的“六不治”:驕恣無理者不治、輕身重財者不治、衣食不能適者不治、陰陽臟氣不定者不治、羸弱不禁藥力者不治、信巫不信醫(yī)者不治。
扁鵲在總結前人醫(y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方法。在這四種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他的切脈技術高超,在當時名揚天下。扁鵲還把陰陽學說融會于診斷學中,能“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可以做到 “言病之所在”。扁鵲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診斷法的基礎,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y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p>
在扁鵲治病的故事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扁鵲見蔡桓公》。扁鵲前后四次為蔡恒公看病,但他都不以為然。病在皮肉間,湯劑可治;病在血脈間,針砭可治;病在臟腑間,藥酒可治;可病入骨髓,就是神仙也沒有辦法了。沒幾日,蔡桓公發(fā)病,扁鵲已離開蔡國,桓公遂不治身亡。這個故事不但描繪了扁鵲出神入化的醫(yī)術,更為后人留下了“諱疾忌醫(yī)”的成語。
據《史記》的記載來看,扁鵲的醫(yī)術不但神奇,而且涉獵極廣,幾乎是醫(yī)家“十項全能”。他精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治療方法,被尊為醫(yī)祖。扁鵲在各地行醫(yī)時,會根據當地的習俗來改變自己的主要醫(yī)治范圍。比如,邯鄲人尊重婦女,他就主治婦科;洛陽人敬重長者,他就主治耳目昏花及四肢麻痹;咸陽人愛護孩子,他就主治兒科……
扁鵲并不是孤身一人四處行醫(yī)的,與當時的其他名士大家一樣,他也有很多弟子。因為醫(yī)家診治對象有男有女,所以扁鵲也收女弟子。在他周游列國的時候,弟子們往往也跟隨在他身邊。
傳說中扁鵲最為著名的弟子有十人,分別是子陽、子豹、子容、子術、子越、子儀、子游、子明、子同及虢太子。虢太子身為一國儲君,怎么會成為扁鵲的弟子呢?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據記載,扁鵲行醫(yī)途經虢國時,正遇到虢國太子新喪。他向一位喜好醫(yī)術的中庶子打聽太子猝死時的情形后,就斷言太子還能施救。中庶子瞠目結舌,立即稟報了國君。虢君聞言大驚,不但立即召見,而且還一直奔至宮廷中門迎接扁鵲,哭著請求他救自己的兒子。扁鵲讓弟子子陽、子豹以針砭藥熨配合自己施治,不一會兒工夫,虢太子就蘇醒坐起,又服了二十天湯藥后,完全恢復了健康。
這件事傳出后天下轟動,都說扁鵲能起死回生。扁鵲告訴大家太子只是患了看起來像死人的尸厥之癥 (也就是現(xiàn)在的休克),而他只是沒有誤診而葬送太子的性命罷了。大概就是因為這次機緣,扁鵲與虢太子從此結下了師徒情誼。
《史記·扁鵲列傳》中記載:一日,秦武王與武士們進行舉鼎比賽,不覺傷了腰部,疼痛難忍,吃了太醫(yī)李醯的藥也不見好轉,并且更加嚴重了。有人將扁鵲在秦國的事告訴了武王,武王傳令扁鵲入宮為自己治病。
扁鵲看了武王的神態(tài),按了按他的脈搏,用力在他的腰間推拿了幾下,又讓武王自己活動了幾下,武王立刻感覺好了許多。接著,扁鵲又給武王服了一劑湯藥,其病狀就完全消失了。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yī)令。李醯知道后,擔心扁鵲日后會超過他,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稱扁鵲不過是“草莽游醫(yī)”。武王半信半疑,但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
于是,李醯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打算派刺客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fā)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好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卻派殺手扮成獵戶的樣子,在半路上劫殺了扁鵲。
扁鵲死后,葬于陜西臨潼馬額鎮(zhèn)南陳村,很多人感念他的仁心仁術,在各地紛紛為他建起了廟宇墓冢。至今扁鵲廟存世的仍有十余處,其中最特別的莫過于山西永濟的扁鵲廟,傳說那是虢太子為扁鵲所建的。
傳說,在虢國被晉國所滅后,虢太子也像扁鵲當年那樣,成為一名游歷民間的醫(y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