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戎出身顯赫,是那種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后很有才的人。上天雖然沒有給他高大的身材,但已然待他不薄。
他的父親王渾和阮籍是朋友。但每次阮籍來王家,卻只和王渾待一小會兒,大多時間都在和王戎談論。阮籍對王渾說:“阿戎比你強,我還是喜歡和他談論。”那時,王戎十五歲,阮籍三十九歲。能得到阮籍的青睞,足見王戎的不凡。
后來,阮籍帶王戎加入了竹林酒會,成為“竹林七賢”之一。有一次,王戎和眾多名士一起到洛水邊玩耍。吃過燒烤之后,名士們就開始談天論地。輪到王戎時,他發(fā)表了關于季札、張良的主題演講。他的freestyle既深刻又玄遠,瞬間征服了在場的名士們。
步入官場后,王戎一升再升,先后做過將軍、尚書一級的高官。他不是一個只清談、不干事的官。相反,他能把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王戎的人生到這里基本還是靠譜的。
2
剛進入官場時,王戎也是一個頗為正直的人。
鐘會伐蜀時,分別之際,他問王戎有什么建議。王戎直言:“成功不難,難在保住成功?!辩姇仁钦鞣駠髞碛謸?jù)蜀作亂,果然還是保不住成功。武帝死后,政局混亂,先是外戚楊駿專權,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但很快楊駿就被誅殺,東安王司馬繇專權。熱心腸的王戎勸司馬繇:“大事之后,宜深遠之?!卑凑f剛剛誅殺了楊駿,民心安定,這個建議應該是對的。但是司馬繇不聽,依然我行我素,得罪了很多人,最后被貶出京。
忠言沒有人聽,比干選擇了取義,屈原選擇了投江,韓信選擇了易主,王戎選擇了裝聾作啞。在那個名士多劫、腥風血雨的時代,你很難說王戎的做法不對。他是個聰明人,聰明人都懂得保全自己。
而這個經(jīng)歷了楊駿專權、賈后專權、八王之亂的名士也學會了明哲保身。但諷刺的是,他的官卻越做越大,最后竟做到了司徒。
3
王戎自保的辦法有兩個。一是放任。盡管身居高位,但他完全不做事情,經(jīng)常騎著小馬溜出去玩。因為西晉這個朝代很奇怪,做實事的人基本都沒有好下場,就如衛(wèi)罐、張華,最后都不得善終。肯做實事的官員竟然被輿論認為是俗吏。所以在那樣的情形下,想要明哲保身,就得順應潮流。
其實,這期間還發(fā)生過一件事。王戎因為給齊王司馬冏出主意,差點引來殺身之禍,最后他假裝掉進廁所才逃過一劫。說好的名士風范呢?為了自保,有時連做人最基本的尊嚴都不復存在。
第二個辦法是自污。王戎的吝嗇貪財舉世皆知,令人瞠目結(jié)舌。據(jù)說他家里有棵很好的李樹,結(jié)的李子又大又甜。王戎想拿出去賣,但是又怕別人得到種子,于是他就想了個辦法——用工具把李子的果核鉆破,這樣他的李子就永遠只此一家了。一個國家高級干部竟然想出這樣的法子,還真讓人無語。王戎說:“這算什么,我還干過更缺德的事?!彼呐畠撼黾迺r向他借了些錢。女兒回家省親時,發(fā)現(xiàn)老爺子沒好臉色,馬上就明白是因為錢沒還。于是快速還了錢,老爺子的臉色果然多云轉(zhuǎn)晴。還有一次,王戎的侄子結(jié)婚,他送了一件單衣作為禮物。但誰也沒想到,侄子剛結(jié)完婚,他就派人去把衣服要了回來……
難道王戎很窮?事實恰恰相反,王戎可謂富甲一方。
那些野心家,誰會把一個吝嗇貪財?shù)睦项^子放在眼里呢?在西晉那個拼演技的時代,王戎的表現(xiàn)并不算奇怪。
4
王戎七十二歲時去世,得享天年。在那個時代,這已經(jīng)算是奢侈。如果他生在一個清平之世,或許可以做一個風雅名士。但是他生在西晉,這是個曇花一現(xiàn)就又陷入深淵的朝代。一個本質(zhì)不壞的人,硬生生被現(xiàn)實塑造成了一個懶惰、貪鄙、狡猾的人。這不得不說是時代之痛。
我們現(xiàn)在一提起魏晉,就會想到竹林七賢、王謝風流,下意識地認為那是一個名士風流、顧盼自雄的時代,令人神采飛揚、心向往之。然而實際上,卻還存在著另一個魏晉,它黑暗、血腥、殘暴不仁。它讓嵇康這樣的人走上斷頭臺,讓王戎這樣的人噤若寒蟬。
名士說到底,也只不過是那個時代黑色背景板上的一縷腥紅。在他們風流自賞、榮辱不驚的背后,卻往往藏著對人生最深沉的絕望。這對那個時代來說,不也是另一種殘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