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義
她,是一位80歲的老人,每年從退休金中捐出2萬元在陜西省慈善協(xié)會設立“慈善義工關愛基金”,累計捐款37萬元。
她,是一位慈善義工,從廳級領導崗位退下來到陜西省慈善協(xié)會工作,一干就是15年。73歲離開后,又在居住小區(qū)做起慈善義工,幫扶、濟困、助學、助醫(yī)。
她,是陜西為數(shù)不多遺體捐獻者。2018年4月與西安市雁塔區(qū)紅十字會簽訂了《捐獻遺體》協(xié)議書,愿用自己的身體為社會做出最后的奉獻。
每次捐贈,不讓宣傳,每件善事,不讓報道,靜悄悄做慈善。她在大寫著一個“人”字,默默奉獻,大愛無痕!
她,就是肖華,共產(chǎn)黨員,省婦聯(lián)原副主席,省慈善協(xié)會原副會長,第二屆“三秦善星”。
上世紀50年代初,13歲的肖華進入國棉紡織一廠,成為共和國第一代紡織女工。
淳樸善良的天性,勤奮好學的品質,精益求精的工藝,無私奉獻的精神,使她在那個艱苦奮斗的歲月里,在數(shù)萬名紡織女工中出類拔萃。1984年,45歲的她被提拔為省婦聯(lián)副主席。
1997年秋,即將退休時她被組織推薦為省慈善協(xié)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從此,結下了“善”緣。
退休后,她義無反顧地來到省慈善協(xié)會,沒有報酬,甘當義工,先后擔任部長、副會長,一干就是15年。
當年,老會長徐山林舉起了陜西慈善的大旗,她跟隨老會長幫貧濟困、扶孤助老。一個個慈善項目生根落地,一份份款物送到貧困者手里。
十五載春華秋實,五千多個日日夜夜,大山深處有她訪貧問苦的足跡,冰天雪地行走在深冬的風里。
2004年,在省慈善協(xié)會殘疾人電腦培訓班上,她了解到安康市旬陽縣殘疾人劉從山打算回家開網(wǎng)吧,就拿出3000元幫他買了一臺電腦親自送到家,并幫他辦理了有關手續(xù)。登門入戶,扶助柔弱。
2005年初夏,陜南石泉縣遭遇特大水災,數(shù)百間民房倒塌,數(shù)十個村輸電線路中斷,肖華帶領慈善會人員系繩攀援、翻越幾座山頭,步行數(shù)十公里趕往災區(qū)查看災情,募集款物抗洪救災。
2007年7月,安康市紫陽縣發(fā)生特大水災,無情的洪水沖毀了道路、房屋和莊稼,肖華帶領省慈善協(xié)會7人救災小組,在滾燙的山石上行走了10個小時,連夜整理災情報告,為災區(qū)募集50萬元送到災民手中。
2007年,老伴不幸去世。她將親戚送來的6萬元慰問金全部捐給省慈善協(xié)會,用在寶雞市鳳翔縣山區(qū)修建了兩座慈安便民橋,幫助村民打開了山區(qū)的封閉。
肖華有4個兒女,都是自由職業(yè)者,她經(jīng)常教導兒女:做人要以誠為本,與人為善。在她的帶動下,兒女、孫子們多次為慈善公益機構捐款,參加各類慈善公益活動。
走進肖華的家中,一副老式床柜,一臺彩電,生活相當儉樸,誰能想到這竟是一個廳級干部的家,這樣簡陋的家庭竟捐出了37萬元。
慈善,是心靈的呼喚,是愛的奉獻!肖老37萬的捐贈在省慈善協(xié)會不算多,但全部來自于她的退休生活費。大家知道,公務員退休金是逐年提高的,肖老1998年退休,那時一個廳級干部每個月的退休金不足1000元。這就是說,肖老捐贈的是她的全部,又承諾捐獻遺體,實屬當之無愧的“裸捐”。
用“愛”鋪一條路,用“心”點一盞燈,肖老用愛心編織人間的真美,把希望撒進貧困的家園。
我到慈善協(xié)會工作三年,與肖老相見幾面,她雖滿頭白發(fā),卻精神矍鑠;雖語氣緩慢,卻思維敏捷。我問肖老:“您在位的時候沒有給兒女安排工作,現(xiàn)在孩子都是自由職業(yè),生活也不富裕,您不打算給子女留點?”她說:“現(xiàn)在他(她)們的生活總比貧困戶強,我得先幫助那些比他(她)們更貧困的人?!?/p>
聽了肖老這一席話,我肅然起敬,這位瘦弱的老人剎那間高大了起來,須仰視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