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好作文,必然在語言上很出彩?!皟删淙甑?,一吟雙淚流”道出了對文字精雕細琢的慢功夫,也道出了經典文字背后的艱辛付出。對于作文教學而言,在讓學生學會敘述故事的同時,更要教會他們用最合適、最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內心的所思所想。隨著部編版教材的推出,筆者發(fā)現(xiàn),基于對課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引領學生打開對語言文字進行精雕細琢的空間。下面略談幾點淺見。
一、語言教學概述
總體而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并不樂觀。在閱卷過程中,一部分學生作文呈現(xiàn)出來的生澀語言、凌亂邏輯,固然令教師深感作文教學的無力、疲憊,即使是部分所謂的優(yōu)秀作文,盡管語言優(yōu)美,但那種過于浪漫或豪放的文字背后,思想的空洞清晰可見。難怪有人感嘆:作文教學備課是語文教師每個星期最花心思的一件重要事情。當堂限時練習,一次批改,一次評講,再次作文,再次面批,再次評講……可謂精雕細琢,唯恐有一點點的閃失而導致寫作的失敗。
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對生活缺乏深刻細致的認知,有無法用恰切的語言來描述事物的無奈,更多的則是閱讀的匱乏。我們知道,認知面的拓寬離不開閱讀面的廣泛,但如果沒有經驗支撐與思維參與的閱讀,只能是對他人思想的照搬,對他人語言的機械模仿,在這樣的情形了,學生筆下的文字只是機械地搬運,空洞而乏味。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無法通過實際的行萬里路來獲得新的認知,只能在萬卷書中遨游,在間接經驗中形成認知,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學生閱讀尤其是經典課文的閱讀過程中,通過引導、體驗促進學生對文字進行更為精準的理解與把握。
研究發(fā)現(xiàn),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在繼承了傳統(tǒng)經典篇目的基礎上,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創(chuàng)新。無論是什么樣的篇目,既然進入了課本,就說明其有某種值得汲取借鑒的因素。所以,我們要解讀文本,理解文字的妙處,這既是錘煉語言的必然要求,也能讓學生在對文字精雕細琢的過程中生成有益的認知。
二、在修改中體會語言魅力
在對經典文本的解讀中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是需要講究策略的。除了傳統(tǒng)的素讀、精讀之外,如果能夠基于課文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琢磨,在琢磨中仿寫,在仿寫中修改,在修改中體悟,便能讓學生深刻地體會經典文本的語言魅力。于是,我們就可以在經典文本與學生作文之間加入一個“類作文及其修改”的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既能修改學生的作文,同時又能以課文解讀為基,搭建起學生作品與經典之間的橋梁。白居易有詩云:“舊句時時改,無妨悅性情?!边@就是說,修改是寫作過程中極重要的一環(huán)。剛寫出的文章好比是剛鑿出的石像輪廓,修改則是精雕細琢的過程。只有潛心于精雕細琢,才能雕出栩栩如生、神韻飛揚的石像來。
在部編本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對最后一段的文字感興趣,即“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筆者抓住學生的這一感悟,讓他們結合對上面文字的閱讀,給課文重新續(xù)寫一個結尾。在這一任務的驅動之下,學生帶著空前認真的態(tài)度去重新閱讀課文,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文本中語句的更多深刻內涵。
比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母親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這句話其實就描寫出了母親對一個下肢癱瘓、內心焦躁的兒子的無奈和深深的愛;還有學生發(fā)現(xiàn),“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實際上就暗示著作者內心有一種愧疚,母親之所以生活艱難,恰恰是因為自己……有了對課文的感悟,有了對這些文字的琢磨,學生重寫結尾的時候,就會帶著一種新的認識去書寫。記得一位學生這樣寫道:
又到一年秋天,妹妹帶著我去北??淳?,秋風吹拂著秋菊,我的淚忍不住再一次滑落。母親已如凋謝的菊花一樣離開了花莖,而我便如那孤獨的花莖一樣。不,我不孤獨,我還有妹妹,我記得母親那句沒有說出口的囑托:我和妹妹,得一起好好活著……
雖然這段文字不像原文那樣經典,但一樣韻味深沉,文字精雕細琢之功,閃現(xiàn)其中。
三、互評打開文字錘煉空間
要對文字進行精雕細琢,還可以讓學生進行作文互評。有教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進行互批互改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回放互批互改的精彩瞬間,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借鑒此思路,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文字,關注評價、判斷文字或好或壞的標準,同時思考面對此種癥結該如何修改。實踐表明,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在互評中能夠深刻地認識到對方文字的優(yōu)劣之處,以此檢視自己,更能促進自身文字水平的提升。客觀上講,這也是對語言文字進行精雕細琢的過程。
總之,文字語言是需要錘煉的,而且需要一定的空間。立足教學策略的建立與優(yōu)化,期待我們在精雕細琢中提升學生的整體文字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