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能力的好壞與思維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若是頭腦中缺乏思想,認識不透徹,自然寫不出深刻的道理。議論文寫作訓練的根本就是思維的訓練,因此,要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就必須重視思維訓練。
學生有時會出現自相矛盾、偷換概念、轉移論題等一些看起來比較簡單的邏輯錯誤,因為缺少與對方的交手和參與,大多數無法自我反省,自我改正。但是在辯論這種受到全場關注的特殊時刻中,只要在邏輯中出現較為明顯的錯誤,就會立刻變成對方所攻擊的目標,這就使參加辯論的學生不得不重新思考原來的論證思路。在辯論中,確定辯題、嚴密論證、有效推理、闡明觀點都能對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好處。把辯論活動引進日常課堂中,通過分析事物正反兩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李曉老師有一個教學實踐的案例:李老師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為題,將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兩組,兩方分別以自己的觀點寫一篇議論文,最后正方的學生大部分圍繞“擁有遠大抱負的重要性”這一觀點立下結論,凸顯出思維僵板、陳舊的缺點。
在后來的課堂辯論中,正方這一觀點受到反方同學提出的疑問:只有想當將軍才算是遠大的抱負嗎?好大喜功的人能做好普通士兵嗎?擁有遠大的抱負與做一個士兵相矛盾嗎?反方還以雷鋒為例;提出“不是所有的好士兵都想當將軍”。正方的學生此刻才認識到本方觀點存在不足,并且意識到立下的結論太過絕對。在隨后的課堂辯論中,正方的同學分別從胸懷全局與立足本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對干好工作的重要意義、局部與整體、領導與被領導的角色互換、自覺與自發(fā)等多個角度論證了本方的觀點。
在此基礎上,教師又讓學生以《也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為題目寫一篇作文,很多學生都能辯證地看待這一結論,既肯定這句名言能鼓勵人們擁有遠大抱負的有利一面,又能指出因其絕對化和片面性在現實生活中可能產生的不利一面,從而得出“只有把擁有遠大抱負與重視現實生活相結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這一結論。最后寫出有著正確立論、分析透徹精辟的文章。由此可見,通過辯論這一形式,訓練學生深入思考、論證題目,使得正反雙方在辯論訓練中通過矛盾的分析,避免了在邏輯論證時對論點的不加限制、不講條件、不加分析的片面性。這不但能使學生克服思路狹隘、思維凝滯的困局,還能更好地處理學生不善說理分析、只會堆砌材料等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復雜性、問題的多樣性。
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就是文章的立意,立意與議論文寫作的好壞息息相關。一篇成功的議論文,可以運用求異思維提出具有新意且深刻的觀點。求異思維也叫輻射思維或發(fā)散思維,這種思維方式能擴大立意的選擇范圍,它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占有重要地位。事物會起變化是因為思維過程中思維的排列次序或是某個元素有所改變,從寫作這方面來講,寫作者不能心無定見,隨聲附和前輩或他人的想法、意見,要通過新角度去反映事物、認識事物、對事物提出非同尋常的主觀觀點。在寫作中應合理選用這種思維方式,有效地進行論證。
在日常課堂中教師可采用“反彈琵琶”的方法來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胺磸椗谩笔谴蚱破毡榉▌t和道理的一種方法。通過對某一定論提出與其相矛盾的見解來獲得新的認識。例如,“異想天開”本來是告誡人們不要白日做夢,教師則給學生命題《就要異想天開》來論述人類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又如“班門弄斧”本來是告誡人們不要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教師則可以給學生命題《要敢于在班門前弄斧》,具體論述主要包括行家的不足,如何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何挑戰(zhàn)行家權威。最為經典的是《司馬光砸缸》,缸大水深,在孩子們都在想該如何從缸口救出同伴時,司馬光用石頭將缸砸破救出被困同伴,這則經典的小故事體現了司馬光運用求異思維,看到了事物不平常的一面,有效解決了問題。此類訓練能讓學生從普通事物中發(fā)現不普通的一面,形成求異思維,獲得意想不到的寫作效果。
除此之外,在寫作結構上教師也可以教導學生運用求異思維,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抓住開頭結尾,通過求異思維突破開頭提出論點、結尾歸納論點的定式思維,開頭可用設問句或者小故事引出本文的論題,結尾時提煉升華更為重要。
綜上所述,提升高中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并非輕而易舉,議論文的寫作要求較高,應更注意邏輯的嚴謹性和分析的透徹性。在寫作時,由于前輩的經驗存在個體差異性和時域性,因此,總結時一般會出現許多矛盾,教師應該注意教學角度,積極引導學生運用辯證思維和求異思維看問題,使思維方式能與寫作內容相結合,開展扎實且有效的思維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