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學習模式恰似三朵奇葩競相開放,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思學生所想,給學生所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三大”學習方法,并初見成效。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喚起學生的閱讀熱情,逐步形成獨特的見解,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特點,有的放矢地引導他們進行選擇性閱讀,從而享受自主學習的無窮樂趣。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往往是圍繞學生求知所需制定學習目標,課堂上由教師設計問題并灌輸標準答案,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只有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目標,才能使各層次的學生既有機會展現(xiàn)自我,又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教學案例1:我在執(zhí)教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以下案例同)一課的導入時,就直接提問:“你通過預習,最想了解本文中的什么問題?”“我想知道黃山的奇石是怎樣的奇?”“我想知道黃山奇石是怎樣來的?”話音剛落,許多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此時,我笑著說道:“那你們就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讀一讀吧!”由于他們選擇了自己最想解決、最感興趣和帶有個性化的問題閱讀,從而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個人發(fā)展空間,閱讀興趣倍增。
人教版小學語文所選作品中的大部分段落屬于并列式,閱讀難度不大,因此,教師應激勵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進行研讀,從而逐步拓寬知識視野。
教學案例2:我在執(zhí)教三年級上冊《海底世界》一課時,當大部分學生初步感悟課文大意后,就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再細讀。頓時,同學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課堂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既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爭辯、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構建了攜手合作的學習共同體。學生不管在合作中求“悟”,還是在合作中求“活”,都是合作學習中的有效門徑。其中,在合作中求“悟”,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因學而教、為學而教”的原則,緊密給學生自讀自悟的權利,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走進文本,并在互動中生成一個個嶄新的視角。
教學案例3:我在執(zhí)教二年級上冊《駱駝和羊》一課第三自然段時,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性研討如下問題:羊用什么方式證明“矮比高好”,以此來學習第三自然段。先開門見山導入:駱駝能輕松地吃到高處的枝葉,而羊卻吃不到,駱駝通過這件事證明了“高比矮好”。羊服輸嗎?(不服輸)羊也做了一件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矮比高好”,然后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按照“看—說—讀—找”的步驟研讀第三自然段。為了繼續(xù)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合作學習,我作了如下點撥性閱讀提示:一看—仔細觀察圖畫;二說—羊用什么事實來證明“矮比高好”;三讀—朗讀第四自然段;四找—不僅要找出羊鉆門的句子,又要找出寫駱駝鉆門的句子和動作,畫“……”和“△”。最后在總結第二自然段學法的基礎上,再激勵學生繼續(xù)研讀,從而逐步達成“學會學習”的目標。
有主動性、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顯著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千萬不要輕易把現(xiàn)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應該讓學生緊扣課堂教學目標,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展示繽紛的心智,收獲自我發(fā)現(xiàn)的體驗。
疑是一切發(fā)現(xiàn)和探究的基礎,學生只有張開創(chuàng)新思維的翅膀大膽質疑,才能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案例4:我在執(zhí)教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文時,先安排學生在初步閱讀故事主要梗概的基礎上,讓他們產生、提出如下疑問:①主人公向哪個人借箭?②借箭的時間和地點分別怎樣?③當時借箭的目的什么?結果借到多少枝箭?以后是否如數(shù)歸還呢?由于學生的腦海里產生了上述疑惑與探究欲望,為進一步把握作品主旨奠定了基礎。接著,我用紅粉筆在黑板上“借”字下面打上著重號,從而使學生蕩起了質疑的漣漪:文中所描述的過程顯然看出諸葛亮用妙計去騙,為何說是“借”呢?從而把探究性學習推向了新高潮。
閱讀中的“悟”就是對文章“言外之意”“味外之味”的把握,假如學生不能打開創(chuàng)新思維的閘門,那就不能捕捉到范文所隱含的深邃之意。因此,教師只有千方百計地啟迪學生,借助豐富的聯(lián)想與奇特的想象,才能促使學生學有所悟。
教學案例5:一年級語文《春筍》中有這樣一句話:“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若學生研讀時只停留在表面,則就不能感悟其韻味;如果聯(lián)想到媽媽每天早晨把自己從睡夢中喚醒的情形,那就能領悟言外之意的:春雷如媽媽般充滿關愛、春筍如孩子般可愛、自然萬物和諧相處,一種溫馨的感覺油然而生。類似豐富的內蘊,只有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才能達到觸類旁通的美妙境界。
教學門徑多渠道,以生為本要記牢,引人入勝悟新意,閱讀課堂效率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靈活掌握“三大”學習方法,才能不斷豐富生活積累和文化積淀,才能提高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個性在作品提供的知識星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