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濤 李山林 劉學進
胃癌是當前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我國胃癌發(fā)病率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當前每年新發(fā)病例接近50萬,嚴重威脅著居民的健康[1-2]。腺瘤性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上皮或間質成分增生形成的病變,通常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病變。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腺瘤性息肉的癌變率比較高,在胃組織的癌變率在50.0%以上[3-4]。腺瘤性息肉與胃癌患者的早期診斷率較低,患者確診時大多數(shù)已經(jīng)屬于中晚期,預后比較差[5]。腺瘤性息肉與胃癌的影像學檢查有一定的誤差性,病理學檢查也存在檢查的創(chuàng)傷性、取樣部位的誤差大、閱片者自身偏倚等不足[6]。隨著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現(xiàn)代免疫組織化學的不斷發(fā)展,通過檢測腫瘤細胞特異抗原等來診斷蛋白水平的變化已成為了可能。cyclin D1的擴增和過表達與人體多種腫瘤有關,cyclin D1的過度表達促使細胞過度增殖繼而發(fā)生惡變[7-8]。TNFR在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TNFR1可促進IL-6的表達、激活NF-KB信號通路,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以及細胞程序化死亡,從而參與調控多種腫瘤血管發(fā)生相關基因的轉錄[9-10]。本研究收集相關胃癌病例,對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了回顧性研究,并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Cyclin D1及TNFR1的表達水平,探討Cyclin D1及TNFR1在腺瘤性息肉與胃癌中的表達意義。
采用回顧性、隨機抽樣研究方法,選擇2011年12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進行診治的120例胃癌患者與120例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組織標本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臨床病例資料齊全;原發(fā)于胃部疾病,非其他部位轉移或復發(fā)的胃部疾病病例;所有病例均為初次治療或外院術后治療不徹底3個月以內(nèi);研究得到了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組織病理學不明確的病例;未行手術或活檢病例;妊娠孕婦與哺乳期婦女;精神疾病患者。
所有標本都給予免疫組化分析,采用 Envision法染色兩步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兔抗人Cyclin D1、TNFR1多克隆抗體都由英國Abcam公司提供,工作濃度為1∶100。快速免疫組化檢測試劑盒由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英國Abcam公司提供Breast carcinoma作為陽性質控片。95%乙醇、85%乙醇、蘇木精、PBS 緩沖液、二甲苯、無水乙醇、蒸餾水、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阻斷劑、中性樹膠等由本院保存。
由兩名高年資病理醫(yī)師采用雙盲法進行染色結果判斷,TNFR1陽性表達為細胞膜和細胞質出現(xiàn)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cyclin D1陽性染色為腫瘤細胞的胞核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雙盲法隨機抽取有代表性的10個連續(xù)的高倍視野(×400倍),每個視野計數(shù)100個細胞,TNFR1、cyclin D1陽性染色的腫瘤細胞占所有腫瘤細胞的比例≥20%被視為陽性表達。
選擇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收集2組的臨床資料信息,進一步調閱胃癌患者的病史,通過查閱隨訪資料和電話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記錄內(nèi)容包括患者患病年齡、聯(lián)系人及聯(lián)系電話、性別、通訊地址、病理診斷、臨床診斷等。
選擇SPSS 20.00軟件進行分析,TNFR1、cyclin D1腺瘤性息肉與胃癌組織間表達差異的比較采用卡方分析檢驗,TNFR1、cyclin D1和患者臨床病理資料間的關系采用卡方分析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在120例胃癌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齡35~83歲,平均年齡(54.22±12.49)歲;Dukes分期:A期+B期48例,C期+D期72例;淋巴結轉移:有60例,無60例;分化程度:高分化60例,中分化40例,低分化20例;黏液癌:有20例,無100例;浸潤深度:<肌層40例,≥肌層80例。
在120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齡32~84歲,平均年齡(54.11±9.78)歲。2組性別、年齡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胃癌組織的Cyclin D1及TNFR1陽性表達率分別為75.0%和65.0%,腺瘤性息肉組織分別為3.3%和1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胃癌與腺瘤性息肉組織的Cyclin D1及TNFR1陽性表達率對比(例,%)
120例胃癌組織中有75例Cyclin D1及TNFR1蛋白的表達同時呈陽性,腺瘤性息肉組織中只有3例同時呈陽性,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顯示Cyclin D1及TNFR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達呈正相關(γ=0.563,P=0.002)。
Cyclin D1及TNFR1在胃癌組織中的陽性率與胃癌的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黏液癌、Dukes分期呈正相關(P<0.05),與腫瘤的分化程度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胃癌組織Cyclin D1、TNFR1陽性表達率與臨床特征的相關性(例,%)
胃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是由多因子參與調控的復雜過程,早期癥狀不明顯,多由腺瘤性息肉發(fā)展而來,病情發(fā)現(xiàn)時多為癌癥中晚期,因此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11-12]。
目前胃癌與腺瘤性息肉發(fā)病機理尚未完全了解,與其它腫瘤一樣,胃癌與腺瘤性息肉的發(fā)生歸因于基因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正是這些基因多態(tài)影響或“修飾”不同個體對環(huán)境因素作用的敏感性[13]。不同基因的表達在息肉形成、癌變過程中的作用及其胃癌發(fā)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當前被廣泛深入分析與研究[14]。
細胞周期調控紊亂是導致腫瘤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Cyclin D1是細胞周期調控因子,是癌基因,有正性調節(jié)作用[15]。有研究表明cyclin D1隨著胃黏膜病理變化加重,Cyclin D1陽性表達率顯著增加[16]。TNFR1是分子量為55 kD的Ⅰ型跨膜糖蛋白,廣泛分布于正常細胞膜與腫瘤細胞表面。TNFR1在引起細胞凋亡、抗腫瘤和抗病毒感染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也參與自身免疫性疾病[17]。本研究顯示胃癌組織的Cyclin D1及TNFR1陽性表達率分別為75.0%和65.0%,腺瘤性息肉組織分別為3.3%和15.0%,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顯示Cyclin D1及TNFR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達呈正相關(γ=0.563,P=0.002)。相關研究也表明TNFR1也可以介導細胞活化信號和增殖信號,誘導一氧化氮合成酶和白介素-8的活性,活化核轉錄因子和激活蛋白[18]。cyclin D1基因的擴增是重要的胃癌促發(fā)因素,可能發(fā)生在胃黏膜上皮癌變的早期階段,可作為一個潛在的胃癌早期診斷分子標志物[19]。
生長在人體黏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tǒng)稱為息肉,也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多余腫物。腺瘤性息肉是胃癌的癌前狀態(tài)之一,也決定著胃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cyclin D1基因既是細胞周期G1/S期轉換的正向調節(jié)因子,也是G1期細胞增殖信號的關鍵蛋白[20]。臨床研究表明在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結直腸癌、肺癌、肝細胞癌、乳腺癌、食管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存在cyclin D1基因擴增、重排及過表達[21-22]。
TNFR1引起的作用比較廣,包括殺細胞活性、抗病毒活性等。本研究顯示Cyclin D1及TNFR1在胃癌組織中的陽性率與胃癌的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黏液癌、Dukes分期呈正相關(P<0.05),與腫瘤的分化程度呈負相關(P<0.05)。有研究表明在胃癌的不同分化程度上,Cyclin D1及TNFR1表達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Cyclin D1及TNFR1的表達呈正相關,提示兩者在腺瘤性息肉與胃癌的發(fā)生中可能具有協(xié)同作用[23]。然而本研究也存在缺陷,沒有在腺瘤性息肉與胃癌組織中針對Cyclin D1及TNFR1做動態(tài)的檢測,將在下一步進行深入分析。
總之,Cyclin D1及TNFR1在腺瘤性息肉與胃癌中都呈現(xiàn)過表達狀況,與腺瘤性息肉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兩者的早期檢測可為進一步提高胃癌的診治水平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