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兼顧 馮淵
淡泊磊落的漁翁形象,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獨特景觀;“漁父”這一遺世獨立的隱逸意象,在中國古詩詞中灼灼光華。從先秦《詩經(jīng)》“笤筐竹竿,以釣于淇”到清代鄭板橋“寫取一枝清瘦竹,兩風江上作釣竿”,橫亙兩千多年,“漁父”形象,一路郁郁蔥蔥、浩浩蕩蕩,其生命力的噴薄令人咋舌。分析梳理古詩詞中“漁父”這一意象的內(nèi)涵及其嬗變,對欣賞我國古典詩詞很有幫助。
尋根溯源
《呂氏春秋》記載“太公釣于茲泉,遇文王”,這是政治意義的漁父,大概最早從這里開始,漁父“垂釣”總和微妙的政治目的有關聯(lián)?!秴窃酱呵铩酚涊d伍子胥逃到江邊時,一位等他已久的漁父,“渡之千潯之津”,并為他拿來吃食,并為絕其心中“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的擔憂而“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為內(nèi)心人格尊嚴和精神信仰而殉命,這是隱居的俠客義士。他大概開啟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歸隱山林與江湖,堅守德操,拒絕世俗,追求的精神極致和人格尊嚴追求至情至性人格的精神之門。
“漁父”意象根基深厚、沉淀豐富。作為文學意義上的“漁父”意象是由莊子、屈原這兩位先后生活于同一時代的大家,在各自的《漁父》篇中不約而同地創(chuàng)造出的。屈原在楚辭《漁父》中描繪一個與自己意見不同的漁父,這是一個隨波逐流、和光同塵、善于變通的漁父,有著“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爽朗豁達。而莊子《漁父》一文中的漁父是個懂“道”的人,是著了道袍的,是圣和道的統(tǒng)一體,他批評了孔子,禮樂仁義等主張,指出只有“道”才是為人處世、治國安邦之妙方。
雖真?zhèn)紊杏袪幾h,但作為一種歷史的存在,兩篇美文,一副梗概,兩種立場,一個形象。兩個故事有著巧妙的相似,不謀而合地將“漁父”意象為塑造為淡泊、超脫、遵循時命、順應自然的隱逸符號,通過“漁父”這一特殊的中心人物形象,以獨特的視角映射出以儒、道文化為背景的古代隱士風范,使“漁父”意象從一開始就深入人心地成為了超脫曠達,逍遙隱逸的代名詞。甚至連一言不發(fā),欺乃而去的動作巧合古往今來都被模仿得淋漓盡致。
內(nèi)涵嬗變
“漁父”意象中包含了以下幾個要素:“水”“舟”“漁”“父”“釣”,一江秋水,一葉扁舟,一個釣者,一把魚竿。一方面垂釣江濱,耐心等待,要像姜尚、嚴光那樣釣取官位與清高氣節(jié)。一方面“駕一葉之扁舟”,隨波逐流,“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在櫓聲之欺乃中,將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將塵世的萬般凝重,以一種瀟灑飄逸的旋律云散煙消,超然物外,有著一種隨意灑脫、悠游寬容。由此可知,漁父即儒、道中的隱者,他們在儒與道、仕與隱之間糾葛,介于兼濟與獨善之間。中國士大夫的精神狀態(tài),總是徘徊于儒、道之間。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往往與隱逸結下不解之緣,而“漁父”意象,恰是最經(jīng)常地觸發(fā)其情思的意象之一。
千年的演變中,魏晉盛時到南朝,“漁父”形象得到了一定的擴充,其中加入的最重要的“自然”元素以及“對理想境界的向往”(陶淵明《桃花源記》)。在唐風宋韻中,“漁父”的形象真正臻于成熟,迎來了鼎盛時期。此時的“漁父”,早已形象豐滿,并配有許多文人精挑細選的道具和布景:他們身披蓑衣,頭戴笠,手持釣竿,輕點水面,與清風明月為伴,高枕煙霞林濤而眠,或歌,或釣,自在于一葉扁舟,飄零于江湖之間,余韻悠長……
“漁父”意象,意蘊豐富,除了莊、屈作品中作為人生誘導者這一內(nèi)涵,主要還包括:
1.借隱逸文字抒發(fā)求官的渴望。這是姜尚式的坐等為官時機、釣取青史名聲的偽漁父。在大唐“終南捷徑”傳奇的激勵下,許多文人苦心經(jīng)營自己的隱逸文字以求朝廷“三顧茅廬”式的重用,如李白“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最大的理想是“待吾盡節(jié)報明主,歸來相攜臥白云”。可敬可嘆的詩人們就這樣頑強地在水邊垂釣,眼巴巴地從水光瀲滟中硬要發(fā)現(xiàn)遠在“日邊”的朝廷。又如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內(nèi)心焦慮外表平靜,在乞求對方關注時決不露寒酸相,是垂釣詩中的典范之作。
2.抒發(fā)為官失意的憤懣、傲世憤俗之情。這是屈原的正統(tǒng)傳人,多為遭貶的名士。在這樣心境中創(chuàng)作,總以大風大浪甚至大雪暗示官場險惡,江湖一片雪白力證文人自己冰清玉潔。最負盛名者當屬婦孺皆知的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其意境之高、傲世之甚,是后世一言兩語絕難闡明的。
3.表達對自由隱逸生活的神往。這些詩詞抒發(fā)了一蓑風雨、超脫名利、從容自適、融化于自然的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這是天性隱逸、看破紅塵、放浪形骸的真正漁父。這里的偶像人物,就是張志和筆下“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釣叟,超凡絕塵,融于自然,高情遠韻,悠悠不盡!
也許是仕途失意、懷才不遇,也許是奸佞當?shù)馈⒉粷M現(xiàn)實,也許是追求放達、向往自然……最后一些傳統(tǒng)文人就變成了江河上來去自由、飄忽不定的“漁父”,然他們大多數(shù)并沒有完全和光同塵,而仍身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這種擔心卻漸漸無力地被山水歲月磨平。看似灑脫的漁父之所以存在,“巖上無心云相逐”的文字之所以存在,追本溯源,還是他們對朝廷舉止產(chǎn)生的顫動,還是對江山社稷的一種愛莫能助的哀嘆。他們的內(nèi)心,煎熬于“出世”“人世”之間。漁父已演化成為一種象征,一種寄托,一根中國人靈魂的精神支柱,它倚儒道、法自然、重節(jié)義,使得中國人悠悠然自得于天地之間,慣看秋月春風,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在淡然與坦然之間玩味人生的意趣、體驗生命的大度,獨享一份從容,“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王士禎《題秋江獨釣圖》),是一種多么灑脫淡然的境界?!皾O父精神”把中國文化輕利重義、崇尚自然、特立獨行、狂放不羈的思想的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為我們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
閱讀鏈接
[詩詞曲中的“漁父”]
(一)詩中的“漁父”
1.柳宗元《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欲乃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1)詩中的“漁翁”有詩人自況的意味,這一形象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2)詩的末兩句,蘇東坡認為“雖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刪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為什么?
(二)詞中的“漁父”
2.朱敦儒《好事近·漁父詞》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jié)。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1)“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化用前人詩意而又改變。請寫出相關詩句并作簡要分析。
(2)梁啟超說本詞“意境絛遠”。詞的下片寫景結,描寫了什么樣的一番景致?又有什么樣的深遠意義?
(三)曲中的“漁父”
3.白樸《雙調(diào)·沉醉東風·漁父》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露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1)“點秋江白露沙鷗”中“點”字用得非常妙,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2)作者為什么要在“煙波釣叟”前特意加“不識字”這一修飾語?
(3)這首小令寫景如畫。請適當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將下面的詩句改寫成60字左右的描寫文字,要求意境與原文相和諧。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
作品欣賞
1.清心寡欲的漁父
扁舟滄浪叟,心與滄浪清。不自道鄉(xiāng)里,無人知姓名。朝從灘上飯,暮向蘆中宿。歌竟還復歌,手持一竿竹。竿頭釣絲長丈馀,鼓杜乘流無定居。世人那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岑參《漁父》
2.清靜淡泊的漁父
白發(fā)滄浪上,全忘是與非。秋潭垂釣去,夜月叩船歸。煙影侵蘆岸,潮痕在竹扉。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
一—杜牧《漁父》
3.狂放苦悶的漁父
臨水一長嘯,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廬。浮生多變化,外事有盈虛。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
——白居易《垂釣》
4.逍遙自在的漁父
葉艇悠揚鶴發(fā)垂,生涯空托一綸絲。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從波上移。風漾長歌籠月里,夢和春雨晝眠時。逍遙此意誰人會,應有青山淥水知。
——羅隱《贈漁翁》
5.隨緣任遠的漁父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德誠禪師
6.灑脫率真的漁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詠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幾人。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僂一輕釣,花滿樓,酒滿瓶,萬頃波中得自由。
——李煜《漁父詞》
7.輕松自在的漁父
漁父飲,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為期,彼此不論錢數(shù)。
漁父醉,蓑衣舞。醉里卻尋歸路。輕舟短棹任橫斜,醒后不知何處。
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一—蘇軾《漁父》
8.隱逸閑適的漁父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陸游《鵲橋仙》
9.清醒幽默的漁父
海濱蓑笠叟,駝背曲,鶴形臞。定不是凡人,古來賢哲,多隱于漁。任公子,龍伯氏,思量來島大上鉤魚;又說巨吞餌,牽翻員嶠方壺。磻溪老子雪眉須,肘后有丹書。被西伯載歸,營丘茅土,牧野檀車。世間久無是事,問苔磯癡坐待誰歟?只怕先生渴睡,釣竿指著珊瑚。
——劉克莊《木蘭花慢·慢漁父詞》
10.看破紅塵的漁父
絮飛飄白雪,蚱香荷葉風。且向江頭作釣翁。窮,男兒未濟中。風波夢,一場幻化中。
——馬致遠《臨江仙》
11.堅毅孤傲的漁父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馬致遠《雙調(diào)壽陽曲·江天暮雪》
12.飄逸瀟灑的漁父
扁舟最小。綸巾蒲扇,酒甕詩瓢。樵青拍手漁童笑,回首金焦。箬笠底風云縹緲,釣竿頭活計蕭條。船輕棹,一江夜潮,明月臥吹蕭。
—一喬吉《中呂·滿庭芳·漁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