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吾德
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江河鎮(zhèn)畜牧獸醫(yī)工作站,青海海西817299
牛瘟是一種國際公認的牛的主要病害,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一種化膿性傳染病。在17世紀,牛瘟等疾病在歐洲造成2 億頭牛死亡,并在17世紀末傳播到非洲,導致南非90%以上的牛被感染,當時損失超過500 億美元[1]。牛瘟急性病程以粘膜(尤其是消化道粘膜)炎性壞死為特征。反芻動物和豬容易感染該病,正常潛伏期為3~9 d,最長可達15 d,本病分急性型和非典型型[2]。與牛惡性卡塔熱、口蹄疫、牛病毒性腹瀉、感染性口腔炎等需區(qū)別對待。目前該病以預防為主,尚無特效治療方法。
牛瘟的病原體為牛瘟病毒,該病毒與犬鼠疫、麻疹等病毒同屬于副粘病毒科麻疹屬,這些病原體之間具有交叉免疫特性,即攜帶其中1 種病毒的動物不會被其他病毒感染。因此,盡管牛瘟病毒本身只有1 個血清型,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可以分為3個亞組:亞洲、非洲Ⅰ、非洲Ⅱ[3]。同時,病毒本身屬于單鏈負鏈,沒有RNA 序列的階段性形式。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這種病毒是近圓形形狀,幾部分絲狀,其直徑可達300 nm,這部分結構主要由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H 組成。
牛瘟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動物,還可通過空氣、體液、糞便和精液傳播。牛瘟沒有明顯的流行季節(jié),其特點是傳播迅速、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牛瘟感染的主要來源為有毒飼料、飲用水、其他動物和病牛,如果病原體是奶牛,它也可以通過牛奶傳播;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臨床癥狀較弱的牛也會攜帶大量牛瘟病毒,但病毒一般不會通過蚊蟲傳播。此外,牛瘟易感動物多為反芻動物,包括牛羊,其中牦牛最易感染牛瘟,亞洲亞綱牛瘟可傳播給家豬。駱駝只能作為病毒的載體,它本身并不傳播病毒[2]。
牛瘟的潛伏期為3~9 d,而其他易感動物的臨床癥狀則間接緩解8 d 以上。動物一旦感染這種疾病,內臟粘膜就會出現(xiàn)出血癥狀,或發(fā)生卡他性炎癥。同時,大多數(shù)動物也會有口腔、胃腸道等炎癥,死亡率很高。病毒的傳播途徑和特征也會影響臨床癥狀的出現(xiàn)時間,可延長至2 周,但大多數(shù)受感染動物在接觸病毒載體后3 周內才有感覺。根據相關研究,牛瘟的病理過程一般分為病毒潛伏期、病前期、粘液分泌期和疾病恢復期4 個階段。癥狀在疾病早期和粘液分泌階段最為明顯。首先,炎癥癥狀開始出現(xiàn)在口腔。此時,被感染的動物的體溫可能達到42 ℃,粘膜充血或膿出現(xiàn)[4]。患病動物的口腔不能正常分泌唾液,導致口渴癥狀,再加上體溫升高,使動物出現(xiàn)躁動、痢疾等癥狀,嚴重時會出現(xiàn)脫水和虛脫??谇坏恼衬ぃ缟洗胶拖麓絻葌?、牙齦、面頰和舌頭的腹表面,有硬的灰黃色結節(jié);解剖可見內臟出血、黏膜表面壞死;胃底部粘膜水腫,增厚,蛋白胨形,形態(tài)不規(guī)則;回盲瓣腫脹出血,盲腸皺褶頂部粘膜彌漫性出血,呈亮紅色;組織學鑒別顯示所有淋巴器官受到嚴重損害,尤其是腸系膜淋巴結和與腸道有關的淋巴組織。
在牛瘟高發(fā)地區(qū),主要通過每年接種牛瘟疫苗1 次預防,牛只1 歲時首次接種牛瘟疫苗。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牛,羊、豬等也會感染這種疾病,所以在防控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其他易感動物。此外,如果該地區(qū)牛瘟的發(fā)病率較高,應采用撲殺方法殺死被感染的動物和與患病動物接觸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