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2妹子
豆花、鍋邊糊、蚵仔煎、五香、粉條、春卷、土筍凍……初到漳州,通常會被琳瑯滿目的小吃給繞暈,但老饕餮們往往都會推薦你先來一份“面”。各種花樣的面食,早中晚吃上一碗都適宜。漳州,一座來了就要吃面的城市!
鹵面——漳州人的靈魂食物
鹵面是漳州最有名一種面食,看似簡單實則在細節(jié)上下了很多功夫。漳州鹵面和其他地區(qū)鹵面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的面是加了堿的粗面,閩南的面條食物基本都以堿面做底。用堿水做出來面餅清爽彈牙,稍帶一點澀味,味道特別卻又讓人停不住嘴。
鹵湯濃郁鮮甜,面條爽滑,內有肉羹、蝦米、魷魚、豬皮、香菇、豆芽等,料可以自選,有海鮮有炸物,十分豐富。甚至有人把這一道面食評價為“漳州人的靈魂食物”。
手抓面——聽著粗狂吃著細膩
手抓面漳州話又叫做“豆干面份”,可以說是堿面的最初形態(tài),以堿面餅、佐料、醬料組成,抓握食用而得名?,F(xiàn)在的手抓面多用盤裝形式,將面份切開用筷子食用,配料以炸物為主,常見的炸物有炸五香、豆干、蒸丸、炸肉。再配上各種醬料,芥辣、甜醬、沙茶醬油、花生醬辣醬,根據個人喜好選調。
手抓面地道吃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加上炸豆腐裹著吃,所以也叫“豆干面”;一種是加上五香條,當然還可以放上鹵肉片、烤肉片之類的,和著醬料一起吃在嘴里非常清爽。
干拌面——花生醬是點晴之筆
漳州干拌面以豬蹄肉和花生醬為主料,又稱豬蹄拌面,但豬蹄并非必須。每個干拌面店家多有自己的獨門秘方,花生醬的配方不盡相同,卻是一碗干拌面的點晴之筆。漳州的干拌面面條圓潤細滑,拌上秘制醬料也不會黏膩,香濃順滑。食客根據自己的喜好加上各種鹵味輔料,配上一碗加了豆干、丸子、筍、鴨血等的骨頭湯,常常一碗就能吃到撐。
沙茶面——小城里無處不在
在漳州,沙茶面不僅是清晨的第一頓早餐,也是午時的飽腹、夜宵的必備之選,它的身影在漳州這座小城無處不在。走進店里,食客可以任選湯底,是沙茶湯或是鹵湯,也可以各一半。也可以自選配料,大多數(shù)食客都會點上瘦肉、肉筋。不到一分鐘,一碗沙茶面就可以上桌了。
沙茶湯湯鮮味濃,花生醬味道突出,細細品來,一碗沙茶面里有著花生醬的微甜、沙茶的香辣,口感層次豐富,配料新鮮豐富,吃完唇齒留香。
漫步在漳州這個不大的城市,街頭巷尾總是散發(fā)著勾魂的美食誘惑,你還總能遇見大爺大媽們推著小車販賣著做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小吃。對于在外的漳州人而言,這大概就是童年味道了吧!
麻糍——漳州最驕傲的甜食
麻糍應該是漳州最驕傲的甜食了,皮嫩餡酥,到麻糍老店品嘗一番,那一股童年記憶也洶涌而至了。糯米經過捶打后制成的糯米糕構成麻糍的外表皮,一口下去嚼勁十足軟糯適宜。糯米糕包裹著特制的脆皮,香味四溢,酥脆香甜。而后,糯米糕懷抱著脆皮在碗里翻跟斗,渾身蘸上花生粉,于是白色的麻糍裹上了金黃的外衣。沁人心脾的花生香味,加之軟糯的皮和香脆的餡,一口咬下去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漳州風味,其中奧秘,味蕾自會告訴你。
肉粽——幾十年悠悠的古早味
一片粽葉,是童年時的清香,一口粽香,是幾十年悠悠的古早味。漳州的肉粽和臺灣的一樣,都是要先將米炒香,所以很多店每天一早就能看到老板在門口支起一口大鍋炒米。
熱油炒制過的糯米包著燒肉、咸蛋黃、蝦干、板栗、香菇、芋頭、干貝等各色好料,粽子的配料滿滿當當,咬一口全是料。
菜頭粿——繼承自潮汕菜系的蘿卜糕
菜頭粿繼承自潮汕菜系的蘿卜糕,但在口感上又因地域分化有所不同。做菜頭粿要經過“三熟”,攪拌粿漿為第一熟,也稱“半熟”;放到蒸籠里蒸為第二熟,也稱“全熟”;最后一熟,便是炸菜頭粿了。做菜頭粿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關鍵,稍微一不注意可能會影響菜粿的味道,從選米開始,就要很“挑剔”。
味道一點都不含糊,外表金黃酥脆,內餡又白又軟,一口咬下去清甜四溢。那怕是剛炸出鍋的,也忍不住燙嘴要先滿足口腹之欲。
面煎粿——耳熟能詳?shù)慕浀湫〕?/p>
在漳州的小吃中,面煎粿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了。金黃色的油炸皮、深棕色的粿餡,最中間還夾著一層料。輕輕地咬一口,皮脆餡軟,味道香甜,淺淺盈口既綿軟且香甜,勾起兒時再熟悉不過的古早味。
面煎粿制作過程極其復雜,不僅準備材料的時候破費功夫,在煎的過程中更需要嫻熟的技藝和經驗,掌握好火候是關鍵。新鮮出爐的面煎粿風味一絕,輕輕咬上一口耳邊傳來咔滋咔滋的聲響。
五香卷——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五香卷用一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蔥等,包成如春餅般的條狀,再放入油鍋炸成焦黃,切成幾段,蘸佐料進食。福建各地到處都有五香卷,但最為出名的還是要屬廈門和漳州龍海石碼的五香卷。五香卷搭配鹵面簡直是絕配,保證讓你口口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