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當時完全是把馮治安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參與策劃了盧溝橋事變等一系列重大侵華陰謀活動的日本派遣軍總部高級顧問今井武夫,在戰(zhàn)后出版的《今井武夫回憶錄》中稱,馮治安“總是被日本視為最可怕的人物”。
提到盧溝橋事變中的抗戰(zhàn)英雄,很多人都知道何基灃、吉星文還有金振中,但說到馮治安,恐怕就沒幾個人知道了。當時駐守盧溝橋和宛平城的部隊是國民黨29 軍37 師110 旅219 團3 營,何基灃是110 旅的旅長,吉星文是219 團的團長,金振中是3 營的營長,而馮治安則是他們三人的上級——37師的師長。
馮治安的長女馮炳如透露,面對日軍的挑釁,真正下命令堅決抵抗的正是父親,“不準日軍一兵一卒進入,不許放棄一寸國土,彼如開槍,定予迎頭痛擊”。
馮治安,原名治臺,字仰之,1896 年出生,河北故城縣人。1912 年3 月投軍,并改名馮治安,最初在馮玉祥的備補軍前營當伙夫。北伐戰(zhàn)爭后,馮治安追隨馮玉祥參加了中原大戰(zhàn),結果馮玉祥的西北軍失敗,其殘部被張學良改編為29 軍,由宋哲元出任軍長,馮治安任第37 師師長。
在血與淚寫成的抗戰(zhàn)歷史中,1933 年長城抗戰(zhàn)的喜峰口大捷令國人歡欣鼓舞,中國軍人在這里揮舞著大刀創(chuàng)造了抗日的奇跡,《大刀進行曲》響徹中華。
喜峰口位于遷西北部,奇峰聳峙,險要天成,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1933 年初,日軍侵占熱河,進逼平津,長城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宋哲元所部29 軍臨危受命,開赴喜峰口一線。37 師師長馮治安接到命令后,火速率部赴長城接防,3 月9 日馳抵喜峰口,即展開爭奪戰(zhàn),戰(zhàn)況極為激烈。馮治安親督所部奮勇殺敵,日軍始終未能越過29 軍扼守的長城各關口。
當時在馮治安授意下,109旅旅長趙登禹率500 名戰(zhàn)士背著大刀趁夜奇襲日軍駐地。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大刀隊又趁亂放火,日軍其他部隊見到火光,紛紛趕來增援。然而在夜間,日軍的飛機大炮都發(fā)揮不了作用。盡管日軍士兵也都是從入伍就接受刺殺訓練,但步槍上的刺刀與大刀對決,占不到任何便宜。
喜峰口之役殲敵5000 余人,是“九一八”事變后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29 軍大刀隊名聲大振。這場大捷令日本媒體驚呼:“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榮譽盡喪于喜峰口外!”馮治安也因此獲得南京國民政府頒發(fā)的青天白日勛章。
1935 年,華北地方實力派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29 軍軍長宋哲元任委員長。馮治安任29 軍37 師師長兼河北省主席,駐守北平及西苑、八寶山、盧溝橋、長辛店一帶。當時在平津駐防的日本華北駐屯軍經(jīng)常向29 軍挑釁,馮治安要求部下毫不退讓,堅決以牙還牙。日軍為炫耀武力,不斷舉行演習,馮治安針鋒相對,每當日軍演習后的第二天,他必定命令部隊進行同等規(guī)模、同樣內容的演習。
馮炳如說,馮治安所率之部隊因此被日軍稱為“29 軍抗日意識最強”的部隊。
日本當時積極策劃華北自治,因此對29 軍及冀察政務委員會的主要人員都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分類,將他們分為“親日派”“知日派”和“抗日派”三類,而馮治安不僅被劃為“抗日派”,而且還是“頑固抗日派”。在日本出版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zhàn)史》中記載:“作戰(zhàn)主要目標指向29 軍抗日意識最強的馮治安37 師……”“采取下列強烈措施……處罰責任者包括罷免馮治安……”日軍當時完全是把馮治安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參與策劃了盧溝橋事變等一系列重大侵華陰謀活動的日本派遣軍總部高級顧問今井武夫,在戰(zhàn)后出版的《今井武夫回憶錄》中稱,馮治安“總是被日本視為最可怕的人物”。
1937 年7 月7 日,何基灃向馮治安報告敵情后,馮治安星夜趕抵駐地布置應戰(zhàn)準備。他下令說:“此地為平津咽喉,華北鎖鑰,至關重要,務必固守,不準日軍一兵一卒進入,不準放棄一寸國土?!彼⒚铖v宛平的吉星文:“一旦日寇挑釁就堅決反擊,為維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可采取武力自衛(wèi)斷然處置,設若沖突,盧溝橋即是你們的墳墓?!?/p>
馮治安認為,1933 年在喜峰口戰(zhàn)役中和日軍較量過,當時裝備差尚能大勝日軍,現(xiàn)在裝備比那時要好多少倍,完全有條件和日軍一拼,早晚都是打,晚打不如早打。
正是在馮治安這樣堅決的態(tài)度影響下,在盧溝橋和宛平一線的37 師部隊最終奮起抵抗,打響了全面抗戰(zhàn)的第一槍。
自戰(zhàn)斗打響,馮治安一直在指揮部,并到前線視察,無論走到哪里,他都重復一個字——打。
1937 年,7 月28 日,29 軍撤出北平。8 月中旬,29 軍擴編為第1 集團軍,宋哲元任總司令,馮治安任副總司令兼前敵總指揮和第77 軍軍長。隨后率部南下參加徐州會戰(zhàn),馮治安率第77 軍駐守淮河北岸,阻截由津浦路北上日軍,有力配合了臺兒莊戰(zhàn)役。臺兒莊大捷后,馮治安升任第19 軍團軍團長。1938 年10 月,59 軍和77 軍合并組建第33 集團軍,張自忠為總司令,馮治安任副司令。
在此后的抗戰(zhàn)中,馮治安先后率部參加了武漢保衛(wèi)戰(zhàn)、隨棗會戰(zhàn)、棗宜會戰(zhàn)等。1940 年5 月,第33 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國后,馮治安接任33 集團軍總司令。1943 年馮治安率部參加了常德會戰(zhàn),1945 年參加豫西、鄂北會戰(zhàn)等戰(zhàn)役。1945 年8 月,馮治安升任第六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
1945 年8 月15 日,日軍投降。馮治安稱:“我們終于勝利了,真痛快!”10 月,馮治安任第三綏靖區(qū)司令長官。
1948 年11 月,淮海戰(zhàn)役開始后,第三綏靖區(qū)所轄的59 軍全部、77 軍132 師及37 師一個團共2.3 萬名官兵在副司令長官何基灃、張克俠的率領下,在徐州賈汪戰(zhàn)場起義,使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得以迅速通過第三綏靖區(qū)防線,為取得淮海戰(zhàn)役第一階段勝利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馮治安雖然沒有參加起義,但第三綏靖區(qū)事實上已不復存在。隨后,馮治安出任有職無權的京滬杭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1949 年,馮治安隨蔣介石逃去了臺灣,擔任“總統(tǒng)府”戰(zhàn)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的閑職。公余之暇,他開拓田園,養(yǎng)雞種菜。1954 年12 月,馮治安因腦溢血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