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亮,曹 寧
(1.山東管理學院 國際交流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7;2.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山東 濟南 250300)
勞模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具有較為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時代印記,是植根于中華大地并深刻反映了中華兒女尤其是新時代勞動模范“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寶貴精神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是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楷模,他們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卓越的勞動創(chuàng)造、忘我的拼搏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盵1]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投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顯著成果。近些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深化和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加速,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日益激烈,部分大學生理想空虛、信念缺失,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產生了極大沖擊和嚴峻挑戰(zhàn)。以勞模精神為引領,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涵養(yǎng)勞動情懷,堅定理想信念,激發(fā)他們投身中華民族偉大事業(yè)的熱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國夢。
“勞模精神作為勞動模范的思想內核、行動指南和精神燈塔,以積極的勞動姿態(tài)、卓越的勞動創(chuàng)新、豐富的勞動創(chuàng)造、果敢的勞動擔當和無私的勞動奉獻,成為推動時代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盵2]勞模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等歷史時期中培育、繼承、發(fā)展起來的偉大中國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廣大勞動者愛崗敬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是對中國屬性、中國品格、中國氣派的傳承彰顯,具有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概括勞模精神的科學內涵。
仔細研究勞動模范們的先進事跡,會發(fā)現(xiàn)他們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始終把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作為自己的思想指引。在他們看來,只有熱愛自己的崗位、敬畏自己的工作,始終把工作做到最好,才能成為一名合格勞動者,這也是必要前提。勞模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人生價值和思維道德取向,本質上體現(xiàn)于勞動模范自身的勞動品格、勞動態(tài)度以及勞動素養(yǎng),反映到現(xiàn)實當中,就是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積極、主動、高效地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工作業(yè)績??梢?,勞模精神從思想層面上來講,就是要求廣大新時代勞動者從思想上牢固樹立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的意識,不斷增強自身積極主動的崗位意識、責任意識、進取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等,并將這些觀念意識踐行于平時的工作、生活之中。
勞模精神既是一種催人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更是新時代人人向往的精神高地,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但這種力量從根本上來源于勞動模范日常工作中的腳踏實地、艱苦奮斗。正是依靠勞動模范努力拼搏的干勁、一馬當先的闖勁、奮發(fā)有為的鉆勁,才會鑄造出象征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偉大奉獻精神的新時代勞模精神。勞模精神之所以會得到弘揚,主要在于勞動模范日常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得到社會的認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盵3]勞模精神也是勞動模范在艱苦的勞動實踐中形成的,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苦干、實干、巧干出來的,是每位勞動模范“出大力、流大汗”的結果。因此,實踐是勞模精神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科學理解勞模精神就要求廣大新時代勞動者學習勞動模范的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
每一位勞動模范名字的后面,都是一段段“顧大家舍小家”、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皠趧幽7恫粌H是一種榮譽表彰,更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對職業(yè)、對自我、對社會、對國家的大抱負、大情懷、大擔當、大奉獻。”[2]勞動模范之所以會在眾多勞動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勞模精神的代言人,是因為他們始終將工友當親人、將工作當使命、將單位當家庭,不為功名所負,不計個人得失,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對待工作。一代又一代的勞動模范,正是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奉獻勞動,才鑄就了今天的勞模精神;正是用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老黃?!本?,才造就了今天的輝煌中國。思想是引領,實踐是推動,精神是堅守,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只有始終堅守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勞模精神才能永放光芒。
勞模精神既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弘揚,也是黨領導人民群眾所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偉大結晶,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準確理解勞模精神并把握其特質,將勞模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對于培育和弘揚勞模精神,進一步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促進新時代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更好肩負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深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使大學生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4]。我黨歷來重視理想信念教育,特別關注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同時代具有不同內涵的時代精神會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奮勇向前、勇攀高峰的強大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社會大力傳承和弘揚了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與和平建設時期的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這些寶貴的民族精神成為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載體。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又培育和弘揚了具有濃郁時代特征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為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構建了有效載體,激發(fā)了新的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chuàng)業(yè)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閃光!”[5]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取得長足進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得到彰顯。但實事求是地說,目前我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際與時代發(fā)展并沒有形成高度契合,與黨和國家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以往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和方式與大學生實際結合得不夠緊密,導致大學生對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解和認同度不高。勞模精神是沐浴著新時代的光輝形成和發(fā)展的,與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同時,勞模精神蘊含的許多精神元素,如進取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奉獻精神和愛國精神,也正是新時代大學生需要補足的精神之“鈣”。將勞模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之中,更易為大學生所接受,有利于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動力。
當前,在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部分高校仍然采用傳統(tǒng)“宣教式”的教育手段進行強制灌輸。一些教師,在思想上依然沒有轉變觀念,將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等同于枯燥無趣的說教,無法與學生產生心靈深處的共鳴,難以得到學生的認同,教育效果甚微。而解決目前這種困境比較有效的方法,在于將“宣教式”教育轉變?yōu)椤靶撵`溝通式”教育,讓“高高在上”變得“接地氣”,即通過融入更多貼近實際的生動事例和感人故事來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通俗性和生動性,以此來觸動和感染大學生,進而達到以情動人、以情引人的教育目的。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勞動模范始終是一面鮮明的旗幟和一首感人的贊歌,為全體中華兒女樹立了光輝的學習榜樣,為大學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一個個生動教材,如新中國成立后的“高爐衛(wèi)士”孟泰、“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等先進模范和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雷鋒傳人”郭明義、科研報國的黃大年等先進模范。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fā)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6]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勞動是推動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勞動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塑造健全人格、磨煉頑強意志、鍛煉高尚品格、樹立遠大志向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通過融入勞模精神,有利于促進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大學生深入了解國情、認識社會,讓大學生在勞動中體悟勞模精神的實質和感受勞動所帶來的快樂,幫助大學生樹立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勞動價值觀和涵養(yǎng)深厚的勞動情懷,努力將新時代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增強育人實效。
“‘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具有融通性的特質,它可融通其他四育?!盵7]進入新時代,我們應依據(jù)時代特點和大學生群體特征,充分發(fā)揮勞動模范的榜樣示范作用和勞模精神的價值引領作用,將勞模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全過程,并且貫穿始終,重視發(fā)揮媒體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構建媒體、高校、家庭三位一體的聯(lián)動育人體系,協(xié)同發(fā)力,提升育人效果。
1.遵循傳播規(guī)律,加大勞模宣傳力度
當前,對勞模精神的的培育和弘揚主要是通過媒體對勞動模范的宣傳進行的,但這種宣傳屬于間歇性的,大量的宣傳主要集中在一些重要節(jié)日,如“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效果十分有限。因此,遵循傳播規(guī)律,加大宣傳力度,不僅需要依托勞模評選表彰等重大活動和 “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進行宣傳,還需要進行“時間無限制、節(jié)點無固定”的常態(tài)化宣傳報道,使勞動模范的影響貫穿在受眾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與此同時,宣傳報道還要遵守勞動平等的原則,多關注普通勞動者的日常,增加對普通勞動者的宣傳報道,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模、學習勞模、關愛勞模的良好氛圍,引導全社會養(yǎng)成認同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文明風尚。
2.結合時代特點,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方法
勞動模范作為我國各行各業(yè)中的優(yōu)秀分子,他們有的是一線勞動工人,有的是教師,有的是人民警察,有的是科研人員,還有的是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人員,他們都在工作生活中發(fā)揮了先鋒模范作用,用勞動、知識、技術、創(chuàng)新持續(xù)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媒體宣傳也要及時轉變觀念,對勞模的宣傳不能只局限于奮戰(zhàn)一線的勞動工人,而要將鏡頭轉向不同身份和領域的勞動模范,改變以往人們“只有埋頭苦干的體力勞動者才是勞動模范”的片面印象,讓人們認識到勞動模范也可以是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的勞動人才。新媒體時代,微信、抖音、快手等各類社交媒體逐漸成為人們尤其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媒體輿論功能凸顯。因此,對勞動模范的宣傳在依靠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的基礎上,還要積極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以走心、貼心的宣傳方式讓勞模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1.堅持價值引領,將勞模精神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
在將勞模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堅持價值引領、并將勞模精神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這不僅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和自我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新時代大學生勞模精神培育和弘揚的時代要求。將勞模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必須要堅持正確的價值立場,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反映了社會主義基本的價值追求,是高校培育和弘揚勞模精神的核心價值立場,是高校準確把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向、明確 “為誰培養(yǎng)人”、勞模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引。思政課是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重要陣地,也是開展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將勞模精神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首先就要發(fā)揮思政課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即將勞模精神融入思政課授課之中,但要注重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使勞動模范和勞模精神立體化、具象化,提升實際效果。
2.弘揚勞模文化,將勞模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大學校園,既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場所,也是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高地?!靶@文化承載著高校的理想信念,是高校發(fā)展的靈魂,是凝聚師生力量、展示學校精神風貌、保障學校高效運轉的強大力量?!盵8]弘揚勞模文化,最重要的是將勞模精神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在校園中文化中處處體現(xiàn)勞模精神的追求與理念。一是利用校園宣傳欄、廣播、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對勞動模范先進事跡進行廣泛宣傳;二是開展各類具有旨在弘揚勞模精神的校園活動,如征文、書法、演講、微視頻大賽等;三是可適當在教室等場所設置一些蘊涵勞模精神的的人物圖片、雕塑、先進事跡展板等,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建設勞模文化長廊;四是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建學習勞模精神的學生社團組織,如“勞模精神學習小組”“新時代勞模精神研究協(xié)會”等等。
3.打造實踐平臺,將勞模精神納入社會實踐活動中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談到:“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9]實踐教育活動就是通過開展社會實踐引導大學生走近勞動、了解勞動模范,在勞動創(chuàng)造中不斷感悟勞模精神,實現(xiàn)實踐育人效果,它是新時代大學生走近勞動模范和感悟勞模精神的有效途徑。高??山Y合學科專業(yè)實際,選擇一些與各學科專業(yè)密切相關的勞動模范或大國工匠,并積極與其所在工作單位溝通聯(lián)系,校企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利用寒暑假或教學實踐周定期組織大學生到實踐基地進行社會實踐,并邀請勞動模范擔任指導教師,讓大學生在勞模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中聆聽和感受勞模精神的平凡與偉大,幫助大學生真正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堅定新時代大學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4.加強師資建設,將教師培養(yǎng)成為勞模精神的踐行者
高校教師是大學生學習上的領路人和生活上的貼心人,在學生心目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德高尚、作風正派、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教師必然會對大學生的言行舉止產生積極的引導,反之則亦然。高校教師既是勞模精神在校園的傳播者,也是引領者和示范者。高校教師要主動了解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學習勞模精神的科學內涵。除此之外,高校教師應積極發(fā)揮榜樣引領作用,自覺將本職工作與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相結合,以勞模精神作為思想價值引領,以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為行動指南,無論是在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上都時刻踐行勞模精神,保持勞模作風。此外,可以聘任一些勞動模范擔任兼職輔導員、班主任或思政課教師,定期到校舉行專題講座或開展主題班會活動,通過勞動模范與大學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增強大學生對勞模精神的認同感。
1.重視發(fā)揮理念在家庭教育中的引領作用
家庭教育理念的樹立需要深刻反映時代要求,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一是要樹立信念堅定、忠誠擔當、愛國奉獻的家庭教育理念。勞模精神是對他人、對工作、對社會、對國家的忠誠、奉獻、擔當,是一種“大愛”的表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將信念堅定、忠誠擔當、愛國奉獻作為對勞模精神培育和弘揚的思想先導,始終貫穿其中。二是要樹立腳踏實地、艱苦奮斗、淡泊名利的教育理念。每一位勞動模范的成長之路都沒有捷徑,都是靠著自己的干勁、闖勁、鉆勁心無旁騖“干”出來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始終以腳踏實地、艱苦奮斗、淡泊名利的理念教育引導孩子,進而幫助孩子充分認識和領會勞模精神的深刻內涵。
2.重視發(fā)揮家風在家庭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10]由此可見,良好家風在家庭教育和勞模精神的培育弘揚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是營造濃厚的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家風文化氛圍??梢酝ㄟ^在家庭中懸掛一些勞動模范及其先進事跡的宣傳物品、經(jīng)常與孩子一起探討勞動模范及其勞模精神等途徑來進行氛圍營造。二是身體力行,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家長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積極踐行勞模精神,以勤奮、努力、認真的現(xiàn)實行為幫助孩子熱愛勞動。另外,積極引導孩子參與自主實踐,如做家務等,讓孩子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認識勞動價值、體驗勞動快樂,感悟勞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