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蔡和森在革命實踐中對唯物史觀的研究與運用

        2019-02-21 14:12:55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9年12期
        關鍵詞:蔡和森唯物史觀階級

        張 杰

        (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 100006;中國社會科學院 當代中國研究所,北京 100009)

        蔡和森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他和毛澤東等湖南青年一起建立了新民學會,成功組織和參與了湖南青年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蔡和森赴法勤工儉學期間快速而廣泛地閱讀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各種宣傳俄國革命的資料,這樣的積累使他迅速成長為赴法勤工儉學學生中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先鋒。1921年底蔡和森回國,這時他已經成長為可以與李大釗、陳獨秀相比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他進入到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層工作,以滿腔的熱忱積極投入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yè)之中。他先后擔任中共二大至六大中央委員、第三和第四屆中央局委員及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常委,還擔任過中共中央代理秘書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長及中共兩廣省委書記,成為杰出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蔡和森在革命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與運用推進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的發(fā)展。

        一、蔡和森將唯物史觀方法運用于中國革命實踐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主要任務是發(fā)展黨的組織隊伍,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領導組織中國工人運動和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蔡和森從法國回國時,中國共產黨已成立了半年,他在陳獨秀的引薦下進入到黨中央機關工作。蔡和森將唯物史觀方法運用于革命實踐之中,還擔任了黨的機關報《向導》周報主編、上海大學《社會進化史》課程教授,并成功參與領導了五卅運動。

        (一)運用唯物史觀分析中國社會發(fā)展問題,并進入中國共產黨核心領導層

        1922年5月1日,蔡和森出席了在廣州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這次大會代表著全國工人階級組織形成的第一步,并委托勞動組合書記部為全國通訊機關。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為了能夠正確指導中國工人運動,組織馬克思主義理論者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刊物《先驅》第7期上發(fā)表了多篇重要文章,為中國工人運動的順利推進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蔡和森積極參與此次文章撰寫,分別以“和森”“H·S”為筆名發(fā)表了兩篇文章,即《中國勞動運動應取的方針》和《法蘭西工人運動的最近趨勢》。在《中國勞動運動應取的方針》一文中,他指出勞動的根本目的是“一切生產手段收歸社會公有”[1]85,工人階級爭取解放的實現(xiàn)方法是“實行階級斗爭與社會革命”[1]86,勞動運動的根本原則是以階級斗爭的方式進行社會革命,建立無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而無產階級對付“恐怖資本主義”的方法是奪取政權,組織工、農、兵的國家機關,沒收一切生產手段為國有,建立社會主義的生產方法,為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奠定經濟基礎。他認為,勞動運動的方針是盡快在中國進行社會革命進而推進世界革命,“用國際共產主義的資本開發(fā)中國的實業(yè)”[1]90。在《法蘭西工人運動的最近趨勢》一文中,蔡和森通過對法蘭西工人運動的趨勢分析,闡釋了法蘭西工人運動中的經濟與政治的緊密聯(lián)系,即工人階級專以經濟斗爭的方式獲得解放是不能實現(xiàn)的,因為資本家掌握政權就會使工人永遠處于被掠奪的地位,所以法蘭西的工人運動只有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實現(xiàn)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工人運動必須將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相結合。在這兩篇文章中,蔡和森將無產階級與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和共產主義事業(yè)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認為中國工人只有采取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的方法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解放。蔡和森文章中的觀點為中國工人運動沿著正確的軌道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正在興起的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

        這一時期,蔡和森還積極從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相關工作,他參加了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蔡和森負責起草大會文件,并當選為團中央執(zhí)行委員,這也是蔡和森首次擔任重要的黨團職務。這次會議在《先驅》第9期共發(fā)表了6篇文章,蔡和森撰寫的《批評“好政府”主義及其主張者》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文中對“好政府”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指明“好政府”的實質是回避中國的矛盾和問題,站在軍閥和幕簾內唱清調,借以欺騙民眾,他深刻揭露了“好政府”的本質,讓更多人認識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須堅決摒棄“好政府”,只有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進行徹底的革命,才能從根本上促進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進步。

        1922年7月16—23日,蔡和森以留法中共支部代表的名義參加了“二大”,并被當選為黨中央委員、宣傳部長。大會推舉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組成一個宣言起草委員會,蔡和森對宣言提出了許多修正和補充的意見。自此之后,他就進入了黨的核心領導層。

        (二)擔任《向導》周報主編,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理論宣傳是旗幟,是把握建黨初期革命方向的重要舉措。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第一份公開的機關報紙——《向導》周報,蔡和森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擔任了《向導》周報第一任主編。《向導》發(fā)刊詞鮮明地指出其辦報宗旨:“反抗國際帝國主義的侵略”,“推倒為和平統(tǒng)一之障礙的軍閥”,號召國民為“統(tǒng)一、和平、自由、獨立”而奮斗。在黨的機關報《向導》周報的廣泛宣傳下,“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很快傳遍中國。蔡和森站在宣傳反帝愛國思想的第一線,擔任《向導》周報主編期間撰寫文章達150余篇。這些文章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揭露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本質而讓民眾認清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敵人;二是旗幟鮮明地站在國家及民族利益基礎上與帝國主義進行堅決斗爭;三是對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給予肯定并加以頌揚。蔡和森主編的《向導》周報在當時獲得高度評價,被稱之為“立在輿論的指導地位”,是“本黨政策之指導機關”。

        (三)擔任上海大學教授,培養(yǎng)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革命接班人

        1922年10月,國共兩黨合作創(chuàng)辦了上海大學,目的是培養(yǎng)一批青年革命干部。蔡和森積極參與了上海大學的籌備工作,并在社會科學系擔任“社會進化史”的教學工作。他雖然講的是社會進化史,實際上是在宣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倡導學生參加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之中。蔡和森結合歷史現(xiàn)象深入淺出地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他的講授形象生動,深深地吸引了聽課的學生,甚至窗外都擠滿了人。蔡和森在“社會進化史”課程中的講稿也經整理發(fā)表,書名也是《社會進化史》,這本書非常受讀者歡迎,很快被搶購一空。很多地方舉辦革命運動講習班,將其作為社會發(fā)展史的教材。

        蔡和森、瞿秋白、惲代英、鄧中夏等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在上海大學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講授與宣傳,實現(xiàn)了喚醒學生的目的,他們用“無聲的炸彈”摧毀軍閥與帝國主義的深溝高壘,使上海大學成為當時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成為“紅色學府”“共產黨培養(yǎng)干部的學校”。上海上學因此獲得“五四運動有北大,大革命時期有上大”“北有北大,南有上大”“武有黃埔、文有上大”等美譽。同時,上海大學也引起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不滿,被稱為“赤色大本營”。1927年,上海大學在蔣介石的命令下被強行關閉。但在蔡和森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積極努力下,上海大學為中國共產黨培養(yǎng)了大批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的干部。據(jù)統(tǒng)計,從1922年秋至1927年春,上海大學培養(yǎng)了近兩千名人才,并且為黃埔軍校和莫斯科中山大學輸送了大批人才。

        (四)運用唯物史觀方法成功參與領導五卅運動

        1925年5月,上海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這是中國共產黨成功領導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的一次偉大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卅運動是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中國人民之間深刻矛盾爆發(fā)的外在表現(xiàn),也是中國人民覺醒、民族主義意識不斷高漲的必然結果,標志著大革命高潮的到來。中共中央高度關注五卅運動中工人運動事態(tài)發(fā)展,陳獨秀、蔡和森等人組織成立專門指導罷工的委員會,領導工人進行反帝愛國性質的罷工運動。為鞏固和擴大工人階級組織,加強對工人階級的領導,中共中央于1925年5月1—7日,在廣州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為了本次會議的召開,還在《向導》周報上專門設置了“五一特刊”,組織撰寫專稿指導工人運動。蔡和森發(fā)表了《今年五一之中國政治狀況與工農階級的責任》《今年五一之廣東農民運動》,他在這兩篇文章中闡釋了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性,鼓舞了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斗爭士氣,為隨之而來的五卅運動做了理論準備。蔡和森還多次參加中共中央會議,及時提出指導斗爭的方針、策略和口號,并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和組織工作,為五卅運動的順利推進做出積極貢獻。

        1925年5月30日,“五卅慘案”發(fā)生當晚,罷工委員會召開了緊急會議,蔡和森在會上果斷提出必須進一步團結群眾,組成規(guī)模浩大的反帝隊伍,以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三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反抗帝國主義暴行的斗爭,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之下五卅運動席卷全國。蔡和森不僅是五卅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也負責中央輿論媒體對五卅運動的宣傳報道工作。他在《向導》周報發(fā)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帝國主義野蠻殘暴的大屠殺告全國民眾》《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為反抗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市民告全國青年》的文章,為五卅運動的順利推進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五卅運動具有世界意義,是中國共產黨政策成功的重要歷史印證。李立三回憶說:“只有馬克思主義的戰(zhàn)略家才能正確地估計客觀形勢與主觀力量,而提出戰(zhàn)略計劃和實現(xiàn)這一戰(zhàn)略的策略口號與組織形式。和森同志在‘五卅’運動中的領導,正表現(xiàn)了他是這樣的馬克思主義的戰(zhàn)略家?!盵2]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民族反抗帝國主義的偉大愛國運動中,蔡和森成長為杰出的“工人運動領袖”。

        二、蔡和森運用唯物史觀分析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

        蔡和森將唯物史觀與中國革命實踐緊密結合,科學認識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為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形成做出重要貢獻。蔡和森赴法勤工儉學期間,大量閱讀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他在1920年8月寫給毛澤東的信中就已經認識到唯物史觀是解決中國問題的“良方”,其主要方法是“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而實現(xiàn)方法是無產階級以革命的方式獲取政權。蔡和森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革命性質以及中國革命的目標、對象、任務、發(fā)展階段和領導權等基本問題,為中國革命的順利推進做出重要貢獻。

        (一)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革命性質

        蔡和森在1922年9月發(fā)表了《統(tǒng)一,借債與國民黨》《武力統(tǒng)一與聯(lián)省自治——軍閥專政與軍閥割據(jù)》兩篇文章,1926年還撰寫了《中國共產黨史的發(fā)展(提綱)》一文。他在這幾篇文章中,明確指出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只有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所以,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jù)”[3]。蔡和森較早就對中國社會性質有了清晰的認識,為認清中國革命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于中國革命性質是推翻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民權革命,蔡和森很早就有了認識。但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還是資產階級民權革命嗎?蔡和森對比分析了世界上的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民權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相互關系,從而確定“中國的國際地位是與俄國完全不同的。然而中國革命,按照他客觀的意義,無條件的是資產階級民權革命”[4]984。他指出工農蘇維埃政府“是民權主義的最高形式”,因此,中國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的性質仍然是資產階級民權革命。他認為:“中國資產階級民權革命不僅有轉變到社會主義前途之歷史可能,而且有歷史之必要?!盵4]990蔡和森對于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革命性質的認識較早,并且正確而深刻。

        (二)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階段和領導權問題

        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發(fā)表了《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一文,刊登在《先驅》第9期上。這篇文章首次在報刊上旗幟鮮明地提出“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明確指出了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蔡和森參與起草了中共二大政治宣言,他對此綱領的提出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1922年9月發(fā)表的《統(tǒng)一,借債與國民黨》和1923年5月發(fā)表的《中國革命運動與國際之關系》等文章中,就反復強調中國革命的對象是“推倒軍閥和國際帝國主義之壓迫”。而對于中國革命所處的階段問題,蔡和森認為必須以歷史方法進行解答,他以“五四”運動為時間節(jié)點,首次將中國革命劃分為新舊兩個階段。

        《中國共產黨歷史》這部著作“在指出大革命失敗的客觀原因的同時,進一步批評黨的領導機關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認為這種錯誤是造成大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其要害是放棄革命領導權”[5]。而關于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問題,蔡和森早在赴法勤工儉學期間,通過猛看猛譯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就已經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逐漸清晰、具體。他通過對中國的階級狀況進行分析,認為中國資產階級力量薄弱,只能參加革命而不能領導革命,小資產階級雖然參加革命,但由于方法、策略不正確,脫離群眾,所以也不能領導革命。農民雖是革命的動力,但在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后,“不能夠領導革命成功了”。所以,蔡和森認為“無產階級應是各種勢力之組織者、領導者”[6]803,無產階級應該擔當起自身解放事業(yè)并領導中國革命進行到底。中國革命的最終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蘇維埃政權的國家。

        (三)武裝斗爭和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

        武裝斗爭是戰(zhàn)勝敵人的基本武器。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蔡和森也一直堅持武裝斗爭的思想。據(jù)李一純回憶:“在大革命的后期,和森同志就總結了北伐戰(zhàn)爭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不要為他人做嫁衣裳,應當建立我們自己的地盤和武裝的思想。后來,我黨果真建立了武裝,開辟了蘇區(qū)?!盵7]1922年8月,在《現(xiàn)在還是政治戰(zhàn)爭時代并不是“法統(tǒng)”戰(zhàn)爭時代》一文中,蔡和森認為革命勝利的先決條件就是運用武裝斗爭完全解除舊的支配階級的統(tǒng)治,“這一點做不到革命是不會成功的”[8]。蔡和森總結辛亥革命教訓時分析道:因為舊的支配階級的武裝沒有解除,所以必須運用革命手段打破軍事組織,“由民眾武裝去解除舊支配階級——軍閥的武裝”[9]。蔡和森對于武裝斗爭思想的認識為“武裝割據(jù)”和建立中國革命根據(jù)地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的認識,中國共產黨認為“中國現(xiàn)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10]。因此,共產國際相繼派李大釗、陳獨秀與孫中山等國民黨領導商議國共合作問題。蔡和森對國共合作提出的策略,為國民革命的發(fā)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政策基礎。1923年1月,蔡和森撰寫《國民運動與太上國民運動》一文,他指出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成立國民革命聯(lián)合戰(zhàn)線”,但是共產黨必須在政治上和組織上保持獨立性進行國共合作。大革命失敗后,蔡和森再次提出建立聯(lián)合戰(zhàn)線:“為國家的統(tǒng)一必須維持革命聯(lián)合戰(zhàn)線!為人民的解放必須維持革命聯(lián)合戰(zhàn)線!為國民黨不離工農而孤立必須維持革命聯(lián)合戰(zhàn)線!聯(lián)合戰(zhàn)線是救國救民救黨的唯一政策!”[11]蔡和森主張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必須支持左派,爭取和團結中間派,孤立和打擊右派,這與陳獨秀等人的觀點是截然不同的,蔡和森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在當時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工農聯(lián)盟、農民問題以及農村包圍城市的思想

        蔡和森在1928年撰寫的《中國革命的性質及其前途》一文中,詳細闡述了工農聯(lián)盟的思想,認為只有工農聯(lián)盟并且反對不徹底的自由主義資產階級才能實現(xiàn)革命的徹底勝利,“中國共產黨明白告訴全國革命分子,只有在工農聯(lián)合反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條件下,反帝國主義反封建勢力的中國資產階級民權革命才能徹底勝利”[4]996。他指出:“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占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shù)?!盵4]984所以,無產階級要與農民聯(lián)合進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革命勝利之后才開始轉向社會主義革命。蔡和森對中國農民問題和工農聯(lián)盟問題的認識,為大革命失敗后的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1928年7月蔡和森《在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上討論農民土地問題時的發(fā)言》闡明了在革命斗爭策略上,游擊斗爭方式是農民運動的主要方式,而發(fā)動廣大群眾,割據(jù)奪取城市是可以做到的。蔡和森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土地分配的全國形式”,從始至終都堅定地堅持“部分的政權建立和部分的沒收土地,在斗爭過程中是有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12]。他認為農民游擊斗爭的出路是發(fā)動城市工人共同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蔡和森的這些理論為當時正在開創(chuàng)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

        (五)中國革命的前途

        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陷入迷茫。針對中國革命的新形勢,蔡和森對中國革命的新問題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分析,指出“中國革命是處在世界無產階級社會革命時期,是世界革命之一部分,蘇聯(lián)社會主義的建設已有十年之久,世界資本主義不停的向前崩潰;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背叛國民革命,客觀上更有利于中國革命之社會主義的前途,因為在此革命中,革命的動力已經只有無產階級和農民,而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由于資產階級的叛逆更確定的建立起來,這就更見開辟了中國革命將來發(fā)展的前途——即社會主義的前途”[4]989-990。蔡和森認為只有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提高半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進行工農聯(lián)合,才能使中國革命由資產階級民權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才能保證革命轉變的順利并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

        蔡和森在認識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將唯物史觀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在世界各國共產黨是一致的,但當應用到各國去,應用到實際上去才行的”[6]807。在對中國國情的深入分析和對革命實踐的探索過程中,蔡和森逐漸擺脫了對共產國際代表的盲從態(tài)度,更重視將唯物史觀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他對中國革命問題的系統(tǒng)的研究和論述,為指導中國革命提供了科學方法,也為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蔡和森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也恰恰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從奠基到形成過程中需要從歷史和現(xiàn)實中回答的問題。所以,蔡和森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奠基也做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

        三、蔡和森運用唯物史觀方法指導中國革命的主要特征

        蔡和森在革命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研究與運用具有鮮明的特征,即他始終堅持以世界形勢分析中國社會發(fā)展問題,始終堅持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是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根本方法,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一)始終堅持立足世界大勢分析中國社會發(fā)展問題

        蔡和森始終將中國革命視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以此來闡釋中國革命問題。赴法勤工儉學后,蔡和森綜合世界形勢對中國社會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因為交通發(fā)達的結果,資本主義如水銀潑地,無孔不入,故東方久已隸屬于西方,農業(yè)國久已隸屬于工業(yè)國,野蠻國久已隸屬于文明國,而為其經濟的或政治的殖民地”[13]79。他深刻認識到導致中國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為了獲取更多利潤,對全世界進行資本殖民,繼而使世界無產階級受到資本帝國主義的剝削和壓迫。所以,“勞動解放絕不是一個地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問題,乃是一個世界的社會問題,馬克思社會主義乃是國際的社會主義,我們絕不要帶地域的民族的色彩。中國的階級戰(zhàn)爭,就是國際的階級戰(zhàn)爭?!盵13]82

        蔡和森通過對世界工人運動和資本主義特征的分析,指明中國革命問題是世界革命問題的一部分。他從俄國革命爆發(fā)的原因分析中國革命問題,指出俄國的小機械農業(yè)無法在國際市場與美國大機械農業(yè)相競爭,所以在經濟地位上隸屬于西方工業(yè)國,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剝削的對象,進而導致俄國農民及無產階級深受國際資本主義經濟的壓迫,這是俄國革命爆發(fā)的根本原因。蔡和森由此推論中國也是受到國際資本帝國主義壓迫,中國生產方法陳舊落后,不能自給自足,西方列強用槍炮打開中國國門,將西方商品傾售到中國,這是資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是中國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難以抵抗的,繼而導致手工業(yè)者大批失業(yè)?!艾F(xiàn)在中國四萬萬人有三萬萬五千萬不能生活了?!盵13]79-80因此,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在世界上都處于無產階級的地位,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俄國和中國爆發(fā)社會革命是必然規(guī)律。“社會革命的標準在客觀的事實,而不在主觀的理想,在無產階級經濟生活,被壓迫被剝削的程度之深淺,及階級覺悟的程度之深淺,而不在智識程度、道德程度之深淺。”[13]80蔡和森對這一問題的認識,被認為是“我黨初創(chuàng)時期,能夠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作出較準確的理論闡述的代表人物之一”[14]。

        1920年6月,蔡和森在發(fā)表的《法國最近的勞動運動》一文中指出,全世界的工人都要共同反對資本主義剝削者,反對政府的對內和對外政策,反對反革命舉動,“我們一律反對那無廉恥的自私者,不勞動而把持生產的富源,橫行他們那貿易主義和特許專利!……我們一律反對那禍根的帝國主義,他們還日日在那兒增加稅項,募集新債!……我們惟有大同盟罷工以致他們將來的命”[15]。資本帝國主義不勞而獲并控制著依靠工人生產而獲取的財富,還增加賦稅加深對工人階級的更深的剝削,因此,工人只有以罷工的方式進行革命反抗。

        蔡和森還將資本帝國主義對全世界進行殖民的不同表現(xiàn)階段進行了劃分:“1.無產階級革命成功的地方——俄。2.無產階級革命已發(fā)動或小產地方——中歐及巴爾干戰(zhàn)敗諸國。3.階級革命醞釀的地方——五大強戰(zhàn)勝諸國。4.階級覺悟發(fā)生后由愛國運動引導到布爾塞維克上去的地方——諸被壓迫之民族、保護國、殖民地,如波斯、土耳其、印度、埃及、朝鮮、中國等?!盵16]55-56通過以上分析,蔡和森得出中國處于階級覺悟發(fā)生后由愛國運動逐步傾向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的階段,他還立足于世界發(fā)展大勢對中國階級狀況進行分析,準確地闡釋了中國的階級狀況,指明中國社會發(fā)展方向就是學習俄國,進行無產階級革命。

        (二)始終堅持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是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根本方法

        蔡和森對柏拉圖統(tǒng)御以來的哲學思想進行了綜合的對比,認為這些思想都是為有產階級服務的,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之不同,是為維護無產階級利益服務的思想。他主張中國應效仿俄國,運用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方法進行社會革命,提出應組織建立中國共產黨作為革命的領導階級。他還對比了俄國和德國的情況,認為:“俄社會革命出發(fā)點=唯物史觀。方法=階級戰(zhàn)爭+階級專政。目的=創(chuàng)造共產主義的社會;無階級無反動社會組織完成世界組織完成(列寧及共產黨屢次如此宣言時),取消國家?!盵17]68無產階級必須運用階級斗爭的方式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機關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發(fā)展。“階級戰(zhàn)爭的結果,必為階級專政,不專政則不能改造社會、保護革命。原來階級戰(zhàn)爭就是政治戰(zhàn)爭,因為現(xiàn)政治完全為資本家政治,資本家利用政權、法律、軍隊,才能壓住工人,所以工人要得到完全解放,非先得政權不可。換言之就是要把中產階級那架國家機關打破(無論君主立憲或議院政治),而建設一架無產階級機關——蘇維埃。無產階級不獲得政權,萬不能得到經濟的解放?!盵17]69

        蔡和森通過分析世界階級狀況闡明:“社會革命完全為無產階級的革命?,F(xiàn)今全世界只有兩個敵對的階級存在,就是中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中產階級以上沒有第二階級,無產階級以下沒有第三階級?!盵13]79在此基礎之上,他指出:“中國已經興起了的幾個資本家,和將興起的資本階級,不過為五大強國資本階級的附屬罷了。我認定全國人民除極少數(shù)的軍閥、財閥、資本家以外,其余不是全無產階級,就是小中產階級,而小中產階級就是無產階級的候補者?!盵13]82所以,“故以我看來,中國完全是個無產階級的國……我是極端主張無產階級專政的。我的主張不是主觀的,乃是客觀的,必然的。因為階級戰(zhàn)爭是階級社會必然的結果;階級專政又是階級戰(zhàn)爭必然的結果;不過無產階級專政與中產階級專政有大不同的兩點:(一)中產階級專政是永久的目的;無產階級專政是暫時必然的手段。其目的在取消階級。無產階級不專政,則不能使中產階級夷而與無產階級為伍,同為一個權利義務平等的階級,即不能取消階級;不能取消階級,世界永不能和平大同?!盵13]82-83

        可以看出,蔡和森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世界階級狀況和中國的階級狀況,認為中國和世界被壓迫民族一樣,只有進行階級斗爭,才能實現(xiàn)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實現(xiàn)徹底的解放,實現(xiàn)世界和平大同。

        (三)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蔡和森雖然提出中國革命必須仿效俄國,與俄國聯(lián)合,但他始終堅持立足中國國情分析中國革命情況。“以我觀察,中國行俄式革命,反動必較俄大。其因有二:(一)大資本家大地主少,而十萬二十萬之身家多,故反動數(shù)目必多。(二)中國自來政治影響于個人經濟者很少,個人經濟極自由,一旦集產,反動必大。有人以為中國無階級,我不承認。只因小工小農不識不知,以窮乏慘苦歸之命,一旦階級覺悟發(fā)生,其氣焰必不減于西歐東歐?!盵16]59

        在探討中國社會如何完成民主革命和反帝反封建這兩大任務時,蔡和森強調要根據(jù)中國的國內國際環(huán)境分析中國革命問題?!爸袊膰H地位是與俄國完全不同的。然而中國革命,按照他客觀的意義,無條件的是資產階級民權革命。因為國際地位的不同,這一革命的根本任務不僅是反對地主階級,消滅一切封建殘余,而且是反對國際帝國主義,形成為世界革命之一助力并且為世界革命之一部分。這些客觀任務無非是要求在帝國主義和半封建半農奴制的壓迫之下解放出資產階級的中國,而掃除其一切發(fā)展的障礙?!盵4]983-984

        蔡和森認為:“資本主義先進國的民主革命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主革命既有如許區(qū)別,所以中國革命運動之性質與歷程必與從前歐美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大不相同?!盵18]所以,他始終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解答中國革命提出的問題。他還以唯物史觀為根本方法分析中國革命史,認為中國近代爆發(fā)的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等革命運動,其原因都是社會生產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在于沒有科學的知識和方法指導,辛亥革命失敗是因為效顰資產階級革命。蔡和森通過總結中國近代社會革命的經驗教訓,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運動提供了思想指導和理論支撐。蔡和森始終立足中國國情,分析中國革命問題,他認為中國農民占人口的最大多數(shù),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具有普遍的革命要求,所以解決農民問題是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關鍵所在。蔡和森認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結合,才能取得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

        蔡和森在錯綜復雜的革命形勢中能夠看清問題實質,明確問題發(fā)展方向,提出符合客觀實際的革命策略,對中國革命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逐漸擺脫了對共產國際代表盲從的態(tài)度,展現(xiàn)出他對唯物史觀的透徹理解以及獨特的歷史智慧和歷史眼光。

        猜你喜歡
        蔡和森唯物史觀階級
        “蔡和森建黨思想暨蔡和森誕辰126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隆重召開
        階級話語與翻譯:以英譯《暴風驟雨》為例(1949~1966)
        翻譯界(2018年2期)2018-03-05 07:55:26
        “偏離”與“回歸”:京郊土改中的路徑依賴與階級劃分(1949—1950)
        近代史學刊(2017年1期)2017-08-16 06:06:03
        論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員赴法勤工儉學之原因
        湖湘論壇(2016年2期)2016-12-01 04:22:52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近十年來國內蔡和森研究動向
        唯物史觀下關于“禮”的起源的理論闡釋
        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被遺忘階級的困頓與救贖——關于影片《鋼的琴》的分析
        唯物史觀與思想方法
        无人高清电视剧在线观看| av有码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精选| 在线观看视频亚洲|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不av麻豆|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蜜桃| av高清在线不卡直播| 日韩欧群交p片内射中文| 国产精品大屁股1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91| 91色综合久久熟女系列| 国产高清成人午夜视频|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av|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成人在线视频自拍偷拍|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久久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一区二区岛国高清|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 免费人成视频欧美|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熟女| 真人做人试看60分钟免费视频| 免费观看性欧美大片无片| 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www日韩熟女人妻| 欧美成人在线A免费观看| 国产麻豆极品高清另类|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无码专区| 国产系列丝袜熟女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