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娜
摘 要:在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越來越能夠看到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尤其是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模式已經(jīng)固定化,學生對于課堂學習激發(fā)不起熱情,一味固有模式的學習,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果,高中政治教學也不例外。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利用起日漸發(fā)展的信息技術,針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本文在立足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展開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思想政治 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前言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教育生活也不例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幾乎所有學校都在課室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希望能夠借助信息技術提供一個更好的教學課堂。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和心智都邁入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對于學習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所以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的時候,一般呈現(xiàn)的狀態(tài)會比較呆滯,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接受的信息就會少,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到這一問題,采用更好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課堂教學。而對于高中思想政治來說,這個時期的思想政治教材,書本上的案例相對來說比較少,大篇幅的都是理論知識。這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就很枯燥,所以教師要做到的就是將這些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和靈活。其中的一種方式就是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因為信息技術本身具有特點就是有趣和靈活,將課本內容和信息技術結合來說,展開課堂教學是再好不過。本文將結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展開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術,形成案例互動
思想政治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它作為人文性學科,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通過各種故事與解能夠讓學生覺得課堂是具有趣味性的。思想政治最為主要的內容是將我國的社會思想主旋律傳達給學生。但是因為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學習壓力極大,所以如果思想政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沒有辦法通過一些有趣的事件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那么思想政治教學的推進就會變得困難。而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它可以給思想政治課堂提供一些生動具體的動態(tài)感官,將課本上的知識變成活的,從而可以更好的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構建一個溫馨的課堂教學情境,將教學的內容與教學情境融入在一起。對于高中生而言,因為受到考試壓力大,而要考的內容也繁多,所以通過直觀形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從而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緩解學習壓力。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人民政協(xié)》的時候,這節(jié)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第一讓學生能夠明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政黨制度,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第二讓學生能夠了解我國的政黨關系和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基本方針、根本活動準則和重要機構;第三讓學生能夠理解我國的政黨制度對推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對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作用;第四能夠讓學生領會創(chuàng)新精神對國家發(fā)展、民族振興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血紅色呢過的創(chuàng)新能力。根據(jù)這樣的教學目標,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我國的政治制度有一個更加具體和形象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形成案例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在課前上課之前,通過信息技術,搜索一些與我國政協(xié)制度相關的視頻簡介,通過這些視頻來作為一個案例,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交流一下彼此對于視頻的理解。通過這樣的上課方式,不僅能夠提供學生上課的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課堂學習。
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問題探究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通常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將教師傳遞過來的知識進行被動的消化,學生自己沒有過多選擇的權利。雖然這種教學方式確實是保證教師上課的課時進度,但是卻沒有辦法能夠保證學生都講教學的知識點學進了腦子里。但是在現(xiàn)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懂得將課本的知識點適時地、合理地給書本知識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問題,從而去引導學生在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中不斷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其中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必須記住,這些問題必須是和學生切實相關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感同身受的感覺。想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這個目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師深入的去研究教材,教師要在枯燥的教材中提煉出有關于生活的元素,并且教師還需要站在高中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教師要懂得生活與思想政治教學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樣一來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更為貼近實際生活的課堂教學問題。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的時候。這一節(jié)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第一通過課堂學習讓學生能夠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第二通過學習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原理,讓學生能夠初步確立科學的實踐觀,切實認識到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從而幫助學生確立實踐第一的觀點。根據(jù)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教學問題,如:結合你平時生活,說說你自己平時是怎么認識一個事物的。在學生思考探究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媒體,展示一些別人日常生活的認識經(jīng)驗,然后再問學生:你的經(jīng)驗是否和視頻上所展示的一樣,等等類似的問題。因為這一節(jié)課程是屬于哲學課程,單獨靠教師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會比較又難度,但是教師通過設計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問題,然后再讓學生相互進行探討,從而自己得出答案,之后教師再進行理論知識的解釋。這樣一來,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對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想要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唯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改進課堂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夠很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懂得利用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從而建立起新鮮的課堂教學模式,幫組學生更好地進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學習。
參考文獻
[1]閆迪.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8):59-60.
[2]龔正東.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大東方,2016(4):2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