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林林
摘 要:根據(jù)高考考綱要求,如何高三復習中重難點突出體現(xiàn),如何解決學生答題不準等現(xiàn)實問題。將因此產生的困惑與部分問題自己的處理方法總結出來,以此與大家探討,希望大家給予批評指導。
關鍵字:經驗 困惑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158-01
一、高一階段的經驗與困惑
1.困惑
必修一對于我校的學生,如果嚴格按照36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可能學生幾乎全部知識點都是夾生飯,且對于學生公民地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沒有較大幫助。
原因,其一,必修一的內容是自然地理的原理。原理性的知識,需要一個理解的過程,不完全是死記硬背可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地球運動的內容,對于我們學校的孩子3課時,大概只能講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比如氣壓帶風帶的內容,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移動、斷裂形成大氣活動中心,進而形成季風氣候這是一個連貫的整體,3課時可以上完。但是這一知識點還有大氣環(huán)流對氣候的影響,以及基本的氣候類型判讀,這里至少還需要1課時。同樣的問題,地表塑造的內外力作用同樣存在,所以面對我們的學生,如果想讓他們對必修一知識有效率、有意義的學習36課時有些緊張。
其二,必修一在高考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對于平行班的孩子可以不必做過多的深挖,但是對于實驗班的孩子,該在高一做提點的地方還是挺多的,如果不提點,高二、高三有些內容再加進來有些來不及,高一的預熱期必須有。但是,課時不足。
2.經驗
2.1必修一的經驗,理論性較強,而且地理學科地圖是基礎,所以原理形成圖、分布圖、成因圖等圖形的記憶、描畫很重要,再者必修一的知識點比較細碎,所以聽寫必不可少。適當?shù)睦弥星铩⑶锓?、冬至等?jié)氣,幫助學生理解地球運動這一難點知識。
2.2必修二、三兩本的知識連貫性好,能形成各自獨立的一個個邏輯思維模式。同時,必修二、三的對于學生的思維連貫性、拓展性,考慮問題的全面性已經開始涉及,并考察!所以,必修二、三基本原理相對必修一稍少,但是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必修二、三主要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審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重要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的答題用語,需要學生初步掌握!這里一般情況下,適當?shù)氖褂冒咐虒W法,老師示范一個問題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再讓學生初步模仿分析一個問題,及時總結與反思,對學生比較實用。
二、高二階段
1.困惑:從高考角度考慮,選修和區(qū)域地理的課時安排矛盾
高二如果按課時學習選修知識,則一個學期最多學習一本半選修,選修在高考中分值10分。如果消耗一學期學習選修,則區(qū)域地理學習時間變短。高考地理全部是在世界地區(qū)和中國地圖上考察一個區(qū)的發(fā)展情況,所以,區(qū)域地理是高考地理的底圖!如果復習時間不足,可能導致高考地理空間定位的基礎出現(xiàn)問題,如果定位錯誤,高考44分選擇可能得不了多少分,而46分的兩道分析題,更是無從下手、瞎編亂造,“大題基本靠編”的后果,就是基本不得分。
能否選修只重點學習一本書,將時間節(jié)省出來復習區(qū)域地理。因為區(qū)域地理就意味著高考一輪復習的開始。如果一來,我們基礎的較薄弱的學生,能夠扎扎實實的復習一遍一輪,至少可以鞏固基礎,才能更好的為高三的拔高做準備。
2.經驗:選修,以災害的類型、分布、成因、危害、防治為主線,分類歸納,學生強化記憶。以聽寫或默寫為主
區(qū)域地理,空間定位,以練為主,練習讀圖判定,或者自己畫圖。地圖,當心中有圖,自然可以定位準確。只是,心中有圖,很難做到。至少需要一年的鞏固,才能夠大概做到“心中有概圖”。
三、高三階段
一輪復習,該提升的難度要逐漸提升,因此,在高一階段,我們就會將一些東西提前預熱,這樣到高三正式提升,學生不會覺得過度太大,突然變得很難。
一輪盡量讓基礎弱的孩子多少再聽懂一些知識,基本的技能盡量練會。同時,程度較好的孩子要求提高難度的知識要逐步掌握。一輪時,最好每天給學生講一道分析題,逐漸滲透解題的方法。因此一輪重要知識聽寫不可少。
一輪復習末二輪復習起始之時,最好系統(tǒng)的講一講7類不同大題的答題的方法和5類選擇題的做法。因為一輪當中,我們逐漸的滲透,學生可能自己有所總結,此時再系統(tǒng)的復習一下,對于二輪系統(tǒng)復習輔以綜合性練習鞏固學生的解題方法,效果比較好!如果將解題方法留到考前突擊,我們的學生,很吃虧,他們需要一個較長的強化過程。
經驗1:4月底時,對于不同的學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地理高考11題選擇,44分,如果學生可以穩(wěn)定的將選擇題拿到8題以上,則要求他們將重點放在46分的分析題的解答上,因為選擇8道以上,很難再有大的突破,而此時,如果將分析題分數(shù)提高,地理高考及格就不難了。如果學生分析題可以拿到20-24左右,但是,選擇不高的孩子,重點是強化訓練選擇,達到8個左右以后,再均衡強化選擇和分析題。平行班的孩子,大部分以強化選擇為主,分析題,對于程度好的孩子進行重點培養(yǎng)。但是典型的基礎的分析題,要求學生必須做會,起碼看到了不怕,敢寫,基本寫對。
經驗2:選修內容可以重點強化15課時左右,而后,做綜合模擬試卷的時候,遇到再講,在5月中旬時,對選修做一定的小結,小結學生一年以來遇見的所有類型的選修,還有哪些選修知識點沒有遇到,以防止有漏掉的備考范圍。
經驗3:從高二時的4月到高三時的3月,國內外重大時事,給學生及時提點,可以自己編一些題放在月考試卷當中,讓學生逐漸習慣高考用時事做引考查自然地理和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考法。
經驗4:地理考試從2013年起,自然地理的比重比之前加大很多2013年選擇中有6題,2014年有9題。而自然地理是最能夠拉開分數(shù)差距的,所以,的自然地理者的天下,因此在復習中,側重一些自然地理的原理理解及應用。
經驗5:答題要求:高一敢答(鼓勵學生想到了,就寫出來,不怕寫錯),高二會答(經過思考,逐漸有邏輯的寫,對答案做一定的取舍),高三精答(規(guī)范答題,言簡意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