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琴娟
【摘要】目的:探析在血液透析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將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68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研究組,每組患者各34例,其對照組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而研究組用風險管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結果:經比較分析,研究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5.88%(2/34),對照組為23.53%(8/34),顯然研究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血液透析護理中施以風險管理干預,可有效地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以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血液透析;風險管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147-01
前言
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原理,將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代謝物質排出體外,從而暫時性替代腎功能的作用,是挽救腎病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1]。然而,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病情均較為嚴重、復雜,并伴有多種并發(fā)癥,從而增加了治療、護理工作的難度及風險[2]。為此,本文研究對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風險管理干預,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患者68例作為研究組對象,并按隨機分配法分成兩組,對照組34例、研究組34例。研究組患者中有15例為男性,19例為女性,年齡為27~79(52.31±10.34)歲,體重為42~84(60.31±5.65)kg;而對照組患者中有16例為男性,18例為女性,年齡為26~80(55.25±12.67)歲,體重為43~82(62.31±4.05)kg,將兩組患者的基本數(shù)據進行比較分析,其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血液透析護理干預,而研究組施以風險管理,方法如下:
(1)建立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長、護師組成,定期開展關于血液透析知識學習、技能培訓及考核,并嚴格規(guī)范護理操作流程,且詳細記錄護理工作各項環(huán)節(jié);還組織小組成員學習、談論、總結以往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或影響因素,并借助醫(yī)學數(shù)據庫文獻尋找科學的解決方法,及時改善血液透析護理工作的不足。
(2)護理干預: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應與患者、陪同家屬講解疾病治療的風險情況,并嚴格執(zhí)行簽字制度,以使患者、陪同家屬了解知情權,及明確風險事件的責任情況;護理人員在治療過程中,應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工作,且常詢問患者的癥狀情況,并密切監(jiān)護患者的臨床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呼吸及體溫等,若患者發(fā)生異?,F(xiàn)象如心悸、抽搐、出汗等,應迅速告知主治醫(yī)生,并遵醫(yī)囑及時采取措施治療;另外,在對患者靜脈穿刺時,應有計劃對穿刺部位進行管理,且在穿刺時應動作輕柔并保證一次穿刺成功;還對患者的體重情況進行記錄,以避免患者發(fā)生電解質、酸堿失衡的風險事件。
(3)應急能力及器械管理:加強護理人員應急能力的培訓,并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解決對策,且每月定期進行模擬訓練考核;還需增加護理人員的個人素質,如良好的溝通能力、簡單明了的應答,或有技巧的心理疏導等;并對血液透析治療的醫(yī)療器械進行專人管理,以確保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
1.3?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整理、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使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觀察分析,對照組有8例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23.53%(8/34),而研究組有2例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5.88%(2/34),將數(shù)據用卡方值檢驗得:x2=4.22,P=0.04,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研究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3?討論
據相關報道,對急性腎衰竭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可有效地將體內有害物質排出,從而達到凈化血液的效果,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因患者身體素質較差,免疫能力降低,易引發(fā)細菌、病毒的感染[3-4]。為此,本文針對該類治療患者采取風險管理,通過相關的風險干預管理,可有效地控制風險事件的發(fā)生,以保障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據對以往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等情況進行分析,并建立風險管理小組定期學習、培訓,可有效地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能水平及應急能力;還規(guī)范血液透析治療的護理流程,以提高整體護理服務的質量[5]。另一方面,通過對醫(yī)療器械、風險責任制等進行管理,從而將風險管理落實到各項護理環(huán)節(jié)中,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風險事件發(fā)生的機率。
據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在血液透析護理中采用風險管理干預,可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靈芝.血液透析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5(12):1830-1832.
[2]?崔紅麗,王鋒利.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7):232-233.
[3]?高玉梅,孟迎春.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醫(yī)療裝備,2017,7(5):183-184.
[4]?董麗潔.血液透析護理的風險管理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50):16+18.
[5]?牛莉.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3(3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