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子
某些媒體報道說,有的中國游客在國外的景點亂刻亂畫,有的游客在洗臉盆里洗腳,有的游客隨地亂扔垃圾……前些年,我看了這樣的報道很生氣:會這樣嗎?如此在中國人臉上抹黑,別有用心!這幾年,再見此類報道,我心中有點底氣不足了:可能吧,我們有些人也太不爭氣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因為我見到了不少令人痛心的事。
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到甘孜藏區(qū)草原旅游。那是一片山間牧場?!八{藍的天上白云飄”,四周的山一片蔥綠。牧場很遼闊,綠茵茵的草地上有好多野花,紅的、藍的、紫的、黃的……東一簇,西一片。走在牧場上,口鼻中涌進一股股清新,胸中好像有什么在涌動。牧場上正在舉行活動,公路邊停滿了各式車輛,草地上三三兩兩系著鞍的馬自由自在地游蕩著。牧場中心地帶搭了好幾個大大小小的帳篷,帳篷間還拉了許多彩幡,擴音器里播放著優(yōu)美的草原歌曲。好多的人,大多是男女青年,也有老人孩子,或在草地上嬉戲,或在野花叢中拍照,或在帳篷里用餐。不時,幾位身著鮮艷藏族服裝的少女穿行在人群中,像幾朵彩云從藍天飄過。我們也加入到人群中,直到活動結(jié)束。
人群陸續(xù)散去,牧場空曠了。我放眼一看,不經(jīng)意間心被猛地扎了一下:草地上這里散落著空易拉罐、礦泉水瓶、方便面盒兒,那里飄飛著塑料袋兒、廢紙……一片狼藉。老伴兒感慨:“多美的地方,怎么糟踐成這樣!”幾位朋友議論紛紛:“唉,可惜啊!”“可惜什么?”“可惜了這藍天白云綠草地!可惜我們有些人心靈不美!”“惡習(xí)難改呀!”我說不出什么話,只覺得一陣陣心痛。
無獨有偶。我們經(jīng)過一個高山觀景臺,下車觀看對面遠方的雪山。觀景臺上已經(jīng)有些人。遠方的雪山被翻滾的白云托著,顯得潔白、莊嚴、圣潔??墒?,一看觀景臺的地面,那就太慘不忍睹了:滿地散落著各種垃圾,風(fēng)吹來,塑料袋、紙屑四處翻滾??墒牵诓贿h處的路邊,就醒目地放著兩個垃圾箱。我走近垃圾箱看看,垃圾箱里只有很少的垃圾。我心里好不得勁兒:“誰干的呀?怎么就不肯多走兩步,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回到家里,不時就想起這件事。想著想著,不知為何聯(lián)想到一些似乎與此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其他事情。
退休了,外出經(jīng)常乘坐地鐵、公共汽車。北京的人真多。不管什么時候乘車,尤其是乘地鐵,幾乎都很擁擠。車上人多,老人、帶孩子的婦女很不容易,東晃西悠的,有時候連站都站不穩(wěn)。車上的廣播一遍又一遍地播著:“各位乘客,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請把座位讓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是,我發(fā)現(xiàn)很少有人讓座。很多人在埋頭看手機,有的人抬頭看了一眼跟前的老人孩子,又若無其事地繼續(xù)干他的事。看見這種事,我心中總有一番說不出來的滋味。我們這代人也年輕過。我們年輕的時候,在車上給老人、孩子讓座,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現(xiàn)在怎么啦?
在機場候機,在火車站候車,候機室、候車室常常人滿為患。有人站著,甚至背著大包袱或者抱著孩子站著,半天找不到一個座位??墒怯腥税汛蠖研欣罘旁谧紊?,有人甚至躺在座椅上蒙頭呼呼大睡。也有人說:“請你給這位抱小孩兒的大嫂騰個座吧!”這話有時候管用,有時候?qū)Ψ健皼]聽見”,有時候甚至換回一句 “多管閑事!”……
我自認為不是“今不如昔”論者。但面對現(xiàn)實細細想來,不能不承認,我們在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有些方面的確倒退了,上述現(xiàn)象就是例子。其實,此類現(xiàn)象還可以列出許多。這些現(xiàn)象與社會的大進步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此也特別引人注目。應(yīng)該說,此類現(xiàn)象不是社會風(fēng)氣的主流,但確是不可否認的弊端,不但使許多有識之士深感憂慮,也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有病就得治,欲治須尋根。我在想:此類倒退現(xiàn)象的病根何在呢?
思來想去,我以為上述現(xiàn)象雖然看起來各不相關(guān),但是病根相同:因為種種原因,一部分人的心中只有自己,完全沒有別人。不是嗎?只圖我方便,垃圾隨手一扔,至于對環(huán)境有何影響、別人感覺如何,與我何干?只要我坐著舒服,別人怎么難受,關(guān)我什么事!恕我直言,如今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現(xiàn)象,要說俯拾皆是可能有點過了,但實在是不少。我有些疑惑:怎么會是這樣!
從傳統(tǒng)講,先人提倡“厚德載物”,親人之親,敬人之敬,尊老愛幼,扶危濟困。我們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為何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一些人那里蕩然無存呢?這些人是心中金錢打敗了道德,還是墜入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魔圈?是我們忘記了“兩手都要硬”的教導(dǎo),還是我們把優(yōu)良傳統(tǒng)當成糟粕扔掉了?如果沒有了優(yōu)良傳統(tǒng),何來千年華夏、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想起來竟有些脊梁發(fā)冷。
退一萬步講,以人這種高等動物論,人是群居動物。人類之所以能夠形成、繁衍、昌盛,群居是不可缺少的條件。洪荒之時,離群單一的原始人,是無法生存的。即使進入了文明時代,像魯濱孫那樣獨自離群生活,也是十分困難的。我以為,為了生存也不能無視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中只有自己、只顧自己,是無法形成群居的。沒有群居、沒有社會,那人將不人了。
故我認為,心中只有自己,有悖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有悖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是人心的一種病態(tài)。
對于上述種種不文明現(xiàn)象,有關(guān)部門和很多媒體注意到了,不僅建立了專抓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機構(gòu),還做了許多具體工作。不少媒體也在積極倡導(dǎo)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建設(sh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些是很有必要的,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上述種種不文明現(xiàn)象為何仍然不絕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呢?我以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們沒有抓到“根”上。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行動不文明,是思想“不文明”的反映。上述種種行為上的不文明,是“心病”的表現(xiàn),那么欲“凈行”須先“凈心”。我們應(yīng)該下力氣治治“心中只有自己、完全沒有他人”的心病了。
當然,存在決定意識。要想從根本上治療“心中只有自己”的心病,還需在經(jīng)濟生活、社會生活中注重“公共利益”“集體利益”,讓奉獻者、助人者不僅光榮,而且真正得益;讓自私者不僅為人不齒,而且得不到任何好處。這方面的話說來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