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翠云
文博羅縣公莊中心小學
統(tǒng)編教材主旨在于“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堅持課改方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更應該講究科學性。為此,在2018年博羅縣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培訓會上,我的識字教學公開課《中國美食》,遵循了新課標提出的“認寫分開”“多認少寫”,遵循了漢字的自身特點規(guī)律,引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重視識字方法的滲透。既創(chuàng)設了學習氛圍,又培養(yǎng)了學生能力。《中國美食》是一篇以形聲字為主的歸類識字課文,圖文并茂。整節(jié)課,我都是在扮演大廚師的角色,用天真活潑貼近小學生的語言,利用打電話、扮演小廚師、“幫我制作烤鴨卡片”等多種游戲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孩子們充分運用各種感官來調(diào)動對傳統(tǒng)美食喜愛和中國的飲食文化的了解,讓他們在語境中掌握方法,理解字義,快樂識字,一舉多得。
由于兒童的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起著支配的作用,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學得輕松、愉快。根據(jù)低年級兒童好動、新奇、喜新的心理特點,課一開始,我就誘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興趣,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畫面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我拿著個大勺子走進教室,微笑著說:“小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來到美食城,知道我是誰嗎?對了,我就是美食城里手藝精巧、和藹可親的大廚師。我們中華民族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國從南到北,美食的文化不同,烹調(diào)方法也不一樣。今天呀,我給大家?guī)砹艘恍┟朗场O氩幌胫朗鞘裁疵朗衬??”然后播放視頻“舌尖上的中國”讓學生觀察。利用電教媒體的聲音、色彩、圖像等效果,把抽象的文字變得形象、生動,激起了孩子們高漲的學習情緒,看完視頻,他們紛紛舉手發(fā)言,說出自己所觀察到的美食,我根據(jù)回答把美食名字一一板書,這樣就輕而易舉地引出了課文。
隨文識記,就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識字。這種識字不能脫離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低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無意注意占主體地位,注意力難于持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使出“十八般武藝”,讓他們保持最佳學習狀態(tài)。在這個過程,我設計了小廚師帶讀、模擬打電話賽讀、開火車輪讀、小組成員出來表演讀、全班站起來齊讀等多種方式,把聲、色、形融一體,呆板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妙趣橫生。
歸類識字就是根據(jù)字的組成規(guī)律或生活中的類別進行分類識字。分類識字教學最終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大批生字的音、形、義及用法。實踐證明,讓學生在學習了詞語后,再進行歸類識字,更能加深學生對字的印象,掌握的生字也比較牢固,教學效果也會較好。如在《中國美食》教學過程中,我把要認識的15個生字按偏旁部首分為四類:1.煎、煮、蒸;2.炸、烤、爆、燉;3.菠、茄、菇;4.醬、蛋、餃、粥、腐。然后問學生:“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通過觀察,很快發(fā)現(xiàn),第一二組偏旁為“灬”和“火”的字,多與火有關,從而知道這些是制作食物常用的烹飪方法,突破了難點;第三組都是草字頭的字,草字頭的字多與植物有關。從中引出形聲字的特點,形旁表示字的意思,一邊表示相同或者相近的讀音的字。知道了一個字的讀音,就可以猜整個字的讀音。再滲透識字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歸納得出:識字方法有很多,如編字謎識字,利用菜名識字,生活識字,游戲識字,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識字等。這樣的分類學習,整合了識字資源,立足語境,簡化了記憶的單元,注重了識字方法的嘗試與探索,提高了識字能力和識字效果。
“多認少寫,適當減負”,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讓學生幫我制作“烤鴨”這個招牌菜的卡片。要做卡片,必須先學會寫“烤鴨”這個詞,從而引出寫字教學。寫之前先讓學生做好寫字姿勢,教學中,我降低寫字量,重視寫的過程,強化寫字基本功的培養(yǎng)。我先出示生字課件,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況和書寫順序,再說說“烤鴨”怎么寫,哪一筆要注意,然后教師范寫,有重點指導,學生觀察演示書空,隨后學生先描紅再寫字,最后是互評。因為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書寫,成為了學習主體,主動性增強,整個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一系列的指導下來,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漢字的寫法,同時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無定法”。在識字教學中,借助語境,提高效率的識字方法還有很多,以本課為例,希望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