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月銘
文佛山市三水區(qū)實驗中學
初中音樂新課標提出: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音樂課,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器樂進課堂”打破傳統(tǒng)音樂課堂,是音樂教學中新的教學手段,徹底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彈學生唱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提升音樂課堂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感悟到音樂的多樣性和魅力。
學生的興趣是開展課堂器樂教學的前提,我們對初一初二的學生做了調查,提供印第安笛、陶笛、尤克里里三樣樂器給學生們嘗試選擇,最后學生對尤克里里這個樂器比較感興趣,喜愛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于是我們選擇尤克里里作為課堂樂器。尤克里里簡稱小U,來自夏威夷,形狀酷似小吉他,是最容易上手的和聲樂器,它只有四根琴弦,但彈唱、指彈獨奏樣樣都能玩,它小巧便于攜帶。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很喜歡吉他,學好尤克里里,也為這部分學生以后的吉他學習打好基礎。
初中的學生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樂器尤克里里的學習中,我從簡單的歌曲入手,選擇朗朗上口、學生感興趣的流行曲進行教學。例如從最開始的必會曲目“小星星”到“后來”“夜空中最亮的星”等。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就提升了,在課堂上我要達到彈唱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學習每首歌的彈唱之前,首先我讓學生跟唱歌曲直到能背熟整首歌曲,然后才開始學習和弦彈奏,直到和弦彈奏也沒有問題后,才配合起來彈唱。因為學生學習的快慢程度不一,在課堂上,我盡量放慢速度,兼顧到每一個學生,以達到整體良好的效果。
1.師徒制。不管是在課堂上練習或是課外練習,我都采取“一帶一”即師父帶徒弟的方式,程度好的同學帶程度稍弱的同學,當小老師的同學會覺得很有自信,并很樂意幫助同學。當徒弟的同學為了不拉后腿,會很配合地積極練習。
2.小組合作形式。每次學完一首歌,我都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來表演,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互相學習監(jiān)督,增強他們的團隊意識。在團隊合作里,還發(fā)掘了不少有號召力的同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做好以下四點。
第一,有計劃地設計訓練目標,學生上完每一節(jié)課后,要學會哪個和弦和哪一首歌,我都在課前備好課,科學地設計好訓練目標。
第二,十分重視演奏前的熱身預備練習,特別是指法練習。在尤克里里演唱中,最難的就是左手的指法按弦,所以每一節(jié)課的開頭,我都會帶著學生把左手的指法練熟悉了,再加右手掃弦,再加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做到彈唱合一。
第三,我的教學順序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學生總體把一個知識點掌握了之后才進入下一個知識點,因為課堂樂器面對的是全班同學,雖然大家都是初學者,但是有些同學領悟力快,學得快,在95%的同學都掌握后,才繼續(xù)往下學。
第四,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每一組都選一位組長,組長的任務是帶領大家團結統(tǒng)一地完成作業(yè)和輔導個別差生。我發(fā)現(xiàn),自從開啟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的整體水平都提高了,差生也慢慢不存在了。
在尤克里里的課堂教學中,每一節(jié)課我都精心備課,定好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并加入了流行歌曲給學生彈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期末考試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現(xiàn),每個學期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反思一個學期的音樂課堂,還存在以下問題:極個別學生課堂上不認真,課后不練習。對這樣的學生,我會找他們談話了解情況,一般這類學生對音樂沒有太大的興趣,我盡量找到他的閃光點,比如音色挺好,唱歌好聽等鼓勵、鞭策他,爭取調動起他學習音樂的熱情,并給他配兩個“小老師”,讓他不掉隊。
這次尤克里里進課堂的實踐相當?shù)某晒?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和大力支持。但是隨著音樂教育改革步伐的進一步推動和學生個體化的差異,如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如何讓師生互動得更好,如何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等,都是在未來的教學工作所面臨的問題。作為老師,我們的教學之路仍然任重道遠,我應該以此次成功的實踐為契機,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思路,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參與和實踐中學習,更好地融入到音樂課堂中,愛上音樂課堂,達到真正美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