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生
(紹興文理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吨型饨逃喪贰氛n程始終高舉“課程思政”的大旗,堅持立德樹人。影響《中外教育簡史》“課程思政”生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教師與育人資源挖掘這兩個生成路徑。
每一門課程都有“課程思政”的功能,每一位教師都有“課程思政”的職責。作為《中外教育簡史》課程的專任教師已經(jīng)充分認識到,教師是“課程思政”生成的關(guān)鍵因素,“課程思政”的效果既取決于教師的育人知識與育人意識,又取決于教師的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要最大化地顯現(xiàn)“課程思政”的效果,教師必須做到:
從歷史維度上看,教師要不斷習得古今中外教育家廣博的育人知識,欣賞其高超的育人能力。從現(xiàn)實維度上看,教師要不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切實提升“課程思政”的育人能力,將《中外教育簡史》課程建設與思想育人有效結(jié)合,不斷增強“課程思政”的親和力和說服力。
《中外教育簡史》課程的教師既要成為該門課程育人知識的傳播者,教好書,又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育好人,也就是說,既做“經(jīng)師”又做“人師”。教師要把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恰當融入《中外教育簡史》課程的教學之中,充分體現(xiàn)育人的功能,切實扭轉(zhuǎn)偏重知識傳授,忽視價值引領的傾向。
言傳身教出于范曄的《后漢書》:“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逼湟馐牵扔谜Z言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范。所以,教師要以流暢的口頭語言、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優(yōu)雅的體態(tài)語言準確傳播育人知識,又要以自己模范的行動、高尚的行為示范引領??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陶行知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家的言行要求教師必須修身立德,做出示范,成為學生做人做事的一面鏡子。
簡言之,教師要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真正成為“課程思政”生成的關(guān)鍵因素。
每一所學校都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責,每一門課程都是育人的重要載體。課程內(nèi)容則是課程的核心要素,從總體上講,課程內(nèi)容是根據(jù)課程目標從人類的經(jīng)驗體系中選擇出來,并按照一定的學科邏輯序列和學生心理發(fā)展需求組織編排而成的知識體系和經(jīng)驗體系?!吨型饨逃喪贰氛n程內(nèi)容蘊含著豐富的育人資源,教師要認真細致地深挖。
教育制度史是關(guān)于中國與外國教育制度的產(chǎn)生、變革和發(fā)展的歷史。一方面,挖掘中國教育制度史的育人資源。稷下學宮是中國封建官學制度發(fā)展的揭幕,它在管理上采取“門戶開放”政策,歡迎各方學者來學宮游學,具有教育平等理念。宋代早期書院繼承了我國私學傳統(tǒng),采取“對外開放”的辦學方針,它沒有出身和年齡的嚴格限制,不分地域籍貫,舉凡一切愿學的四方之士均可投奔書院,不需報名考試,只要提出申請,書院主持者便虛懷若谷,來者不拒,同樣具有教育平等理念。兼容并包、學術(shù)自由成為稷下學宮的辦學指導思想,而自由講學、自由研究成為宋代書院的核心精神和特征,這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自由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挖掘外國教育制度史的育人資源。19世紀80年代初期,法國教育部長費里主持制定了1881、1882年的教育法令,確定了國民教育的義務、免費、世俗性三條原則,具有教育平等理念。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頒布義務教育法,實施強迫教育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實施免費義務教育,這是義務教育發(fā)展的新階段,給予義務教育以一定的物質(zhì)保障,保證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也具有教育平等理念。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教育的民主化,這體現(xiàn)了教育民主的價值觀。
教育思想史是關(guān)于中國與外國教育思想的產(chǎn)生、變革和發(fā)展的歷史。一方面,挖掘中國教育思想史的育人資源??鬃邮侵袊糯谝晃粋ゴ蟮慕逃液退枷爰?,其施教觀是“有教無類”?!坝薪虩o類”的本義就是在教育對象上,不分族類、大小、賢愚、貴賤、親疏,都可以入學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機會,體現(xiàn)了孔子教育平等思想。孟子是中國古代第二位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道德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是以血緣關(guān)系為核心的倫理道德內(nèi)容,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體現(xiàn)了友善、誠信的道德觀、價值觀。蔡元培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一位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偉人。其立德樹人思想具有獨特的理論和獨到的見解。從何謂立德樹人、立何德樹何人、如何立德樹人三個方面挖掘其思想精華,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勤儉持家等家庭道德,培育和踐行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服務群眾等職業(yè)道德,培育和踐行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等社會道德,培育和踐行遵紀守法、主動納稅、保家衛(wèi)國等國家道德。另一方面,挖掘外國教育思想史的育人資源。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探析其“美德即知識”,引導學生向蘇格拉底學習,成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的人。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根據(jù)靈魂論提出了和諧發(fā)展的教育觀點,主張德智體等和諧發(fā)展,體現(xiàn)了和諧的價值觀。赫爾巴特是德國近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探討其教育性教學,理解“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的寓意,體現(xiàn)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xiāng)的愛國情懷,這也是西方“課程思政”的歷史淵源與理論闡釋。杜威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家,其教育理論的基本原則是“從做中學”,“從做中學”體現(xiàn)了守信、誠實、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等誠信品質(zhì)。
教育活動史是人們以各種方式進行教育活動的歷史。它既是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的起源,又是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存在的前提和基礎,還是連接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的中介和橋梁。一方面,挖掘中國教育家教育活動史的育人資源??鬃尤龤q喪父,十七歲喪母。他曾管過牛羊,也管過倉庫,當過會計。貧賤的少年生活,促使他發(fā)奮自學,漸漸地通曉了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各種學問,靠著“不恥下問”和勤奮好學贏得了社會的好評,為他日后大辦教育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鬃拥囊簧?,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辦教育上,他打破了教育壟斷,開辦私學,廣招弟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孟子曾“受業(yè)子思之門人”,為孔子私淑弟子。孟子學有所成后,也聚徒講學,后車數(shù)十乘,帶著弟子游說列國,極力推行“仁政”的主張。在齊國游學稷下學宮,深得齊王之尊崇。晚年退而專以著書講學為事。孔子與孟子的教育活動,體現(xiàn)了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彰顯了他們的愛崗樂業(yè)、職業(yè)道德與敬業(yè)精神。蔡元培一生與教育結(jié)下不解之緣。1898年,棄官從教,回到家鄉(xiāng)紹興,任紹郡中西學堂總理。1900年,任嵊縣二戴、剡山書院院長。1901年,任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1912年1月,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后來還兼任過交通大學、華北大學、國立西湖藝術(shù)院等多所高等學校校長、院長。蔡元培的上述教育活動也突顯了其愛崗樂業(yè)、職業(yè)道德與敬業(yè)精神。另一方面,挖掘外國教育家教育活動史的育人資源。青少年時代的蘇格拉底曾跟父親學過手藝,熟讀荷馬史詩及其他著名詩人的作品,靠自學成了一名很有學問的人。他以傳授知識為生,30多歲時做了一名不取報酬也不設館的社會道德教師。亞里士多德17歲到柏拉圖所辦的阿加德米學園,在那里求學達20年之久,是柏拉圖的得意門生。柏拉圖死后,他離開學園,隨后擔任馬其頓國王太子亞歷山大的老師達10多年。公元前335年,他回到雅典創(chuàng)辦學園——“呂克昂”,專事教學和研究活動。赫爾巴特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德國的奧登堡,父親是當?shù)氐穆蓭熂孀h員,他幼年受過母親良好的教育,12歲時進古典文科中學讀書,18歲時入耶拿大學學習法律和哲學。大學畢業(yè)后,他在瑞士一個州長的家里任三個孩子的輔導老師,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1802年,他在哥廷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留校任哲學和教育學教授,后來又在哥尼斯堡大學繼康德之后任哲學客座教授,主講哲學和教育學。1810年,他創(chuàng)辦了教育研究所、師范研究所和附屬實驗學校。他為教育科學事業(yè)的建設整整奮斗了44年,為教育學的發(fā)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杜威16歲時中學畢業(yè)進入佛蒙特州立大學。1879年,杜威大學畢業(yè)后在美國南方一座石油城市的中學任教2年,同時開始系統(tǒng)研究哲學。1882-1884年杜威在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哲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融合歐美思潮,為致力教育研究打下了深厚的根基。從1884年到1930年,杜威任教于密執(zhí)安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30年,他退休,改任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仍繼續(xù)從事教育改革研究。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赫爾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其愛崗樂業(yè)、職業(yè)道德與敬業(yè)精神。
概言之,根據(jù)《中外教育簡史》的課程內(nèi)容,我們挖掘了教育制度史、教育思想史和教育活動史的育人資源,這些育人資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吨型饨逃喪贰飞伞罢n程思政”,任重而道遠。